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和国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章节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伦理相融合作为思政元素切入点,并应用对教材和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展示等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进行无缝融合对接,从而达到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社工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课程思政;《社会工作伦理》;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党和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承载着为党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使命。人才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1]。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职业,要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指导下从事专业社会服务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党和国家社工人才的目的。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一)修订教学大纲
  一是《社会工作伦理》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专业目标。熟悉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与伦理原则;掌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问题调查及社会服务中遇到的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困境及原因;能灵活运用社会工作伦理与伦理筛选法,解决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各种伦理困境。二是本课程的育人目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伦理原则有深入理解和掌握,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总体达到课程和思政目标相统一;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共同点,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科学地分析,并能够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从而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二)撰写教案
  首先,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阐释了社会工作也是社会生产力的观点。教师在讲授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可知社会工作也是促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手段。因为社会工作可以在任何实务领域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提振案主自信和潜能,从而促使社会秩序稳定,让人民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也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工作专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树立专业自信。其次,以“和谐”为最高原则,作为处理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社会工作伦理课程中。西方社会社会工作主张重视个体利益、个体权益保护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性文化,注重集体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社会关系的和谐,而不是过于强调个体利益和权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在处理青少年与家庭关系方面,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重要性。例如,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引入两则现实中的校园欺凌案例,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与社会工作伦理原则中真诚和警告原则,使其理解未成年人如果实施了校园欺凌,要受到法律制裁,其父母也会受到批评教育。虽然社会工作坚持不批判的原则,但如果单纯坚持不批判原则,则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要警告实施欺凌的学生及家长,同时通过教师、家长、警察、法官进行法律宣传教育,沟通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能够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再次,以“法治”为底线原则,作为处理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指导思想。随着国家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律体系的完善,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个体、家庭、社区、社会问题时,坚持以法治思维为引领,不仅可以保证服务对象的权利和权益,体现社会工作坚持为服务对象赋权的理念,而且可以保证社会工作者按照法治程序处理冲突,使其免受伦理的困扰。
  二、教学设计——以“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章节的教学设计为例
  由于《社会工作伦理》课程中涉及社会工作实务领域较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章节中均有渗透和切入点,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这一章节为例进行主要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资源
  国家对青少年群体非常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思政指导思想,一方面可以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可对未来的职业社会工作者贯彻社会工作实务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其作为授课资料进行讲解。例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鼓励北大师生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国家、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爷爷奶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18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在回信中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心怀感恩之心,向模范人物学习,将来做对国家、人民、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正确的理论需要恰当的方法才能付诸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道德引领性指导思想,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将之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并且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尤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章节中,要运用实际案例进行展示,对相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作出分析和理解,以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的目的。
  一是通过案例展示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伦理困境。青少年属于人生的转型多变期,在社会中涌现出 一些问题,如校园欺凌、亲子矛盾、学习压力、吸烟、就业等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教授授课过程中分析和展示了6个案例,不仅有教材和现实中有关青少年社会问题的案例,还增加了视频资料,如武汉大学校园欺凌讲座、南理工泰科院举办白丝带泰州服务站反校园暴力讲座,有关青少年欺凌的电影《少年的你》和关于留守青少年电影《米花之味》等。案例展示一般5分钟左右,视频讲座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时间,相关电影用1~2次课程观看和分析,并且在以后授课过程中不断做出引用和分析。二是结合案例讲解相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险法》等。尤其要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条款放进PPT中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法律的意识,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原则与相关法律条款运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比如案例中涉及父母对青少年实施暴力的表现及权利维护,以及父母作为监护人应该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和义务时,要与社会工作保密原则相对性结合,讲解明白保密原则的相对性,即在案主利益受到损害、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等,社会工作者必须坚持警告义务,给案主及其家人讲明白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同时社会工作者有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告的义务。这样社会工作者既维护了案主利益,又能够坚持伦理原则,从而摆脱伦理困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验的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原则的一致性中寻找思政要素,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理念作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工作价值与主要伦理原则进行讲解、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价值与伦理原则,而且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的有效衔接,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有利于为党和国家培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伦理原则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淑丽.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机制[J].教学与研究,2021(3):89-95.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其他文献
摘 要:1953年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成立,馆内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调阅当地档案等多种形式,将六届农讲所学员的个人档案搜集整理,特别是对第六届学员名单进行考证和确认,最终整理成《广州农讲所学员档案》。本文将以这批珍贵馆藏档案为原始材料,再现广州农讲所与云南党组织建立和革命活动开展的历史渊源,着重以《广州农讲所学员档案》为中心对滇籍学员名单考和滇籍学员在云南的早期革命运动为研究主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进行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在以往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在英语教学中没有体现其育人价值。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教学为例[1],从教学内容、产出任务与目标、驱动性输出任务、输出促成活动这四个环节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日语从业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既懂日语又能够从事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各大高校先后开设了商务日语相关课程。作为国内知名民办高校之一的西安翻译学院(以下简称本校)亦不例外。本文以日语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堂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归纳总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企业文化导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的同时,提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蒙古族傳统文化为视域,对《蒙古秘史》和《苍狼》两部作品进行文学比较与翻译研究,从中选取代表性历史人物,如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伦、那可儿孛斡儿出、安答札木合、麾下猛将速别额台,领略和挖掘历史人物事件所体现的德行与教化思想,再将团结教育、友谊教育、民心教育、拼搏意识、忧患意识等融入日语翻译课堂。为践行各民族守望相助理念、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期刊
摘 要:多元智能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求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多元智能与高校新媒体育人功能的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探究了多元智能理论下高校新媒体公众号育人方案,并从理论创新、内容优化、资源整合和机制革新四个维度提出工作建议。  关键词:多元智能;新媒体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
期刊
摘 要:引入外籍教师(以下简称外教)是外事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吸收不同教育理念和不同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外教为提高高校的外语教学质量,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帮助师生提高英语水平,促进高校的教育国际化。本文以贵州理工學院为例,将外教管理中的经验做法及其对高校国际化的影响和成效总结如下,在教育国际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
期刊
摘 要:在“三全育人”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呈现新的特点,网络平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但对思政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育人的效果,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把握教材是前提,了解学生是关键,上好课是重点。  关键词:“三全育人”;理论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2  推进马
期刊
摘 要:新生入校后的适应问题和班级建设,一直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如何让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转变高中时期的思维定式,快速熟悉新生活,适应高校的学习和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和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选取新生入校后的旷寝事件,就其背后的家庭教育、新生入校后的适应状况、学生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同安职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对象,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的形式,对厦门地区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及同安职校课程体系展开调研。在全面分析调研情况后,明确提出围绕“能力本位”思想,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线进行课程重构,打造复合型综合性的国际商务人才队伍。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需求;课程;中职;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专升本学生在学习经历、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特殊性,表现为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心理上自信与自卑并存、自主意识强、集体归属感弱等特点。独立学院应针对专升本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探索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专升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拓宽思政教育新阵地、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全员育人的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