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高浅北稠油油藏整体调堵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

来源 :油田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注采单元为单位的整体调堵施工措施可进一步改善冀东高浅北稠油油藏多轮次调堵的控水增油效果,为深入研究整体调堵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相关机理,借助室内动静态实验开展了泡沫、凝胶的配方体系优选,并评价了体系的调驱和封堵性能.在室内建立了五点法注采井网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了泡沫驱和“泡沫+凝胶”整体调堵提高采收率对比实验,评价不同措施的控水增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整体调堵提高采收率22.04%,比纯泡沫驱多提高4.15%.“泡沫+凝胶”有效抑制高渗透层窜流,调整措施井吸水和产液剖面,后续水驱平面和纵向波及范围扩大,有效改善了储层的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整体调堵施工后注采井网整体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点,在不同应力状态、应力路径下其变形呈现明显不同的非线性特征,研究软土的原位变形特性对各类地下工程土体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上海地区不同深度土体进行原位旁压加卸载试验,从加载及卸载两个维度对原位土体的变形特性进行描述.通过旁压加载试验结合室内小应变三轴试验,获取了土体剪切模量G随剪应变γ的变化规律;通过旁压卸载试验研究软土原位卸荷回弹变形特性,探讨了各层土不同卸载前载荷水平及卸载等级下,土体模量比Ev与卸载比R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软土在加载情况下的刚度衰减规律
橡胶颗粒表面的亲水性差、与水泥胶结性欠佳,作为弹性粒子用于固井会降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为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环氧丙烷二醇、硅酸盐水溶液、重质碳酸钙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多相颗粒材料,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水泥中加入多相颗粒制得水泥浆或水泥石,评价了水泥浆的流变性、稳定性和水泥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多相颗粒主要呈现两种结构.第一相为多孔洞状连续相,第二相呈球状.多相颗粒中第二相嵌合于第一相的孔洞之内,且球状第二相中含有19.6%的Si元素.与净浆水泥石相比,含多相颗粒的水泥石弹性模
针对目前水基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以一种疏水缔合型聚合物BT1218为增稠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和三乙醇胺为黏度促进剂FJ-1、Na2CO3为pH调节剂、KCl为黏土防膨剂、氨基磺酸与过硫酸盐为复合破胶剂,制备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水基压裂液RFrac-H,同时利用RFrac-H破胶液制备了新的压裂液,并对其耐温、耐剪切性和破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0.4%BT1218+0.1%Na2CO3+0.5%KCl+0.30%FJ-1制备的RFrac-H压裂液,在170 s-1下,温度由30℃升至120
针对稠油蒸汽驱汽窜严重问题,研究了高温封窜剂+驱油剂组合调驱技术,以高温栲胶体系为蒸汽封窜剂,以磺酸盐表面活性剂SLB和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Y复配体系为高温驱油剂,采用非均质双管物理模拟实验评价了封窜剂+驱油剂组合调驱提高蒸汽驱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高温栲胶封窜剂在250℃蒸汽驱冲刷15 PV后封堵率仍可达90%以上,封堵效果显著;SLB/CY(复配比2:1)高温驱油剂经过300℃老化后仍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0-3 mN/m以下.采用封窜剂+驱油剂组合调驱体系可有效封堵高渗管汽窜通道,保证后续注入驱油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陕北长7页岩油资源丰富,自2010年起,经历了丛式井注水开发、水平井注水开发、大井距体积压裂水平井超前补能开发、小井距大井丛体积压裂水平井超前补能开发等阶段,均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通过研究页岩油开发方式、水平段长度、水平井井距、初期合理流压等主要参数,制定出陕北地区长7页岩油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旨在为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昆北油田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强,开发初期水平井即表现出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的特点,迫切需要治水.基于该油藏特征及开发生产特点,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了三元共聚物水平井选择性堵水剂.研究了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对堵水剂强度和溶胀率的影响,考察了堵水剂的注入性能和封堵能力.在室内研究和矿场生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在昆北油田开展了6口水平井堵水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交联剂加量对堵水剂强度和溶胀率的影响较大.交联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
为解决目前渤海油田调剖/调驱组合技术面临的难题,助力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调驱效果提升,以渤中34-2/4储层为模拟对象,在层内非均质岩心上开展了“酚醛凝胶/聚合物微球”调剖调驱注入参数及组合方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组成为“聚合物(3g/L)+酚醛树脂类交联剂(3g/L)+固化剂间苯二酚(3g/L)”的酚醛凝胶具有较高的成胶强度,可对高渗层产生良好封堵作用,浓度为3g/L的“超分子型”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水化膨胀作用,可实现宏观和微观液流转向效果.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随岩心非均质性增加
为解决蒸汽驱过程中发生的蒸汽超覆和汽窜问题,以磺酸盐表面活性剂ZAS、聚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ZCP-1和改性纳米硅颗粒NS复配研制了配方为0.5%ZAS/ZCP-1(复配比3:1)+1.0%NS的三相泡沫调驱体系,并通过实验评价该体系的泡沫性能、耐温性能、封堵性能和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相泡沫体系的泡沫性能优异,常温下泡沫体积为680 mL、析液半衰期为26.67 min、泡沫半衰期为12 h,300℃热老化处理后性能稳定;该三相泡沫体系在300℃高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能选择性封
表面活性剂渗吸作用是提高致密油基质原油动用的重要方法.为了揭示致密油基质-裂缝模型中表面活性剂渗吸提高原油动用特征,通过自发渗吸、界面张力及润湿性的测定,优选0.05%的椰油酰胺丙基磺基甜菜碱(ASB)作为渗吸用表面活性剂.通过基质-裂缝岩心模型及微流控模型,分别研究了裂缝迂曲度及缝内流速对近缝基质动态渗吸提高原油动用特征的影响;通过静态渗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作用深度及浓度对深部基质自发渗吸提高原油动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缝基质动态渗吸的原油采出程度随模型迂曲度的增加而增加,即裂缝复杂程度越高,动
针对胜利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且热采成本高的问题,乳化降黏驱是提高其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利用微动力乳化实验装置,综合考虑两种表面活性剂TB与AC在不同配比下的乳化能力和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构建了两种不同性能的乳化驱油体系:TB(0.3%)和TB+AC(0.3%,质量比3:2).通过多重光散射法分析了两种体系和胜利稠油形成乳状液的微观稳定性,然后通过填砂管驱油实验评价了两种乳化体系的驱油性能,并利用玻璃刻蚀模型研究其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B+AC体系具有强乳化能力,与原油形成乳状液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