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与财政的结构优化对策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经济状况称得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当前宏观调控应把握的要领是:长期视野上,要未雨绸缪,考虑高速度转向低速度拐点来临时的应对预案;中期:着力在应对和消除高投资、高顺差、高流动性压力负面效应上推进综合性对策;短期:应当保持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相机抉择”、微调为主的合理操作,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从紧”调控总量的同时应更多“稳健”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力;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001-03
  
  一、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的看法
  
  (一)国民经济运行自2003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连续五年在10%增长速度之上),其间经过了政策调节和市场机制的自调节,2007年又达到11.5%左右的新高,需要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为过热和防止由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但现在没有出现钢、煤、电、运等方面明显的瓶颈制约;CPI(消费品物价指数)有所上升但主要是由于阶段性的食品价格因素导致,而同时更有先行指标意义的PPI(生产资料物价指数)还一度有所下降,近期虽有再度上行迹象,但是否是强劲升势还有待观察。
  (二)当前经济状况称得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奇迹”式的高速增长(斯蒂格里茨有“叹为观止”之意),确如最高决策层的判断,既不能简单地用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地用我们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对照说明。
  中国的经济起飞有多重特定因素组合在一起:巨国模型、世界上最大二元经济体、坚定而渐进的转轨、后发优势、适用技术、低廉劳动力和“人口红利”、政策倾斜支持等等。这些在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和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中,强有力地支撑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中国奇迹”。国家宏观管理、调控的水平也明显提高。
  看来关于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判断,有必要从原来的8%~9%,提升到现阶段的10%~11%(或者说10.5%左右,社科院新近有测算:上沿10.7%)。这种潜在增长率实即“不出多大问题的增长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济周期的每一个繁荣阶段尽可能平稳地拉长高速增长期间,而在每一个相对低迷阶段尽可能将其缩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最大利益之所在和“反周期”宏观调控中所应把握的基本要领。
  (三)需要居安思危,(1)长期视野上,要未雨绸缪,考虑较高速度转向较低速度拐点来临时的应对预案;(2)中期:着力在应对和消除高投资、高顺差、高流动性压力负面效应上推进综合性对策;(3)短期:应当保持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相机抉择”、微调为主的合理操作,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从紧”调控总量(实施“需求管理”)的同时应更多“稳健”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也实施“供给管理”)。目前尚无必要启动那种财政、货币政策“双紧”的应对全面过热的比较急骤的措施。
  
