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教育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疆地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从音乐人类学角度全新理解民族音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挖掘边疆地区的音乐特色,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网络虚拟载体、音乐社团、课外音乐隐性课程四条路径铸牢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他文献
数学试题的命制能力反映了数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数学教学的评价能力、命题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试题编制与研究能力。命题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提升需要命题者自身的积累、实践、研究、思考与探索。文章以一道数学阅读理解问题的来路、思路与去路的研究为例,阐述"丰富命题资源、激活敏锐触角、提升立意高度、提高命题质量、形成研究精神"的提升数学教师命题研究能力的途径。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在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并由此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三个面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逻辑开始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追问,这种追问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一种探寻人的自由和解放道路的现代形态的哲学,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现实性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这一学术传统的展开使西方马克思
<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基本规律,也为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特征,因而成为人类解放事业的精神动力。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迅速传播,对农奴制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此后,马
期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各民族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长期交往、不断融合,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音乐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交融的结晶。通过推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聚力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进而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旺
<正>初三备考期间,同学们要充分做好规划,确保做到有效复习,提升复习质量,以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数学备考中,复习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且各知识点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连贯性.这是中考备考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三阶段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对所有数学知识的全面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一个毕业班同学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以近几年福建中考数学试题为切入点,为初中学
期刊
采取大样本取样法,对林缘、路边及裸地3种生境下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种群进行了构件生物量结构及异速生长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的荠菜植株在株高和构件生物量上均存在差异,其中裸地荠菜植株的株高最高、总生物量最大,路边荠菜次之,林缘荠菜最低。3种生境下荠菜生物量分配的变异系数均低于50%,表型趋于稳定。3种生境下荠菜植株大小均随其各构件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林缘
在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引领北方游牧民族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也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当前面对包括音乐创作的方向偏差、音乐教育的不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不足及音乐文化传播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相关工作者应强化党的民族理论在音乐创作及文化传播中的引领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坚持民族团结主题,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中立足民族特色,并借助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文化
在以往的史学史叙事中,围绕李大钊与郭沫若的学术定位,曾经呈现出一定的张力,这是伴随着李大钊史学贡献的“再发现”而来的。对他们的评价,受到理论渊源、学术范式、学术传统、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牵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点认知和分期问题。应当辩证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的历程与节点。在诸种分期标准和分期方式中,史学形态为比较合适的分期标准,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为比较合适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标
实践哲学解决了自然观与历史观是否统一和如何统一的真理性问题。受历史条件限制,实践哲学对自然观与历史观为何统一的价值性问题的探讨并不充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理论逻辑缺失和实践价值混乱。发展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时代表征,兼具价值批判功能,有研究该问题的天然优势。从发展哲学出发考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价值统一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从人的多元生活需要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本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始,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除了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指导研究中国历史以外,还开始接受和运用到了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普遍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实践当中,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性,也将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其他史学流派相区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科学理论的两大基石,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使我们对于20世纪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