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的案例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ouzhoudao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指导性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通用方案,并结合郑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建设情况进行实例研究,最后利用SWOT方法对我校GIS精品课程建设的优缺点及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精品课程;GIS;SWOT分析
  作者简介:杨海波(1976-),男,河南灵宝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GIS应用与教育;陆静(1978-),女,河北唐山人,郑州大学财务处,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河南 郑州 450001)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改革,一些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1]但是,迅速扩展的专业和学生规模使得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一些较新专业的课程教育急需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带动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在国家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大的信息化项目,如数字北京、数字奥运、数字黄河、数字城市及数字地球,都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也促进了全国对GIS方向的人才需求。从1998年教育部设立GIS本科专业开始到2008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60所高等院校开办了GIS专业,并结合了地理、地质、大气、水利、农业、林业、测绘、计算机和通信等不同专业背景。但由于需求增多,精品课程建设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积累,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2]
  


  一、当前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是新时代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精品课程建设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体现出新颖性和时代特色,真正使精品课程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由此可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然而,在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高校和地方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精品课程的认识不清楚。仅从“精品”二字的表面来理解,出现“重形式轻质量”等状况,从课件的PPT制作方面达到“精品”的“工艺”,但课件的内容显得较为粗糙,不从根本着手,仅做面子工程。
  (2)出发点不端正。如仅从私己的利益出发为追求荣誉与奖励而进行的追风,不考虑发展的需要而盲目建设精品课程和随意扩大精品课程建设的范围,缺乏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GIS专业教师,无法建立GIS教育的完整师资体系。
  (3)“急功近利”。没有从系统性的角度制定长期与可执行的计划。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但部分学校急功近利,没有从整体和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出发,不能系统地考虑切实可行的计划,不切实际的“超前”只会导致基础工作还没有落实就贸然行动,致使前功尽弃。
  (4)实施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教学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教学缺乏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可行的计划深入到实处。如除了引进教学科研人才外,重要的是对教学队伍进行进一步培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的探索
  依据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所包含的六个方面,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框架,并阐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队伍是整个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具体目标应是形成一支以教授负责为主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教师梯队,满足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建设的方法采取 “教师导向”原则,通过培养与激励两种方式提高教学队伍素质。在培养方面,采取引进GIS方面的高尖端人才,对专业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及让其进修来锻炼人才,并鼓励参与相关的会议,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留住人才等手段。另一方面要引进激励机制,进行学科的教学方案评比,定期进行讲课大赛,鼓励教学队伍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大赛,从而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要具有基础性核心知识和实践知识,还应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能及时反映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要推进双语教学的实行。在教学安排方面,同时把教学与实践作为重点,针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内容以教学为主,针对基本技术方法的章节则以实践为主,并设置相应模块进行实践练习。对于课程的考核,总成绩中应把实践考试的成绩比重占得大一些。另一方面,把学生分成数个由几人组成的实践小组,根据专题设置不同的题目进行练习或比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科研项目进展及最新科研动向。另外,重视专业外语,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结合双语教学,鼓励学生阅读外文文献。
  3.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学生导向”的办法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设。“学生导向”即课程教学方面主要采取以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建立长期的本科生导师制。并吸取国外相关的先进教学理念。例如,英国的“基于行动的学习”(Action based learning)模式,课程强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行为为目标。学生的学习应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而不是信息的简单传授。另外,根据学生的课堂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学院组织教师进行有效总结与讨论,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队伍的建设。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建设,把过去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与经验进行总结,同时要追踪最新的科研动态,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立体化教材编写,并以此来培养和提高教学队伍建设。立体化教材包括课堂教材、实践教材、科研辅助教材及以国外著名的原版教材为基础整合编写的双语教学材。
  5.实验建设
  根据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应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得出最新的实验数据。
  6.机制建设
  从较高的层面对整个精品课程建设体系进行把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及约束机制,从而保证其余5个环节能高效地实施。
  三、我校GIS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提高GIS教学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满足省级精品课程所要求的教学队伍;完善GIS教学内容、教材、方法和手段建设,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构建新的教学内容,选定或编写一部(套)成熟优秀的纸制教材作为主教材,让学生在开发教学课件过程中发挥反馈优化作用,建立以 “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院系学科建设计划资助下,完善GIS教学软件和仪器设备,并精选或编著实践指导教材;让课堂的实践与社会实际工作模式接轨,提高实践的效果;完成组建开放性的实验室计划,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GIS竞赛活动;提出可行的GIS发展与建设的激励机制;完成GIS课程状况调研,并制定本院系可行的GIS精品课程阶段性发展的计划。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Strength)、劣势(W,Weakness)、机会(O,Opportunity)、威胁(T,Threat)。其中S和W属于内部环境,O和T则属于外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掌握企业现状,便于企业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和制定可行性战略。SWOT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3]将该方法用于GIS精品课程建设,有助于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有机结合,趋利避害,变内部劣势为优势、变外部威胁为机遇。我校水利与环境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学院建设国家级GIS精品课程的SWOT分析
