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双向沟通作用——以人民日报社属媒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报道(2005-2021)为例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x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由政府到民众”的下达阶段,人民日报社通过高品质内容与多种媒介形态,促进民众对政策的认知.在“由民众到政府”的向上反馈中,人民日报社通过社会调查公开体现民意状态;公开发表评论以表达民意;通过内参向上报送信息.主流媒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网络舆情,在发挥政治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连接群众.
其他文献
后疫情时代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在拉动地方经济、引导主流舆论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对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政策、现实的总结,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应敢于突破、善于平衡,坚守1个立足点,做好8个维度拓展,并在培育核心竞争力,坚持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积极采取对策与行动.
本文梳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所涉及的治理算法的政策矩阵,并从管理导向、场景适用、记录铭刻三个层面就该规定如何想象与算法进行交互的问题做出了解读.
一些法规往往规定了新闻报道的部分免责事由,根本原因是媒体有权对进入公共领域的人和事进行信息披露,并且在现实媒体生态下,尽可能保护合理表达更为重要.对媒体从业者而言,有必要了解人格权保护的发展脉络,预防新闻侵权,同时理直气壮地为正当的新闻报道提出抗辩.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所有关新闻信任的最新研究表明,对新闻“普遍不信任”的人往往是那些对新闻知之甚少、不关心媒体如何运作、对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新闻时做出的决策和选择不感兴趣的人.要赢取这部分人的信任,记者和媒体面临三方面的挑战:沟通的挑战、市场的挑战和产品的挑战.随着数字化、移动化和平台主导的媒介环境的不断演进,在那些对新闻最不感兴趣的人中间建立起持久的信任关系将是一件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省级党媒应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坚持以高质量内容生产为核心,重视用户黏合度和关注度,提高社会影响力,以此促进其在直播时代的融合转型,实现新闻报道业务的融媒化升级,进而全面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与我国当前各种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状相适应:构筑了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信息处理规则,对算法推荐、入脸识别等新兴问题提出规制,强化了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并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侵权违法行为予以更重的举证负担与惩罚.
像科技公司那样经营编辑部rn《华尔街日报》前首席新闻策略师路易斯·斯托利(Louise Story)说,目前媒体面临的形势“是受众转型,而非数字转型”.在9月27日的“数字增长峰会”上,她提出:新闻机构在数字转型方面应当重新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其考虑如何自我救赎,不如研究受众的真正价值.无论如何,下一个10年,将是受众转向追逐个性化内容的10年.
期刊
中共三大后,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对新闻宣传进行了新调整,表现在:第一,出版《中国共产党党报》,成立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建立了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使得党管宣传和媒体有了机构保障;第二,建立中共中央出版部,制定了中央机关刊物发行推销办法,保证了中央机关刊物的正常发行;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类革命报刊(中央机关刊物、青年团刊物、工人报刊、妇女报刊)逐步形成了新的新闻宣传体系,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共同吹响了国民革命的号角.
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新闻组织的处境更加艰难.不过,也有些新闻组织通过提供与读者直接相关的新闻服务与产品实现了收入多样化.本文介绍拉丁美洲新闻组织如何通过会员计划与读者建立深厚关系,以实现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外宣媒体利用短视频国际评论这一新兴融合传播形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对涉华议题“失语”或“缺位”的现象.本文探寻短视频国际评论引导国际舆论的机理与效果,明晰其问题及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