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不能全靠市场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法,然而依赖市场调节农业供给缺乏实践依据,很难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案例。市场不是万能的,把市场一般性理论生搬硬套在农业上是不恰当的。这是因为农业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农产品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商品,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遵守所谓市场规律。农业的特殊性无法通过市场调整指导农民生产,也难以通过市场实现满足需求的目的。
  首先,市场对农产品的反应是一种滞后的反应。一般认为市场价格可以对某类商品供求关系做出灵敏的反应,以指导和调节生产供给。但是市场对农产品的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农业的周期性决定了市场反应是对过去(一年或数年乃至十几年)生产的反应。如果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调整农业结构,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调整的跟风效应导致生产者的损失。因为市场前景的难以预测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成为农民行为的风向标,极易出现农业结构调整的大呼隆从众行为,导致新的生产过剩。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其结果严重损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调整滞后,特别是规模经营,长期生产某种农产品形成的与之配套的技术、经验、机械设备、劳动力等,使之难以灵活地调整种植结构。一些因市场低迷而弃耕、撂荒、或是改种了其他作物的生产者,也不会因为市场向好的原因立即可以改变生产内容。农民收入长期低水平徘徊与不断追逐市场式的折腾有很大关系。
  其次,市场对农产品的反应是一种扩大的反应。由于农产品需求刚性的特点,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会大幅度抬高,哪怕欠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供大于求的情况,则会导致该产品的整体价格大幅下降。市场对农产品供求的反应并不是真实和恰当的反应,而是被扩大或夸张了的反应,这种被夸张了的市场反应极易左右生产者的跟风,导致新一轮的供求矛盾,即所谓的“蛛网震荡”现象。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均受损。
  其三,农业生产者对市场的盲目反应。无论是是哪類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的判断都是盲目的,不可能真正把握市场。这是因为农业的周期性以及影响农产品供求因素的复杂性的影响,使对未来农产品市场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把农民推向市场的做法,不仅伤害农民,也伤害国家的农业安全。
  通过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满足的是追捉市场利润的行为,生产者以盈利目的,并不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玉米生产过剩就是在“啥挣钱种啥”的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既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又伤害了生产者,同时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现代农业的基础应该是在满足需求基础上农业安排,建立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农业供给体系。
  第一,以需求定产量。市场是波动的,甚至是大起大落的。但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大致稳定的。依靠市场调节供求关系常常导致市场价格震荡,农民追逐市场的结果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难以获得稳定收益,同时市场指挥棒带来的高投入高产出也极大浪费了诸如土壤肥力、地下水、化肥、农药等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农业思维。依据社会需求确定农业生产可以根据农产品的重要程度分为多个层次:对大宗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可以国家订单的形式下达生产计划统一收购。政府是以保护价收购还是直接补贴,或是价补分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定额生产实现农民的基本利益,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适合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与农业生产者签订订单实现供需的平衡。一些特色农产品则可以通过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对接实现稳定供给关系。对于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的农户来说,市场对其影响微乎其微,其剩余农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调节。这样既可以实现按需生产,避免生产过剩,同时又保证了一定的市场活力。
  第二,完善的农业组织体系。缺乏有效的农业组织系统,没有可以控制农业的有效抓手,供给侧改革就会停留在口号上。为了实现农产品按需供给,就必须建立可以控制和可操作的农业生产组织体系。这个系统的基本单位是被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的农民合作社,但不是分散的小合作社,而是形成全国整体的合作社系统。政府可以通过合作社系统调整生产结构,下达生产配额,约束生产行为。当然,这样的合作社系统是建立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基础上的,特别是以家庭农场为微观组织基础的合作社被认为是最符合农业特点的组织形式。有了完善的农业组织体系,农业供给才能可控。
  第三,国家的调控手段和措施。在市场条件下,政府的任何惠农措施都可能因市场左右难以达到应有效果,甚至是盲目起作用。在完善的农业组织体系环境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可控制性。政府的调控手段除了制定、下达生产计划,还要通过保护与支持农业等手段协调农民与农业的关系,通过维护与实现农民利益,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不是表现为鼓励市场竞争,而是要防止恶性竞争导致生产过剩;不是注重眼前的所谓经济效益,而是要着眼于农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是要把农业做大做强,而是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人口大国的农业安全。因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业直补、休耕补贴、生态农业、制止掠夺性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以及构建可持续的农业制度体系等,就成为政府的重要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增强国家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是要和其他国家拼农产品价格,更不是以扩大农产品出口为目的,而是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保证国家的农业安全。因此,国家的农业竞争力要看农业科技的研发、科技的推广应用,要看土地的产出潜力和可持续能力,要看现代化的组织程度和对农业供给的控制能力。
