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中的人民主体思想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在各大重要场合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国理政新理念。而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始终的是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深入研究习近平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对于实现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主体;治国理政
  一、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渊源
  首先,古代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产生的重要源泉。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统治者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治理国家和人民的经验,而传统民本思想就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时期。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从夏桀、商纣王对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最终遭到百姓的反抗而导致亡国中汲取教训,初步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他们在《尚书》中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混战不已,百姓苦不堪言,以儒家、法家为代表的的诸子百家经过反思之后对以民为本思想进行了集中阐述,如荀子将君民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孟子提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等等。到了明末清初,随着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普通人的地位越来越低下,一些政治家、思想家们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传统民本思想也在此时有了大的突破。在这一时期传统民本思想已初见现代民主思想的端倪。黄宗羲所宣扬的“天下为主, 君为客”便是最好的佐证。然而,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一块遮羞布,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融合现代文明的成果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民本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继承的结果。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民群众观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总结升华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提出过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但是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都能找到大量而且丰富的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思想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产生之前,对于“历史是由谁创造的”这一问题唯心史观处于有利的主导地位。人们受唯心主义者的影响普遍认为是少数英雄人物或者是某种超人类的神的意志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而马克思恩格斯利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习近平正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
  最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提供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一直遵循的基本工作方法。毛泽东曾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表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巨大力量的重视。邓小平在全面继承毛泽东人民群众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是非得失判断标准。紧接着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行继承、丰富和完善,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当代转化和发展,也为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认为,“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2]。他还在《之江新语》等文中多次引用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3],意在强调鱼水之情是相互的,党员干部若能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群众同样会以德报德,这样就能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实现党群关系良性互动,重叙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足以看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重视程度。对于习近平的群众观,专家们已经形成普遍的共识,即无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还是践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等都离不开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原则的坚持。为此,可以对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做了以下总结:
  首先,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任何政党想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然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奢靡主义等四风问题突出,这将党长期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的良好形象毁于一旦。还有部分党员对百姓的心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严重脱离人民群众。针对这些思想作风问题,习近平审时度势提出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等活动,对党员干部严加要求,将为民清廉务实的价值观深深值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真正做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的问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最好诊释。创新发展的理念为人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协调发展的理念为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人的生存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放发展的理念为人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条件,共享发展的理念为人的发展提供福利保障。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阐释和运用。
  最后,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人民共富。改革开放使几亿人走出了贫困,但截至2013年底中国仍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为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精准扶贫相较于以往粗放扶贫而言大大提高了扶贫的效率和针对性,使得真正需要的帮助的贫困居民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实现物质和文化上的双重脱贫,也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正如邓小平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亿万群众共同走上富裕之路,没有一个被落下。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10).
  [3]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3.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认知语言学中原型范畴释义观是对经典范畴释义观即亚里士多德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挑战和完善。而原型范畴理论的萌芽、发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原型范畴下的释义观也在逐步地完善,而这一切都源于对范畴以及范畴化的研究。  1、国外语言学家对原型范畴理论的研究  Wittgenstein(维特斯根坦)在1953年发表的《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中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公民,每个人都享有隐私权,国家也设立相关法律保护每个社会公民的隐私权。但近日全国多地中小学教室监控画面被公开直播,老师称可以方便教学交流,也方便班主任、留守儿童家长关注每个学生。但无处不在的监控,也是变相的侵犯学生的隐私权,还会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本文以此事件出发,探讨中小学生的隐私保护问题。  【关键词】:隐私权;中小学生;隐私  近日,有网友意外发现在网络直播平台“水滴直播”的
期刊
【摘要】:大学学院制的确立以及在高校内部推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使得合理调适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各项权利、资源,加强和改善学院教学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成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向成熟型大学转变所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院校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传统的“以
期刊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高校、各专业都在扩大招生范围,增加招生人数,扩展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高等教育结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科类结构、布局结构也都发生了改变,并且教育形式发生了多样性改变。入学门槛降低,人数增加,“宽进严出”的现状体现了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和新型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增进学习机会、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愿景,对于中国人口素质的提升,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
期刊
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图甚至有这样一个的观点: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艺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
期刊
【摘要】:泰汉语言教学中常见成语、谚语的教学是十分重要,同  时也是相对较难的一部分,因常见成语、谚语所体现出的两国文化存  在异同,如何将文化趣味性运用在教学中,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  课题。  【关键词】:文化趣味性;泰汉成语;谚语;教学运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和学  习泰语的中国学生也越来越多。在中泰两国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不  可避免会遇到
期刊
【摘要】:琵琶在唐代社会的地位以及盛行造成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唐代琵琶的社会地位极其高,不仅得到王公贵族的认可,也受到市井平民的喜爱;二、琵琶艺术在唐代的盛行其一体现在唐代的诗歌文化之中;三、唐代琵琶演奏技巧的成熟还可体现在琵琶定弦及用调上;四、在唐代的绘画作品中,也可看见琵琶的盛行。文章将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琵琶在唐代社会中的盛行。  【关键词】:唐代社会 琵琶艺术 广泛影
期刊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众多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国兴办起来。作为中外文化的桥梁,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肩负着神圣而重要的使命,而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直接影响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自身作为交换生在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将近一年的实地调查为依据,通过自身调查所掌握到的最真实的材料对乌
期刊
【摘要】:目前,我们的博物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在新博物馆学兴起后,现在我们所关注的应该是规模小的、充满人性的、经济型的博物馆。博物馆要将整个的环境纳入到本身的叙事,当我们进入博物馆再出来的时候,应有一种置身当时历史环境的感觉,博物馆不仅仅限于国家大型史诗般的宏伟,每个人都可以像一部小说一样丰富。无论是现在未来,博物馆的目的是要去创造个人的世界。  【关键词】:博物馆;纯真博物馆;表现
期刊
【摘要】:1956年10月爆发的波匈事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变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1957年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突变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波匈事件中,中国开始参与处理欧洲事务,走出亚洲,增强了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影响。同时,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袖地位也受到北京的挑战。  【关键词】:苏联;中共;波匈事件;军事干涉;影響  一、苏联、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