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根据这一原则,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学生参与的所有的有益活动都算成绩,都能得分
  
  1、对当前教学评价现状的思考
  近年来,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很长时间,但是,学生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受家长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我们评价学生方式比较单一有很大关系。虽然各学较也采用了素质报告的形式,对学生从多方面考察。但是,最终评定的时候,还是凭那一份期终考试卷子作为学生的主要成绩,什么“优秀率”、什么“合格率”等等,都以期终考试卷子上的成绩作为重要依据。所谓的等级评价,就是先把试卷化为分数,再把分数化成等级。与其说这是等级评价,不如说这是这是分数评价的变种。“越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疤”,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深入人心”。在这大环境的笼罩下,教师重视学习成绩,学生重视分数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它对学生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只重视书面作业,轻视“读”和“说”的作业,而那些综合实践活动就更是可有可无得了。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它所提出的“评价建议”,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较详细地制定了评价的原则和评价方面。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怎样操作,这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摸索。下面我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简介如下:
  2、改变现状的尝试
  老师要改变自己的“爱好”,要有广泛的“兴趣”。不但爱学生的写,也爱学生的读和说,更爱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重视分数的特点(起码我们班的学生是这样),将各项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予以量化,使学生对自己付出的结果能“看得见,摸得着”,从而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这样,老师将教学评价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既有利于操作,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也乐于接受。
  (1)对“读”的评价。由于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较费时间,老师平时上课又不愿意用讲课的时间来开展这项工作,所以,对学生读的方面就显得重视不够。这样也给学生一个错觉,即朗读课文是可有可无的事,而书面作业由于每天不但要交,还要受严格检查,因此,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书面作业,而轻视读的作业了,更何况历来考试从不考朗读课文这一项。那么,“朗读课文”这项作业就形同虚设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采用了以下措施:每天利用课前5到10分钟的时间,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具体要求是,学生从每篇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平时重点练习朗读,到检查的时候,老师从所有学过的课文中随机抽出一篇来,抽到哪一篇课文,学生就读哪一篇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段落。全班其他学生都当评委,当一个学生读完以后,大家按“优”、“良”、“及格”三个等级对该同学进行评价。然后举手表决,同意哪个等级的人数多,就按哪个等级。这样评价,操作起来既省时又方便,学生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它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2)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都算学习成绩,都能得分。按说大多数学生都是喜欢参加活动的,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开展科技制作活动;节日庆祝表演活动t演讲、辩论等等。由于学生的性格、个人经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使得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程度也都不一样。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同学,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此来激励、嘉奖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从而也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是活动的积极分子,平时这些同学在学习方面,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今,老师用评分的方法肯定他们的成绩,也使他们有了“出头之日”了。
  另外,学生所从事的与学习有关的一切事情,老师都给予肯定,并通过量化,把他们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例如,我班学生在写日记、背诵诗文、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以及练习钢笔字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努力。我为了鼓励他们,就采用以下方法:写日记,400字以上的,每篇加3分,300字以上的每篇加2分,300字以下的每篇加1分;背诵诗文,每背诵1首诗,加3分,每背诵1篇文章,加5分,写1张钢笔字,加1分。像前面提到的学生参加的各种有益的活动,我也根据其难易程度和所用时间的长短,给予相应的分数。有许多时候,对某项活动加多少分,都是由学生讨论决定的。例如,节日庆祝活动,组织排练的同学和主持人加15分,其他参与人员,根据所付出的努力不同加5到1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用个人成长记录本,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讲道:“提倡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中,以用成长记录袋的最多,它无疑是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种形式。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与之相配套的一种方式,即成长记录本。这种方式更适合高年级使用,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让学生自己以描述的方式,记录个人的成长过程的教学评价方式。所纪录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自己克服了一个缺点经历的简述,也可以是自己在某些方面_点进步的描述,更可以是自己在某方面获奖的纪录。例如,“某月某日,我在某堂课上发言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某月某日,课堂上我没有开小差”,“今天,某同学骂我,我没跟他计较”等等。当然,也可以记录个人的不足。例如,“今天我由于玩电脑时间太长,影响了写作业的质量,以后要注意”等。不过这些记录,都是在学生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由他们自愿写的。否则意义不大。采用个人成长记录本的方式,学生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另外,由于都是学生自己来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他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承认读书是写作的基础,但是阅读量大量少,并不代表写作的能力的高低。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好多学生,读书不算少,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写出的作文语句简单,词汇很少,表达内容粗略。阅读中见到的精美词句很少地应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老师就应该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仅要真正理解精美的语段,更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通过练习,把学生的阅读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达到会合理应用的要求。
[摘要]随着国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高等数学中加强应用性教学的要求也日趋高涨,数学应用性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应用题 高中数学 教学探究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趋势日益明显,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
[摘要]如今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着“蛇尾”现象,似乎出现可由于没有正式的英语写作课而导致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低的观点,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为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把写作教学与日常英语教学相结合,逐步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说与写 词句训练 语言素材 写作习惯    一、引言    写作一直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评价
【摘要】小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学生缺少写作素材,而这些写作素材的积累,又要靠平时多观察、多留意身边所发生的各类事情所得。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培养兴趣;捕捉看点;厚积薄发    受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小学生在进行习作时,往往是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总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即便是成文之后。也常常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甚至有
物理学科与其他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思维要求严密的逻辑性,符合逻辑规律。思维的方法也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物理学中有许多思维和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
【摘要】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的心里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他的价值、志向、态度、情绪利他主义和道德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来说,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  【关键词】师生和谐;把握意图;体验情感;直抒胸臆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欢、爱好、反感、厌恶等情绪,如果不能激发
近年来,我校数学教师认真积极投身数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够高,集中体现在:认为数学太抽象,公式多、符号多、学起来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不少学生认为除了考试外,数学不再有什么用,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履行了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的数学教师的一个重大职责,即将数学知识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
新课标在21世纪初全面推广后,新的观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法等教育改革的新气象。在这股改革洪流的推动下,纷纷在“新”字上做文章。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形式新,改进教学设计使思路新,拓展教学内容,使内容新等等,形成了新课标“热”。但是,我觉得越是在“热”潮中我们越应该有“冷”思考。    思考之——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新课标作为一个新事物,对我们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各地学校纷纷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笔者也听了很多“情境一问题一探究—评价”或“新课程、新探究、新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欣喜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辩论”、“小品”、“采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这样“热热闹闹”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