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 不朽的丰碑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爱国为民
  执着科研 爱国为民
  ■夏 静 张锐
  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张俐娜前往日本大阪大学做客座研究员,从事高分子溶液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初,我到日本留学,看到日本那么发达,生活水平那么高,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让我们自己的国家也像人家发达国家那样。”回国后,张俐娜和丈夫杜予民组建了各自的科研团队,瞄准生物质资源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研究启动之初,一个实验台和一张桌子就是她的实验室。一支试管、一个烧瓶,都需要她自己去买。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求索,她终于发现纤维素和甲壳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于低温下溶解。这一世界首创的水溶剂低温溶解高分子技术,被国际上评价为“纤维素加T技术上的一大里程碑”。
  因为卓越的研究,2011年3月,张俐娜被授予国际可再生资源领域最高奖——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她被誉为“中国绿色化学先驱”“天然高分子开拓者”。如今,她的许多科研成果应用于生物医学、能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有30多位功勋卓著的院士与世长辞。他们挺立在时代前沿,毕生求索,科技报国,堪为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英雄远去,精神永驻。科学家们矢志报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怀,值得后人铭记。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等领域。
  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雪梅清晰地记得,张院士每每提及自然界塑料污染时一脸揪心,“她曾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所以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尽我们所能建设好这个国家。这是张院士的夙愿,也是我辈科技工作者应牢记的使命”。
  “科研成果一定要转化,要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一个科学家首先应当爱自己的国家。每一次站在国际学术讲台上,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张俐娜曾说。
  张俐娜常常这样勉励学生:“中国人应该做自己的创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础研究时还要考虑应用前景,这样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也才会有科研激情和动力。”
  (摘自2020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素材解读】 张俐娜院士一生怀揣科研报国梦,瞄准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让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展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
  【名.言链接】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华丽的语言上,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杜勃罗留波夫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一托尔斯泰
  【适用话题】 爱国、为人民服务、科学报国、探索精神……【关键词】 国家至上
  一生为国炼“金”
  王烁
  1949年,东北解放。当时正值各有色金属选矿厂恢复生产之际,李东英被选派研究“黄药”。黄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硫化矿捕收剂。为了缓解黄药缺乏的状况,李东英仅用两周时间就研究出第一批液体黄药,而当时日本人研究了几个月都未能成功。
  这是李东英第一次把国家需要与个人选择结合在一起,这一结合就是一辈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色金属生产的大面积空白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进程。1951年,李东英再次受命,前往苏联学习稀有金属冶金。学成归国后,他一举攻克22种有色金属的冶炼,为“两弹一星”所需的金属材料能够自给自足提供了坚实保障。
  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开展的杂交水稻研究正在突飞猛进。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李东英此时也完成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跨界”。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小到心脏支架、节能家电,大到“两弹一星”、磁悬浮列车,都可以找到稀土的身影。然而把稀土应用于农业,可谓前无古人。
  1972年,燕郊干校的麦田和棉田里一组对比实验正悄然展开,主持者就是李东英。通过把稀土元素添加到农作物土壤中,作物不但显著增产、优质和抗逆效果明显,而且稀土元素并未进入果实。此后,李东英连续担任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首席专家,在全国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稀土农用。20世纪90年代初,稀土农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平均年推广面积达到5000万亩,增产粮棉100万吨,年增加经济效益6亿元以上,并向林业、牧业、养殖业发展扩大,累计获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摘自2020年9月24日《科技日报》,有删节)
  【素材解读】 李东英院士把国家的需要当作自己最大的兴趣,根据国家需要,多次转换专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东英院士将个人选择服从于国家需要,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精神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名言链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马蒂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适用话题】 爱国、个人选择、责任与担当……【关键词】 矢志报国
  做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追记我国导弹及制导雷达技术专家陈定昌院士
  苗珊珊 张铁柱 李训
  走过83个年头,陈定昌人生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对“科学的兴趣”“新技术的渴求”和“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1955年夏,陈定昌即將完成高中学业,同学们都在讨论毕业后该报考哪个大学。在专业选择这件事上,陈定昌内心挺纠结。在老师看来,陈定昌有写作之长,建议他报考中文专业,将来可以从事文学.T作当作家,或者从事新闻工作当记者。
  老师的建议,没有改变陈定昌的内心想法。卢沟桥事变那年出生的他,忘不了被日军入侵、肆意掠夺的屈辱历史。坚定“科技强国”的信念,他毅然婉拒老师的建议,选择理科专业。
  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陈定昌被分配至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从此,陈定昌与我国导弹事业结缘,开始了他为国铸“剑”的传奇人生。   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技术走进世人视野。钱学森提出:“激光能不能做一个信号源,像无线电一样,也能做各种各样的探测和制导应用?”