  二、财政运行特征和财力运用政策思路探讨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预计完成5.1万亿元左右,与上年相比增收1.2万亿元左右,增长幅度达31%左右。
  我国近几年财政运行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年度收入增幅高,连续保持在20%以上,约为GDP增幅的2倍。因此,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的最低点(10.3%),回升到2006年的18.5%。
  为什么财政收入增长如此强劲?最概括地说,应当指出主要是改革开放前面约二十年我们减税让利、“放水养鱼”等“解放生产力”的努力进入了“收获期”的表现,既属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落到过低状态后的一种恢复性增长,也得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撑。具体地分析,其中主要不是由于增加税种、提高税率,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影响:
  1.二、三产业的贡献。第一产业现已不提供财政收入,如只考虑对财政收入有贡献的二、三产业的GDP增速,财政收入与GDP的差异会相应缩小。
  2.物价因素。如把GDP增速由不变价还原为现价,财政收入与GDP增幅间的差异又会相应缩小。
  3.进口的贡献。进口环节有大量税收,而这些年进口增幅常保持在20%以上,相应构成财政增收的重要因素。比如,2007年1—11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商品总值增长27.4%,进口环节税收完成6 890亿元,预计全年达7 400亿元,增幅为21.2%。
  4.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随企业效率水平上升,居民个人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有强劲增长,也是财政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如2007年1—11月,企业所得税完成9 176亿元,同比增长39.2%,个人所得税完成2 912亿元,同比增长29.5%。
  5.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增收的潜力还在不断挖掘出来。
  除了上述这些,应当指出,也有提高税率等增税和特殊的政策因素,如2007年由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当年财政收入约1 700亿元,加上其他特殊政策导致的一次性增收因素合计约3 000亿元,在2007年全部财政增收额中约占1/4。可知,这一部分增收因素虽不可忽视,但在全部增收中仍然是只占小头的次要因素。
  此外,也不排除还有一部分GDP低估因素(主要是第三产业的GDP)和地方税收掺入水分的因素,但这更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了。
  既然我国财政增收的原因可以得到合理解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是基本正常的,那么,接下来应当讨论的是,我们增收的财力应怎么用?对财政赤字、国债应怎样考虑?
  在防止经济过热、财政又有大量增收的形势下,已经听到抹平赤字、停发国债的呼声,同时也有“流动性过剩”即是“钱多得用不了”的认识误区。前一主张的政策含义是可以用简单的总量方式实行收缩;后者的行为逻辑则往往表现为政府主体不加节制地把可用财力用于政府有偏好的“形象工程”等类项目。
  但是,如果我国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和总量调节与结构优化(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结合,比较合理的政策要领应是:
  第一,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继续有所降低,而不一下抹平和停发。把这部分可用财力和超收收入,以及明年将实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可集中的国有资本收益,作统筹协调,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优化结构,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同时继续酌情积极运用特别国债手段置换超额外汇储备,以间接或直接地收敛流动性。
  第二,着力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运用增收财力和其他可用财力着重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方面和“短线”领域,具有在“矛盾凸显期”改进民生、消解矛盾和在“黄金发展期”维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大意义,比如: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元经济”体,为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在广阔的农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合理的城镇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快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需要在一个历史时期中投入天文数字的财力。面对新农村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的钱不是多了,而是仍然投入不足。大量事情还只能循序渐进、逐步去办。
  ——我国的区域间差异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所扩大,亟须通过合理的统筹协调来有效地贯彻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战略,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控制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也需要为数可观的财力,可用的钱不是多了,而是还很不足。
  ——我国在争取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亟待增加供给。如实行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健全已有的城市居民低收入保障制度、健全养老个人账户和在全国农村也实施“低保”制度;发展城镇住房基本保障制度;保护生态、治理污染以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如解决近3亿人尚未得到安全饮水保证条件的问题);等等,莫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可用的钱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我国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走创新型国家之路。为支持从发展基础科研、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各个方面的自主创新,必须在实行科技体制和管理体系改革的同时,下决心增加科技投入,而当前这方面的资金需要尚未得到很好满足,我们仍然是处于资金制约之下的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状态。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在逐步构建、健全的过程之中,还应继续瞻前顾后适当充实战略性的社保基金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高峰、填补转轨成本。
  ——我国国防和必要的重点建设,仍需可观的资金支持。
  此外,由于收入丰裕的期间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财政支出的刚性又十分明显,所以适当拨出部分增收财力形成中央预算调节稳定基金,准备以丰补歉和应对不时之需,也有其必要性。
  总之,在当前的条件下作综合考虑,如果适当整合财力(包括赤字、国债和国有资本收益等)优化结构,只要真正加强了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就是提供了有效供给,不会恶化而会优化总供需均衡状态,不会形成“过热”风险,而且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第三,也需要强调,在整合、统筹运用可用财力优化结构的同时,还应运用部分财力支持深化改革和“花钱买机制、建机制”。
  ——比如,为降低行政成本,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能,积极稳妥筹备、在时机成熟时推进“大部门归口”的机构改革,需要安排一次性人员分流、安置的经费。
  ——为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深化司法改革方面,应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原则,充实公检法系统公用经费矫治公权扭曲,同时加强法官、检察官、警官培训和加强“廉政公署”、“中纪委”式权力制衡、监察机构所需经费;
  ——“乡财县管”、“省直管县”的扁平化改革推进到综合改革、减少地方行政层级时,要安排所需的一次性经费支出。当然,花钱少或不花钱的改革更要积极推进。
其他文献
钟嵘最早将陶渊明评定为“隐逸诗人之宗”。其后的一千多年,同意钟嵘之说者大有人在。而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专门论到“隐士”,他认为:“真的‘隐君子’是没法看到的
将5000个劳务性收费项目视为医疗服务的各个工序,利用现有的HIS系统就可以轻易统计出医院每个职工的总工作时间。
为了实现对嵌入式测控仪器的网络化管理,提出一种基于SNMP的仪器仪表网络管理研究与实现方案。通过定义管理对象结构,建立仪器仪表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库,使用基于SNMP的拓扑发现算法得到网络拓扑结构。管理站可实时查询、设置仪器的MIB库信息以及处理仪器告警信息,实现了对嵌入式仪器仪表的监控管理。
分布式云环境中的流媒体内容分发是个多约束的有向斯坦纳树问题。针对典型的多信道和多用户区域的应用场景,提出启发式内容分发算法,同时考虑分发拓扑、各云数据中心计费方式、用户位置和请求速率等因素,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有向斯坦纳树,以尽量低的代价满足流媒体服务质量要求。实验表明在不同的拓扑下,该启发式算法均能以较低的时间复杂度获得近优解,可方便地应用于商业的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
摘要: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范畴体系是以“自主劳动”、“社本”、“需要价值”这样三个全新范畴为基础的新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以其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价值构成公式为总纲,以自主劳动为基本范畴、社本为基础范畴、需要价值为中心范畴。论证了需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理的新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社会主
介绍了脂肪醇电解氧化的研究状况及近期的研究动态,阐述了脂肪醇在酸性水溶液、碱性水溶液及有机溶剂中的电解氧化,论述了脂肪醇的间接电解氧化、成对电解氧化及其反应机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有28个年头,取得了四大成就:一是市场经济引进多元化竞争;二是经济高速增长;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四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提升.我国在深化改
以过量的乙二醇与三氧化二锑进行脱水反应,用苯为带水剂将生成的水带出,反应产物通过定性分析证明为乙二醇锑.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较佳的合成条件为:三氧化二锑与乙二醇
将铌酸应用于缩醛反应,以苯甲醛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探讨了影响缩合反应的各种因素,并得出了铌酸钠伦苯甲醛与乙二醇反应的最佳条件;楝民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5,环己烷为带水
在现有关系型数据库水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值型和非数值型的数据库水印算法。以主键、列、时间信息组成一个三元组水印矩阵,将该水印矩阵嵌入到允许冗余操作的属性中。该方案的实施准确定位了属性值的同时,也标记了属性的时间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属性的篡改、元组的添加、删除具有很好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