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直接还田与燃烧后还田对冬小麦田NO排放的影响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减少秸秆燃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国家鼓励农民施行秸秆直接还田措施.但是,秸秆还田会改变多种土壤理化因素,引起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可能改变环境污染性气体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排放.为了探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如何影响冬小麦田NO排放,该文依托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秸秆不同还田方式长期试验平台(2005年-),采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法对农民常规施肥(NPK)、常规施肥+秸秆直接还田(NPK+SR)和常规施肥+秸秆燃烧后还田(NPK+ SB)以及不施肥对照(CK)处理下的NO排放通量及辅助因子进行了一个完整生长季(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观测.结果 表明,各施肥处理下较高的NO排放均出现在施肥后1~2周内,与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整个小麦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尤其铵态氮(NH4+)浓度是NO季节变化动态的关键控制因子,二者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NPK相比,NPK+ SB并未明显影响NO季节排放量,而NPK+SR却显著抑制了NO季节排放量的49.0%.基于施肥处理与CK处理之间NO排放量的差异,NPK、NPK+ SB和NPK+ SR处理的NO直接排放系数分别为0.33%、0.32%和0.15%.此外,与NPK相比,NPK+ SB和NPK+ SR提高了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从而分别增加了小麦籽粒产量的18.9%和15.8%.依据土壤NO排放和小麦产量相结合的指标(即NO排放强度),NPK+ SB比NPK显著降低了NO排放强度的19.7%,而NPK+ SR比NPK+ SB又进一步显著减少了NO排放强度的45.6%.因此,对于紫色土冬小麦田来说,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是一种较好的优化施肥管理方式,可以同时满足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性气体NO排放.
其他文献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逐渐走向深水,工程开发所面临的高技术、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越发突显,同时由于2020年油价的进一步下降,海洋石油工程总承包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降本增效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EPCI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海洋石油工程开发采用的主流模式,如何充分认识和发挥其优势,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是适应当前发展环境需要的重要措施.
蒸气冷凝传热强化对于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化与集成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众多工业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建筑节能、食品加工、海水淡化等领域.其中,利用界面结构调控凝液的形成、输运与移除是强化冷凝传热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新材料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开发了大量的功能结构表面,并发现了许多新的界面传递现象,从新视角拓展了蒸气冷凝传热机理和强化技术.该文从蒸气冷凝中气-液-固界面间热量传递的基本过程出发,首先介绍了冷凝传热的关键控制因素和强化原理,然后总结了近
纳米材料热传递特性的高精度原位测量,是传热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拉曼光谱法是目前最理想的纳米尺度非接触式原位测量方法之一,但现有的瞬态拉曼光谱法时间、空间分辨率较低,显著影响了测量精度.该文研发了时间分辨率可达100 ps、空间分辨率可达100 nm的双波长闪光拉曼测量系统:搭建一束较强的脉冲激光加热样品,使用另一束波长不同的、无加热效应的脉冲激光作为探测光,激发待测样品和基底的拉曼光谱,借助拉曼峰位偏移同时测定样品和基底温度.通过调整探测脉冲和加热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可高时间分辨率地获得样品和基底的
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反应分解水或二氧化碳是制取太阳能燃料的重要途径,通常以热化学循环的方式进行.鉴于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反应腔体温度显著低于太阳表面温度,可以通过光谱选择性透过膜抑制腔体向环境的二次辐射,从而达到显著降低不可逆损失、提升集热效率、降低聚光集热成本的目的 .该文对选择性透过膜的特征参数截止波长及其对热化学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而在氧化铈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实验基础上,分析了选择性透过膜对太阳能-燃料化学能效率的影响.最后,对聚光集热成本相对于选择性透过膜成本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结果 表
为保证以含盐溶液为工质的蒸发换热设备内的水动力及传热安全,要求能够对盐溶液在受热管内的传热特性实现准确预测.该文开展了垂直上升受热管内NaCl溶液传热实验,获得了盐溶液管内强迫对流及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实验值.基于实验结果,校验了现有传热预测关联式对盐溶液不同传热阶段的传热预测准确性.结合公开报道中的盐溶液及纯水的传热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可用于表征盐溶液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变化的主要参数及影响规律,据此建立了适应于盐溶液的过冷流动沸腾传热预测关联式,该关联式的预测准确性高,对指导和优化此类换热设备的设计、提高
柱塞泵是液压系统中最核心、技术难度最大的组成部分,在航空航天中应用广泛.航天器和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航空柱塞泵的压力、转速、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技术及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柱塞泵中三大关键摩擦副的润滑和摩擦磨损性能又是柱塞泵性能和服役寿命的决定性因素.该文在回顾柱塞泵发展历程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对柱塞泵关键摩擦副的润滑理论及试验进行了总结,着重对航空柱塞泵关键摩擦副表面改性和性能增强技术及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对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为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减少碳排放的需求,燃气轮机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低排放、高参数、多燃料和宽工况灵活运行的趋势.现有的单一旋流贫预混燃烧技术已经不能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因此,该文挑选了10种有潜力的先进燃烧技术展开综述,首先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发展现状,然后针对燃气轮机未来发展趋势,从技术成熟度、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分析其应用前景和可行性,并提出下一步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评价方法,分析和比较各技术的综合性能和实施难易程度,为技术路线和攻关方向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病原体引发的相关疾病已经多次给全球人类造成灾难.气溶胶是这些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快速高效的空气消毒对切断病原体传播至关重要.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技术是一种新型消毒技术,已被证明可灭活多种细菌、真菌、病
疫情防控对城市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现有传染病模型难以精细化模拟评价防控措施的问题,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基于Agent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城市仿真模型,复现武汉疫情的传播过程.对疫情期间政府管控措施与医院诊疗水平进行量化描述,分析不同强度防疫措施下的感染情况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复工后核酸检测的主动防疫效果.结果 表明,该智能体建模方法能够高精度复现武汉疫情的时空传播过程,可以对政府管控措施与实施的诊疗方案进行仿真评价,为
熊耳群火山岩(1.80~1.75 Ga)广泛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图1a),是变质结晶基底形成以后最早接受沉积的中元古代盖层单元;之后有厚度近万米、由硅质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沉积序列不整合覆盖在熊耳火山岩群之上,属于河流-滨浅海相环境,其上被罗圈组冰碛岩覆盖.学者普遍认可其发育时限为中-新元古界,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地质响应.但是,由于缺乏充分、可靠的年龄约束,不同盆地之间的地层对比只能依靠地层结构、沉积相序和碎屑锆石年龄记录等手段.苏文博等[1]在《地质调查与研究》(本刊的前身)率先报道洛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