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大学生学业指导教育现状与对策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45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藏族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对专业认知不足以及就业升学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学业考核评判标准、朋辈一对一学习帮扶及考试指导、开展主题读书会、老师助力成长、鼓励读书、就业升学指导等方法来促进藏族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教育。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学业指导教育;学业考核;就业升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4-0051-03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problems such as unsatisfactory academic performance,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areer advancement of Tibetan undergraduates, we have proposed targeted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academic assessment, peer-to-peer learning aids and examination guidance for peers, thematic reading clubs, and teachers' assistance for growth, reading, employment and furt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Tibetan students' academic instruction.
  Keywords: Tibetan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Instruction education; Academic assessment; Employment and further education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党和人民多年的努力,西藏地区教育有了根本的改善,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多来自西藏地区的学子通过高考考入内地高校进行学习和深造,这些学生是西藏未来的栋梁、是西藏地区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高等院校尤其需要重视他们的成长和培养。
  另一方面,从现实来看,西藏地区目前的高等教育由于地理原因以及资源和师资等条件的不足,与国家相对发达地区高校相比显出劣势。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内地高校招收藏族学生、培养藏族学生将有助于改善国家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广东工业大学配合国家战略发展,重视在校藏族学生的培养。就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而言,有藏族学生5人,其中2人来自日喀则地区、1人来自林芝地区、1人来自山南地区、1人来自察隅地区,西藏学生从无到有,比例不断提高。
  藏族高中生经过寒窗苦读,不远万里来到沿海城市上学,却常因语言不同、学习基礎不牢固的原因,以及英语学习基础差等问题,成为学习困难生[1]。因此实施细致周到的教育与帮扶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为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2],帮助藏族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及融入大学生活,引导不同民族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敬,也为了增加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交流,提升了藏族同学的班级归属感、学院归属感,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藏族学生为例,分析藏族大学生学业指导教育现状,探讨适合藏族大学生学业指导教育、学业考核、就业升学及其健康成长的对策。
  一、藏族大学生学业指导教育现状
  (一)学习成绩不理想
  作者通过分析藏族学生多年的学业成绩,并与学院其它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对比发现藏族大学生的成绩不理想。
  本院藏族学生在大一学年修三门必修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其中,藏族学生修读的大学英语课程是必挂科目[3],高等数学科目挂科率居高不下,部分藏族同学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上不及格。主要原因在于藏族学生在汉语语言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基础教育以及高中教育中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薄弱,与沿海地区学生相比在汉语以及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同一水平的班级上课往往难以跟上课程进度。另一方面,藏族学生需要一定时间与同学建立健康的友情、与任课老师建立良好的亲情,在这一方面需要辅导员队伍开展工作、辅助藏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搭建良好的学业团队共同进步。同时在藏族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沟通桥梁,提议任课教师因材施教,为藏族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多花一分心思。本院藏族学生在大二学年修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理科或者工科内容的,也是藏族大学生挂科的课程,藏族大学生的挂科率达到50%以上。随着在大三学年的专业课程中,专业课程难度加大,藏族大学生学习压力变得更大。到了大四学年,大学生们面临就业及学业的双重压力,藏族大学生更是难以完成学业任务。
  (二)对专业认知不深,专业素养低
  藏族大学生在大学以前,很少学习到自然科学及理科或者工科的课程,进入到专业学习后,基础很薄弱,往往是专业老师在讲台上授课,藏族大学生却难以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一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马上进入另一个知识点。在专业实验课上,基本的实验操作也是需要老师或者同学手把手教,很难独立开展实验探究。在专业实习课程里,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及发展趋势把握很浅,未能深入地剖析专业的前景。
  二、藏族大学生学业指导教育对策   (一)降低学业考核评判标准
  藏族大学生与沿海地区大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整个培养方案、培养计划以及学业的考核评判标准是统一的,因此造成藏族学生在学业考核的成绩上比不过沿海地区的大学生。这使部分藏族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影响他们进一步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学校可以因材施教,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的藏族学生的特点,在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中对藏族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学业考核中适当调整评判标准,降低考试难度,设定更低一些的分数线来划定及格与否。同时,一方面更加关心藏族学生学业问题,鼓励他们不急不躁、不骄傲、不气馁、团结向上、克服困难,发扬学校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辅导员老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主动和任课老师交流,了解藏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发现藏族学生学业存在问题时及时和任课老师、学生本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缓解学业压力问题。
