土壤湿度对台湾铗蠓Forcipomyia taiwana(Shiraki)产卵与幼虫发育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表面类型对台湾铗蠓Forcipomyia taiwana(Shiraki)成虫产卵及幼虫发育的影响。分析了野外草地土壤含水率与台湾铗蠓日刺叮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温度为(25±2)℃,空气相对湿度为(70±10)%,光周期为12L∶12D下设置土壤含水率0%~10%、10%~20%、20%~30%、30%~40%、40%~50%、50%~60%和60%~70%共7种土壤环境,土壤含水率对台湾铗蠓的产卵量、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和化蛹率的影响;探究了土壤表面类型为裸露土壤、石卵、碎松
其他文献
成果简介rn有机光导鼓(OPC)是自动化办公设备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数码传真机的核心部件,也是一种利用光电转化效应实现静电成像功能的高技术产品.团队率先突破高分辨 OPC、超
期刊
边坡失稳是一项极其复杂、高度不确定且动态变化的系统问题,随着交通网络的延伸,这一问题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目前,构建边坡监测体系是感知边坡状态,进行边坡失稳风险评估和灾变预警的主要途径,也是采取合理应对措施的前提。随着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的进步,边坡监测技术日新月异,呈现出“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等新特点。在此背景下,构建智能化边坡监测体系既是大型、重点工程安全所需,也契合交通行业整体发展方向。本文总结近10余年国内外边坡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和对比光纤传感技术、数字化
通过疏理沥青路面养护智能检测与决策应用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沥青路面检测与监测技术工作原理与研究进展,总结目前各种路面病害智能识别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沥青路面智能检测和智能养护决策手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与展望。分析结果表明:可视化方法、雷达、光纤光栅、声学技术和振动技术等手段在沥青路面检测与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路面检测的效率和精度,但相关传感器在耐久性、系统性和智能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智能养护决策,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路面平整度、
为解决由铁尾矿与沥青黏附性差导致的铁尾矿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不佳问题,提出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的方法.首先,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化学接枝”“叠加组合”方式构建
外来入侵植物生态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中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调控,从而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外来植物入侵的防控难点在于,利用现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外来入侵植物后总是再次反复爆发。如何解决反复爆发成了的共识的世界难题。近期中外学者提出生态控制方法,以期解决外来入侵植物反复爆发的这一难题。本文在总结学科该领域的前沿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团队的研究实践,对生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试图阐明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防控的4个方面研究:①土著植物控制机制;②植物-微生物反馈机制;③化感作用
目的:研究凤仙花在重金属铅胁迫下的抗性。方法:采用模拟重金属铅污染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铅胁迫下凤仙花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和碱解氮含量等指标的响应。结果:当铅浓度在400 mg·kg-1以下时,凤仙花出苗率和苗高无显著变化,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凤仙花出苗率和苗高受到抑制;当铅浓度高于400 mg·kg-1时,根长、根冠比逐渐减小;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pH值及碱解氮随铅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铅浓度为600 mg·kg-1
现代农业是以动植物为基础进行物质生产或服务的重要领域,也是满足人类社会对食物和工业原料需求的主要途径.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则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或非粮植物等可再生生物质
期刊
为研究不同制样/养护环境下掺建筑垃圾和玻璃纤维水泥土中GFRP筋的黏结性能,首先,考虑制样/养护环境、水泥掺入比、纤维掺入比、建筑垃圾掺入比这4个因素,通过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确定试验方案,开展36组GFRP筋拉拔试验和水泥土立方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得GFRP筋-水泥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曲线;第二,基于试验得到的不同因素配比下的第一峰值黏结强度(τf)建立Kriging模型,据此预测不同试验环境和材料配比下拉拔试样的τf,分析各因素对τf的影响;第三,由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τf与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τ
给出了在非完备的b-度量空间上满足Φ-隐式压缩条件或线性压缩条件的4个非连续的且满足弱相容条件的自映射具有唯一公共不动点的存在定理。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许多相应的公共不动点定理。最后,给出实例支撑本文的主要结果。
基于土地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土地转换不可逆的假设,将生态保护区土地最优开发决策问题转化为一个实物期权理论框架下的最优随机控制模型,并将开发速度内生化,同时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