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李镇西老师《我的教育心》,让我们透过他所实践的一系列的;智慧的教育行动,则更可以看到他真真切切的爱心;童心。李老师是热爱这个职业进而把它视为事业,所以有了主动学习;勤奋学习;不懈学习的行动;是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才有在教育事业上的孜孜探索和创新发展。
在《我的教育心》里,我没发现李老师那深奥的教育理论,更没有被他的理论架构困在书中读不下去,正像他说的:“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没有那么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装或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践和时间自然而然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李镇西老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让自己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就是贯穿李老师教育生涯的质朴的教育思想。
也许读这本书,我们会被李老师与众不同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智慧所折服,甚至不少的教育行动很容易被我们利用“拿来主义”而模仿操作,但我认为,这本书最珍贵的不是教育教学的技巧,而是其背后所透视出的教育思想和反思意识,因为正是这种思想的引领才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行动,正是这种反思的意识才使教育行动蕴含了智慧和理性。行动是表象,思想才是源泉。如果我们仅限于拿来别人的东西使用,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永远只会模仿不会创造。
《我的教育心》這部著作,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教科书,是教我学习教育行动的教科书,是教我学习教育反思的教科书,是教我形成教育思想的教科书。读这部著作,我会油然跟着作者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教育行动和思想,许多情节不由的让我也对号入座,我发现,读这本书的过程俨然已成为自己反思的过程。
1;如何督促自己阅读
李镇西老师已经在实践“要把阅读当做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书中谈到他从赠书到借书的原因:“现在我都是借,规定时间归还,并且要求在书上勾画批注,要有阅读的痕迹。以后这些书读的人多了,就会留下不同老师的批注,这本书就变得更有价值。”李老师实现了从自己读书到带领更多的人读书的目标。
多年来,我也体会到同伴共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鞭策。我们有一个挚友间的读书沙龙,并商定生日礼物就相互送书。每年要为几个朋友选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了解这一年度新书情况,又要查看畅销书有哪些;既要考虑对方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其人格和精神的需求;既要体现自己读书的喜好,又要不拘泥于固有的阅读范畴;这既考验了自己的品味和视野,又考验了对朋友的责任心和“知音”度。这项生日赠书活动有助于增加朋友间友谊,也督促自己看书的量更多;范围更宽。所以,每年除了自己买书,最期盼的是看看朋友到底要送什么书,这可是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因为书本身可以成为“知音”,同时考验赠书人做知音朋友是否“够级”。
这个活动其实是受我的毕业学生的启发,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他寄来的书作为礼物。开始以为是偶尔为之,但连续几年坚持下来,才感到了他与众不同的用心和品位。每次赠的书虽然不贵,但可以体现他的风格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以及对我的一种希望,这份礼物已经超越了金钱的价值,也从仅仅为了读书发展到对人生的探求。随着学生出国留学;参加工作,每年教师节寄来的书,也都已经不是凭我的能力水平所能挑选的了。
这些借助外力督促自己读书的办法都使我受益匪浅。
2;如何获得别人尊重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强调要把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作为课题。书中“错误中成长”这部分,李老师用案例记叙了自己从学生的错误引发自己犯错再到“面对全班做自我批评,向被批的女生道歉,与她约定‘我们来个比赛吧,看谁先改正错误’”。李老师在反思中谈到,这样做不是策略,而是真诚,是道德使然,是人的平等促使他这样做,不是心机。
其实,做一个受学生尊重的老师几乎是所有教师的追求,但要做到始终处事公平;待人平等却并不容易。一个人做到尊重他的上级也许容易些,但要做到尊重他的平级甚至下级(或晚辈),往往要蹲下身子,低些,再低些。
在我教的第一批学生中,开学一段时间了,接家长电话让我家访,我才发现班里有个学生家境非常困难,但学生自尊心极强,开学初班里所有交费他没有一次耽搁,积极参加班级所有活动,从各种表现根本看不出他的特殊生活背景。怎样才能帮助他又能让他接受呢?经过商议,家长同意了我们的约定:我会在学习生活上不定期地帮助他。但不能告诉他,让他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完成学业。一年中,我设计各种活动经常带学生们外出,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他在其中)组织班干部(他在其中)定期进行工作研究,之后我请他们吃饭……开展这些工作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们抛开家庭背景真正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也巧立名目为他省钱,让他能与同学们一起自然;快乐的成长。多年以后,他知道了真相,给我写来一封感情真挚的信,说我是他小学阶段最值得尊敬的老师,因为我默默的帮助他,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信中字里行间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其实,《我的教育心》不是一本纯粹的新作,是李老师将《与青春同行》作了修改,特别增加了后来他在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经历。这让我惊叹!写过的东西,发表过的东西,还坚持修改;实践;完善。在当下急功近利的浮躁环境,大家追求不断翻新,摒弃远远胜于继承,更不要说对已经做过的事情不断反思且坚持反复做。但李老师认为:“教育哪有那么多花样和口号?面对每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帮助老师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本来面目。这样的想法,就是我读陶行知的著作,对比当今教育所产生的想法。”
在《我的教育心》封底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我的理想不过是‘梦想’,但我要说,对于教育者来说,有梦想和没梦想是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不一样,行动方式也不一样”。教师应有丰富的精神学养,用它来滋润自己;滋润学生;滋润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人。