  (二)朋辈一对一学习帮扶及考试指导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西藏大学生离不开沿海地区大学生,辅导员可以穿针引线,使沿海地区成绩优秀的同学与西藏大学生以结对子的形式,进行一对一学习帮扶及考试指导。在入学初期,辅导员通过与藏族学生谈话了解藏族学生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学习情况,摸清藏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在班级中分别选择英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较好优秀学生针对藏族大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尤其是在英语、高数、线性代数、工程力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上进行课前知识点的梳理,指导课后作业的完成,对学业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一对一学习帮扶及考试指导是针对每一位藏族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来开展,能够具体难题具体解决,能够实实在在地缓解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每一个在校西藏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及同学间的友情。在需要小组完成的课程任务中,任课老师通过结对子的形式为他们建立一个和谐的团队。对于参与藏族学生学习帮扶及考试指导的同学,建立多种激励机制,适时开展主题班会加以宣传和表彰。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朋辈一对一学习帮扶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作为小老师温故知新,在帮助藏族学生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藏族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在不同领域给同学们带来帮助,使内地学生更好地认识西藏和西藏文化,建立良好的友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三)开展主题读书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以读书为契机,以分享为手段,是了解各民族不同文化[4]的重要途径,是不同民族同学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主题读书会以融入学院大家庭为核心,以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为切入点,注重培养藏族大学生对专业认同、对学院认同、对学校认同、对民族文化认同,培育藏族大学生的专业观、学院观、学校观、文化观、宗教观。在学期之初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以及当代中国的发展,选取一系列参考书籍供同学们参考。同时鼓励同学们向班级推荐图书和大家分享推荐的理由。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上建立主题读书会专栏,定时选取图书章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大家。同时,在向学院申请一定的专项经费建立书斋,购买书籍共同学们借阅。主题读书会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方面面,如家国情怀、民族团结、院校归属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提升、专业学习、考试指导、生活的点滴等。主题读书会每学年开展3-4次,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其中,在欢乐融洽的氛围中,加深藏族大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开展汉藏学生之间主题读书会,也可以开展名师和汉藏学生之间的主题读书会,每场活动设定一个主题,组织包括藏族生在内的约20人进行交流。主题读书会可以促进学院浓厚的读书氛围,使汉藏同学关系更融洽,同时提高藏族同学学习成绩和文化素养。
  (四)老师助力成长
  藏族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教育和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专业老师注重培养藏族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培育专业观,提高专业素养,助力他们成长为专业领域的创新人才。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老师针对藏族学生的培养问题定期开展交流,举行研讨会,互相汲取经验。辅导员老师注重培养藏族大学生家国情怀,以及对学校、对学院、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育他们正确的国家观、学校观、学院观、文化观、宗教观,引导他们成为建设自己家乡的优秀人才。辅导员通过电话和网络方式与藏族学生的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将学生的学业情况、学院的发展动态及时和学生家長沟通反映。辅导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拜访学校来自西藏地区的老师,深入了解藏区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求助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学校招生就业等需要,在寒暑假组成工作组前往学生所在地区家访。
  (五)赠送书籍,鼓励读书
  根据藏族大学生的不同成长经历及人生选择,针对读书喜好、专业课程指导教材、就业意向等赠送书籍,鼓励藏族大学生多读书,培养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赠送书籍的方式及时传递党和国家重大会议情况,如在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为学生发放十九大报告全文读本和新党章。除纸质书籍外,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如《将改革进行到底》、《厉害了,我的国》、《大国外交》等大型政论专题片。希望藏族学生能通过阅读和观看记录片等形式感受民族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紧密联系,心系家国,扎根西藏,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和营养,为西藏的建设、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力量。
  (六)重视藏族学生就业状况,科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西藏地区更为全面深入的发展,西藏越来越需要专业人才担当重任,毕业生的发展舞台将更加广阔。藏族大学生在大四就业时,可以通过实习推荐、西部地区公司招聘、公务员考试、西部计划、西藏地区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回到西藏地区建设家乡。同时,在大二及大三学年科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确保西藏毕业生实现更好的就业前景。本院藏族学生在经过本院培养下,学生就业以回家乡担任公务员及人民教师为主,为此学院鼓励有条件的西藏学生通过升学提升个人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更好地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结束语
  藏族大学生都是建设西藏地区的优秀人才,西藏地区等着他们学成归乡,建设家乡。以贴近藏族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从学业指导、学业考核、就业升学和健康成长上建立长效机制,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业上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同时在大学四年时间里,帮助和引导藏族大学生增强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性,帮助他们培养学校及学院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把藏族大学生培养成长为优秀的大学生,为改变西藏地区的教育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良莎,杨超文,杨贵珠.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拖延相关研究——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8(04):54-55.