其他文献
在位于房山区石楼镇的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除了可以亲近自然,体验乡村风情,还可以沉浸在药草香中。在静谧的林间小道,鼻间传来阵阵草药清香,散步在石砖小路上,看着两边溢出灯光的蒙古包,别有一番风味,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杨平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闻着草药的香味长大,最爱摆弄的就是中药材的根根块块儿,总想着能为中医做点啥。怀着儿时的梦想,2011年,杨平带着6名员工回乡创业,在石楼镇大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全县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万人, 涉农从业人员8万多人,耕地面积68.7万亩,是农业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西宁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近几年大通县围绕小麦、油菜、蔬菜、生猪、奶牛五大主导产业,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创新方式,积极探索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全面推行“三位一体、三类
雾在林间绕,村在树中隐,绿在水边映,人在花中行。走进美丽乡村——江苏省泰兴市宣堡镇郭寨村,各种茂密的树木排列在路边和田野,吸引了很多游人驻足观看、欣赏。这里土壤肥沃、草木茂盛,给郭寨村发展苗木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益民苗木合作社的经营者刘书明在郭寨村这片热土上书写了农业创业的辉煌篇章,在他的带动下,宣堡镇新型职业农民依托科学种植致富增收已成规模,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兴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农广校坚决、迅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主动投入农村疫情防控,自觉担起保障重任,科学组织生产,为打赢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连日里,在各地农村基层一线,广大基层农广校干部挺身而出,守好乡村防控阵地。山东省农广校、湖北省农广校、河南省农广校向全省农民培训学员发出倡议,积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西岸,因“五岳独秀”的衡山横亘县域中部而得名。全县总面积934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下辖9乡8镇,319个村,21个居委会(社区),耕地面积35.19万亩,水田29.07万亩,林地面积72.99万亩,可养水面2.1万亩。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在县城设站,湘江衡山千吨级码头、潭衡西线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的竣工和建设,使衡山成为湘南交通最便捷的县市之一。衡
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多方参与的形式,全面实施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培育职业农民对象12372人,认定1453人,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实用有效的新路子,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步伐。  一、调研摸底,明晰职业农民培育思路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的从业人员,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职业农民匮乏。面对这一新课题,陕西省坚持调研先行,用理论指导实践。  一
献身农广校办学事业,写就无怨无悔人生  1985年,迟宗军毕业于承德农业学校,当年被分配到承德县农广校任专职辅导教师,1991年任县农广校校长,2004年兼任承德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32年来,他植根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农广校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之中。多年的基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让他从贴近农民、服务农民到热爱农民,练就了一身与农民打交道的硬功夫,组织上多次想重用安排
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917元,农民收入实现了九年持续快速增长,前所未有。十八大又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11838元,多么鼓舞人心的数字,美丽家园正在向我们走来。  如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翻开近年农民的账本,钱袋子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持续有力推动下,收入结构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2019年8月19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将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
近年来,河北省农广校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勇挑重担,加强调研,全力指导和推动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培训相关工作任务,肩负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力军重担。为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省农广校在关键点上谋创新、求突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设和师资库信息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 培训先行  (一)加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