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开展艺术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艺术教育体系不仅对高校自身,还会对国家和社会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与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体系建构尤为重要。对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转型需求,探讨了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与实践的意义,并提出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实践研究
1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转型需求
纵观各高校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发现很少有学校具备既有广度又有一定深度的艺术课程体系,究其重要原因,在于对艺术教育功能性认识的不足。因此,当前大学艺术教育首先需要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型,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引导功能,由传统的技能教育转变为艺术思维教育,从而达到培育创新思维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将现有的零散性的课程设置上升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课程体系纲要。当前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的第二个转型是教育管理的转型,将原有的分散在各艺术院系的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形成集约性的艺术教育力量。原有的管理体制大多将艺术教育管理归口于学校教务部门,由教师申报相关课程,课程的开设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缺乏高效集中的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队伍。完整的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统一的管理体系,因此各高校需要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部门,有条件的高校应该设置艺术教育中心,集合全校艺术教育硬软件资源,统一管理学校艺术通识教育,同时还需要借助区域或跨区域的艺术教育力量,如同城跨高校选修艺术课程、跨区域聘请艺术类教师开设讲座课,引进线上选修课等充实课程体系,这些都需要专业高效的管理支撑。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第三个转型需求是艺术教育方式和手段的转型。据前所论,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够开设的课程和获得教育机会的对象都十分有限,也是当前学生艺术学习需求很难解决的部分。已有的有限容量大班教学和小班实践教學方式以及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手段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很难适应通识课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因此需要思考如何改进既有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资源,让艺术实践教学惠及更多的学生,让更多学生体验到艺术作品和艺术创造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与实践的意义
2.1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
新时期高校在教育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艺术教育的创新上打破原有教育在对象上的单一性,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实现了教育资源上的多元化。通过校外以及互联网等教育资源的互相配合,形成了艺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提高了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2.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制度下,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各种艺术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艺术教育创新,提高了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通过各种新媒体等教学方法为教育带来更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为学生在艺术的分享方面提供了舞台。在教学中将艺术作品欣赏课程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2.3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通过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可丰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模式。艺术教育的理论是在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高校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完美事物的感知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与实践策略
3.1树立文化理念,强化价值意识
艺术教育的创新力研究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主体,构建以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核心的艺术教育体系。因此,必须强调文化价值观对艺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影响。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观要通过教育的途径与方式,让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的文化视野中,从认知到了解,再到自信,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意识的过程,也是具体可行、生动灵活地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与方法。
3.2鼓励跨界合作,打造艺术共同体
增强艺术教育的创新力,有助于形成艺术共同体。艺术共同体需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应充分考虑时代环境对艺术发展的作用,在时代的田野中找到艺术的定位,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寻找共识是建设共同体的基础,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显现与表达,它本身就是复杂的、多面的,既能形成艺术门类之间的共同体,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行业和文化形态相结合,形成艺术共同体。
3.3重视社会转型,关注艺术体系
在社会转型期,受到市场经济、社会现状及多变的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高校艺术教育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应在教学体系中体现高校创新的动力与张力,这是根本要求,也是驱动力;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扩大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开放资源,坚持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
3.5重视教学过程的参与和实践
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探究学习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机会,活跃艺术课堂的学习氛围,逐渐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艺术教学课堂,教师在其中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高校还应加快艺术实践教学的建设脚步,为学生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实践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对校内的学分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实践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及综合能力,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校应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艺术教育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促进高校在艺术教育创新工作上形成新的局面。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实践研究
1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转型需求
纵观各高校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发现很少有学校具备既有广度又有一定深度的艺术课程体系,究其重要原因,在于对艺术教育功能性认识的不足。因此,当前大学艺术教育首先需要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型,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引导功能,由传统的技能教育转变为艺术思维教育,从而达到培育创新思维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将现有的零散性的课程设置上升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课程体系纲要。当前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的第二个转型是教育管理的转型,将原有的分散在各艺术院系的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形成集约性的艺术教育力量。原有的管理体制大多将艺术教育管理归口于学校教务部门,由教师申报相关课程,课程的开设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缺乏高效集中的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队伍。完整的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统一的管理体系,因此各高校需要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部门,有条件的高校应该设置艺术教育中心,集合全校艺术教育硬软件资源,统一管理学校艺术通识教育,同时还需要借助区域或跨区域的艺术教育力量,如同城跨高校选修艺术课程、跨区域聘请艺术类教师开设讲座课,引进线上选修课等充实课程体系,这些都需要专业高效的管理支撑。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第三个转型需求是艺术教育方式和手段的转型。据前所论,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够开设的课程和获得教育机会的对象都十分有限,也是当前学生艺术学习需求很难解决的部分。已有的有限容量大班教学和小班实践教學方式以及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手段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很难适应通识课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因此需要思考如何改进既有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资源,让艺术实践教学惠及更多的学生,让更多学生体验到艺术作品和艺术创造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与实践的意义
2.1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
新时期高校在教育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艺术教育的创新上打破原有教育在对象上的单一性,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实现了教育资源上的多元化。通过校外以及互联网等教育资源的互相配合,形成了艺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提高了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2.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制度下,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各种艺术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艺术教育创新,提高了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通过各种新媒体等教学方法为教育带来更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为学生在艺术的分享方面提供了舞台。在教学中将艺术作品欣赏课程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2.3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通过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可丰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模式。艺术教育的理论是在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高校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完美事物的感知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与实践策略
3.1树立文化理念,强化价值意识
艺术教育的创新力研究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主体,构建以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核心的艺术教育体系。因此,必须强调文化价值观对艺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影响。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观要通过教育的途径与方式,让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的文化视野中,从认知到了解,再到自信,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意识的过程,也是具体可行、生动灵活地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与方法。
3.2鼓励跨界合作,打造艺术共同体
增强艺术教育的创新力,有助于形成艺术共同体。艺术共同体需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应充分考虑时代环境对艺术发展的作用,在时代的田野中找到艺术的定位,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寻找共识是建设共同体的基础,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显现与表达,它本身就是复杂的、多面的,既能形成艺术门类之间的共同体,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行业和文化形态相结合,形成艺术共同体。
3.3重视社会转型,关注艺术体系
在社会转型期,受到市场经济、社会现状及多变的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高校艺术教育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应在教学体系中体现高校创新的动力与张力,这是根本要求,也是驱动力;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扩大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开放资源,坚持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
3.5重视教学过程的参与和实践
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探究学习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机会,活跃艺术课堂的学习氛围,逐渐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艺术教学课堂,教师在其中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高校还应加快艺术实践教学的建设脚步,为学生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实践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对校内的学分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实践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及综合能力,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校应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艺术教育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促进高校在艺术教育创新工作上形成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