  “激光之问”最终落到陈定吕的案头。为了拉直这个问号,陈定昌进行了数个月的详细调研,最终撰写了两份报告。他十分肯定地回答:“激光作为信号源理论上是可行的。”
  钱学森听完报告,当场决定:“在航天领域,要把激光与无线电放在同等位置来发展。”于是,陈定昌的前期调研任务变成了预研项目。
  当时,激光雷达在国际上刚刚起步,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钱学森亲自主持这项工作,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等三家单位展开联合攻关,20多岁的陈定吕被任命为项目组组长。
  一路奔跑,一路攀登。为了让预研项目能够早日试验,陈定昌一天跑五六家单位,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接受这项神圣的任务,陈定吕深深地感到:“科学就是要创新,要不畏艰难,才能有所作为。”
  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和国防安全的重要项目。每一种方案的突破,每一个关键技术的攻关,科研人员都要披荆斩棘、全力冲锋。
  陈定昌的执着与努力,让他脱颖而出。1996年,陈定吕担任首席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目标。他一方面深入一线,带领团队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的办法,定下科学的目标,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缩短与目标的差距;另一方面他竭力说服各方支持,甚至立下“军令状”。
  陈定昌认为,在关键核心技术、途径、方法的创新上,要瞄准未来10年或20年,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思维要有前瞻性,抓关键核心技術的攻关和集成才会形成更加精良的装备。他这种科学有效的指导思想,推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让我国空天防御事业的建设发展驶入快车道。
  “科学家要有胆量,而无畏源于无私。”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搞出新装备,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安全保障。
  责任,在航天事业中是一个神圣的名词。为了这份责任,无数航天人无怨无悔地奋斗了一生。
  晚年的陈定昌,每天依然闲不下来,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老友劝他年龄大了该歇一歇,过一过清闲的退休生活。可他没有放缓前行的脚步,依旧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继续追寻“科技强国”梦。
  (摘自2020年10月10日《解放军报》,有删节)
  【素材解读】 矢志报国的强烈信念,将陈定昌的一生与我国空天防御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生心怀祖国、无私忘我的精神,令人为之深深折服。
  【名言链接】 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马克思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谢觉哉
  【适用话题】 矢志报国、无私忘我、创新……
  (组稿 孙俊强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蜜蜂是一个神奇的群体,它们似乎没有思维,智力也不高,但是却本能地知道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蜜蜂之所以能做到分工明确,高效率地工作,是因为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蜂群思维。  蜂群思维是指由不同组成部分高度连接形成的非常灵活的系统,采用分布式管理,没有控制中心,各部分之间相互沟通,主动判断自己需要做什么,工作效率极高。具有蜂群思维的个体蜂,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明确自己的角色,然后
谁的青春不受伤?青春,没有理由拒绝伤痛;青春,更会让伤痛绽放成花!  ——题记  回忆起往事,泛起的是隐隐的痛,荡漾开来的,是笑意。  记忆里的茹,瘦小文弱,那模样,看着的确有点儿伤眼睛:头发像风干的杂草,枯黄没精神,却不安分守己服服帖帖,反倒肆无忌惮地张扬着。小眼睛啊,就像接生婆接生时一不小心划拉出的一道缝儿,它倒是想尽职尽责做好心灵的守望,可总给人以似醒非醒迷迷瞪瞪不振作的沮丧模样,真是难为它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远近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  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别小看这些生活中的距离,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距离上。远了生出不满,近了又生出矛盾。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员、情侣
  
1 趣味吊床文具袋  这款趣味吊床文具袋,大肚子的船状结构放得下不少常用文具,还有专门的桌面支架,放上去就变得像吊床一样,让人有种优哉游哉的感觉哦……2 头发一按净  梳完头发之后,清理梳子上残留的头发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当它们纠结在密密麻麻的梳齿之间,难度或许并不亚于解开乱成一团的耳机线。这款便于清理梳子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在梳子上加上一个能够按压的结构,可以非常轻松地将头发推出,省去了清理的麻
“喀、喀……”在磁悬浮低温高速列车上,坐在一旁的中年人的轻咳声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现在是2058年,也是超导材料主导的时代。我盯着纤维玻璃制成的车窗外一座一闪而过的高塔,即使是一瞬间,我也能清晰看见塔上的字——“时光之塔”。说是塔,还不如说是一根纤长银针,这座极高的塔,成了城市中的地标建筑。我叹了一口气,将目光收回,轻按玻璃,玻璃中的细纤维反转出来,玻璃顿时变得一片朦胧。  我对那座塔中的一切都很
一到夏天,可恶的蚊子就会“嗡嗡”地骚扰人们,让人烦不胜烦。  对于蚊子,人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驱逐——不仅因为它们传染各类疾病(如非洲登革热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隐患,还因为它们严重干扰了人们休息。可任凭人们想出怎样的办法对付它们,就是不能彻底清除它们,它们简直比打不死的“小强”还顽强。  传统的驱蚊物品——风油精、香茅、茶树、桉树、薰衣草、薄荷油、橙子皮,虽然有一些效果,但人们还是不时被叮咬。
(接上期)  按理说,外星人文明那么高,抢回同胞遗体易如反掌,但是外星人给自己立了个死命令:绝不让人类看见自己的真面目,飞船一接触地球大地就自动销毁!  难怪飞碟忽隐忽现,来去无踪,人类连外星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颜色都没瞧清楚。  有人会问,外星人怎么不用超能基因光束把同胞遗体变成“花瓣光”消失呢?  原来,外星人法律规定:变形光只能施加于低等生命,不能用于本族同胞。但为了不受其他物种凌辱,外星人特
文体不分是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恰当处理好记叙文中的议论,即在叙事时议论文字过繁、过多,弱化了记叙文的特性,因而显得不伦不类;二是没有正确处理议论文中的叙事,即开头看起来像议论文,有论点、论据,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记叙文。那么,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规避文体不分呢?一、节制议论,规避记叙文文体不分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发表看法,其作用是
@饺子君:小学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加了谢娜和杨幂的QQ。  @五行缺丑的长腿昊阿:用门夹核桃吃,吃着吃着突然停下来说:“门夹过的核桃还能补脑吗?”  @迷君:用洗衣机洗衣服,把红内裤放进校服里了,穿上衣服竟然没感觉出来,做课间操的时候飞出来了,结果我旁边的人说:“同学,你红领巾掉了。”  @ Angelia:坐公交车时,上来一个老奶奶,我让了座,然后老奶奶说:“现在的小姑娘长得不怎么样,心肠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