  [2]郝时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J].民族研究,2014(06):1-11.
  [3]徐世昌.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11(04):57-60.
  [4]黄彩文,于爱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07):47-57.
  [5]吴新风.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现状及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6(23):150-151+153.
  [6]彭仲生.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6(10):62-64.
  [7]崔吉义,吴妍,张健.浅谈高校在本科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5(22):196-197+199.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学分认定体系包括了创新学分认定范围、创新学分要求、创新学分认定标准、创新学分认定程序、创新学分记载、创新学分申请流程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形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活动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学分;认定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028-03 
期刊
摘 要: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被称为牛津”皇冠上的瑰宝“。虽然导师制教学面临着财务压力、难以进行的质量监控、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等挑战,但牛津一直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应对,并作为牛津大学的主要特色深深植根于所属各学院的教育之中,文章主要就牛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此种教学模式的自由教育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自由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在分析牛津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作者的反
期刊
摘 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对新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关键的指引作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对医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优化的途径进行分析,探索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构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大学新生入学教
期刊
摘 要:高校博物馆的历史和文化是大学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文章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探索了高校博物馆如何传承大学文化并构建相应的大学文化体系的内容。首先探讨了高校博物馆与大学文化融合的过程,从最初为教学提供实习资源和为科研提供资料的大学教育辅助机构开始,逐渐过渡到满足和挖掘观众的博物馆教育需求,再到以藏品为媒介传承大学文化。其次,对大学文化进行了解构,指出高校博物馆在传承大学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最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定位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介入”行政管理“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管理事实的应用平台。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教学模式创新,总结出“小组合作参与”、“案例+情景模拟”和“观点辩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论与案件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应用型;案例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形式。在信息安全与管理这种对操作能力要求高的专业中,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效果非常明显,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我院在信管专业中探索深入进行校企合作,推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课程共建、导师工作室、企业师徒的形式,有效的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不仅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字: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
期刊
摘 要:构筑学习安全保障体系是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第三个基本方向,研究分析了日本构筑学习安全保障体系的教育成果目标、成果指标、基本对策及具体工作方案。  关键词: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学习安全;目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013-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
期刊
摘 要: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根据该理论对于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预期大部分一致,说明运用该理论于原理课教学策略的设计优化中将行之有效。相关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不同知识背景或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在教学策略的接受上存在差异,这也提示教学者在教学策略方面也要注意因人施教。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优化;问卷调查;因人施教  
期刊
摘 要:创客教育是基于创造的学习,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全人发展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广东省政府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等主要渠道支持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给予各高校开展创客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高校在开展创客教育和建设创客空间的过程中,应明确创客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同学;构建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重视“创客型师资”的引进和培养。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广东省;高校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师范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岭南师范学院学生基于创业竞赛的创业教育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学生对创业竞赛的评价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指出创业竞赛对师范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从创业竞赛活动的影响力、认同感和荣誉感、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去探讨创业竞赛活动的思路和做法,为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师范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