在《我的教育心》里,我没发现李老师那深奥的教育理论,更没有被他的理论架构困在书中读不下去,正像他说的:“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没有那么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装或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践和时间自然而然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李镇西老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让自己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就是贯穿李老师教育生涯的质朴的教育思想。
也许读这本书,我们会被李老师与众不同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智慧所折服,甚至不少的教育行动很容易被我们利用“拿来主义”而模仿操作,但我认为,这本书最珍贵的不是教育教学的技巧,而是其背后所透视出的教育思想和反思意识,因为正是这种思想的引领才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行动,正是这种反思的意识才使教育行动蕴含了智慧和理性。行动是表象,思想才是源泉。如果我们仅限于拿来别人的东西使用,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永远只会模仿不会创造。
《我的教育心》這部著作,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教科书,是教我学习教育行动的教科书,是教我学习教育反思的教科书,是教我形成教育思想的教科书。读这部著作,我会油然跟着作者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教育行动和思想,许多情节不由的让我也对号入座,我发现,读这本书的过程俨然已成为自己反思的过程。
1;如何督促自己阅读
李镇西老师已经在实践“要把阅读当做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书中谈到他从赠书到借书的原因:“现在我都是借,规定时间归还,并且要求在书上勾画批注,要有阅读的痕迹。以后这些书读的人多了,就会留下不同老师的批注,这本书就变得更有价值。”李老师实现了从自己读书到带领更多的人读书的目标。
多年来,我也体会到同伴共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鞭策。我们有一个挚友间的读书沙龙,并商定生日礼物就相互送书。每年要为几个朋友选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了解这一年度新书情况,又要查看畅销书有哪些;既要考虑对方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其人格和精神的需求;既要体现自己读书的喜好,又要不拘泥于固有的阅读范畴;这既考验了自己的品味和视野,又考验了对朋友的责任心和“知音”度。这项生日赠书活动有助于增加朋友间友谊,也督促自己看书的量更多;范围更宽。所以,每年除了自己买书,最期盼的是看看朋友到底要送什么书,这可是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因为书本身可以成为“知音”,同时考验赠书人做知音朋友是否“够级”。
这个活动其实是受我的毕业学生的启发,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他寄来的书作为礼物。开始以为是偶尔为之,但连续几年坚持下来,才感到了他与众不同的用心和品位。每次赠的书虽然不贵,但可以体现他的风格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以及对我的一种希望,这份礼物已经超越了金钱的价值,也从仅仅为了读书发展到对人生的探求。随着学生出国留学;参加工作,每年教师节寄来的书,也都已经不是凭我的能力水平所能挑选的了。
这些借助外力督促自己读书的办法都使我受益匪浅。
2;如何获得别人尊重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强调要把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作为课题。书中“错误中成长”这部分,李老师用案例记叙了自己从学生的错误引发自己犯错再到“面对全班做自我批评,向被批的女生道歉,与她约定‘我们来个比赛吧,看谁先改正错误’”。李老师在反思中谈到,这样做不是策略,而是真诚,是道德使然,是人的平等促使他这样做,不是心机。
其实,做一个受学生尊重的老师几乎是所有教师的追求,但要做到始终处事公平;待人平等却并不容易。一个人做到尊重他的上级也许容易些,但要做到尊重他的平级甚至下级(或晚辈),往往要蹲下身子,低些,再低些。
在我教的第一批学生中,开学一段时间了,接家长电话让我家访,我才发现班里有个学生家境非常困难,但学生自尊心极强,开学初班里所有交费他没有一次耽搁,积极参加班级所有活动,从各种表现根本看不出他的特殊生活背景。怎样才能帮助他又能让他接受呢?经过商议,家长同意了我们的约定:我会在学习生活上不定期地帮助他。但不能告诉他,让他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完成学业。一年中,我设计各种活动经常带学生们外出,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他在其中)组织班干部(他在其中)定期进行工作研究,之后我请他们吃饭……开展这些工作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们抛开家庭背景真正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也巧立名目为他省钱,让他能与同学们一起自然;快乐的成长。多年以后,他知道了真相,给我写来一封感情真挚的信,说我是他小学阶段最值得尊敬的老师,因为我默默的帮助他,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信中字里行间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其实,《我的教育心》不是一本纯粹的新作,是李老师将《与青春同行》作了修改,特别增加了后来他在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经历。这让我惊叹!写过的东西,发表过的东西,还坚持修改;实践;完善。在当下急功近利的浮躁环境,大家追求不断翻新,摒弃远远胜于继承,更不要说对已经做过的事情不断反思且坚持反复做。但李老师认为:“教育哪有那么多花样和口号?面对每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帮助老师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本来面目。这样的想法,就是我读陶行知的著作,对比当今教育所产生的想法。”
在《我的教育心》封底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我的理想不过是‘梦想’,但我要说,对于教育者来说,有梦想和没梦想是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不一样,行动方式也不一样”。教师应有丰富的精神学养,用它来滋润自己;滋润学生;滋润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