  优势S 学院有多项省及校级精品课程、多个教研项目和教研论文、多部统编教材;“地理信息系统”已授10年,并在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教学队伍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实验软硬件条件已具备相当的规模
  劣势W 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教材方面急需总结过去的成绩与经验并吸取先进科学水平,编著更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双语教材;完善实践教学设备;需要提升GIS的专业影响力
  机会O 上至教育部下至学院都重视和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符合我校的发展规划。郑州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还有较大的任务,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机会。郑州大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实行校、院(系)两级共建,以学校整体规划为目标,以院(系)建设为基础,通过学校教改立项等方式进行
  威胁T 国内几所著名的大学如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都相继完成了国家级GIS精品课程的建设,因此国家级GIS精品课程的份额会有所减少。另外,由于GIS的发展,有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GIS专业,因而在GIS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一些潜在的对手在劣势与威胁面前,需要学校和学院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尖端的GIS专家,并进行GIS教学不断强化训练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投入大量人力到GIS教材的编著工作;进行实践教学设备的完善与更新;进行调研分析,找出与国家级精品课程之间的差距,制定详细有效的计划和考核指标。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通用方案,并结合我校进行实例研究,最后利用SWOT方法对我校GIS精品课程建设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必须有整体思路、研究方案和循序渐进的改革步骤,必须按照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实施措施。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积累,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构建学校级精品课程框架,然后选择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发展为省级精品课程,最后再向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击。另外,本文利用SWOT分析进行全面衡量并提出对策,也能为相关的学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向勇,李文莉,莫民.略论教育技术中心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4):83-86.
  [2]张惠芬.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06,(S4):442-443.
  [3]任宇石,程春梅,李向民.基于SWOT视角的国际场营销双语教学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14-117.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嵌入式系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但国内在嵌入式人才培养方面还比较欠缺。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问题,结合西华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王维博(1977-),男,山东菏泽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讲师,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31)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智能优
期刊
摘要:为了改善“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正面和负面的外来刺激,帮助学生建立激励目标,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觉和主动地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励;运动解剖学;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杨赳赳(1972-),女,湖南冷水江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解
期刊
摘要:本文从地方医学院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角度出发,回顾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成效,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柳亮(1983-),男,湖北潜江人,广西医科大学教务处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评价与教育管理;陈罡(1977-),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副教授,医学博士,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了“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方法问题,阐明了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以及强化实践环节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宋强(1972-),男,山东新泰人,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工学
期刊
提要:本文探讨了在“环境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的教学实践。强调在传授环境知识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他们关心整体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意识和热忱。  关键词:环境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环境教育  作者简介:邓华(1977-),女,湖南永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广西 桂林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不受重视、教学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方面进行探析,对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张锦(1984-),女,云南江川人,云南省红河州技工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础课程教学。(云南 个旧 661000)    语文是中职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内燃机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本文从该课程教育目的出发,结合作者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指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内燃机学;教学组织;燃烧理论  作者简介:黄豪中(1976-),男,广西钟山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燃烧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宁波大红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际,设计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构建一个基于专业门类、模块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另外,针对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知识库建设和互动教学平台建设等改革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
期刊
摘要: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建设,总结了一些关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经验,并将其赋予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夏国强(1978-),男,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供热系统计量模式及节能;杨华(1969-),女,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
期刊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是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各大院校广泛开设。本文围绕着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题,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实验环节、教材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方面展开了研究与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教学改革;实验;教材  作者简介:李果(197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