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校长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学校管理体系中最具备能動要素的校长,在学校工作组织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他的思维意识,决定着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他的领导风格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一位好校长,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
  要有服务意识
  作为校长,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普通教师只是组织分工不同,不能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教师和学生的公仆,自己的工作除了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就是服务,只有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学校才会有凝聚力、活力和发展力。校长必须身先士卒努力当好师生的表率,服务师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校长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应该服务和立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发展,主动求知,健康快乐地生活,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校长应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努力追求卓越的教育质量。也就是说,校长在工作中要积极做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入了解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适时地给予他们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校长要想方设法,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喜爱学习,老师才会更热爱教育。
  要有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
  真正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是想人所未想,行人所未至,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攀升。作为学校领导者,校长要善于通过学习和借鉴,创新思路,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增强主动性、前瞻性、创造性,用发展的思路去规划学校、制定目标、开创新局面、创造新成果。老学校需要创新,不创新就会落后于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新学校也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和超越他人,否则将永远落于别人之后。作为教育者,校长要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去教育教师、教育学生,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去武装师生头脑。作为管理者,校长要有改革精神,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和办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凝聚人、调动人、教育人、发展人的目的出发去实施管理,整合和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最大的办学效益。
  要有研究意识
  校长具有教学研究意识,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校长要走进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用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学校研究者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是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有效动力。校本研究应成为校长管理学校的一种内在需求,通过校本研究,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使校本研究成为推动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校长走进校本研究,要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管理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管理水平、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
  其次,校长要走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在具体的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工作实现的,校长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必须要认真反思课程改革给中小学带来的深刻变化。思考学校应怎样应对,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在这基础上探索如何通过新课程,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学校课程的领导者应要重新理解新课程,构建新课程与学校发展之间积极有效的联系机制。课程领导者在学校管理理念的创新及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实施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学校课程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科学探索将成为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
  第三,校长应该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教育的根本在课堂,抓住课堂就等于抓住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和指挥权。校长要力所能及地走进课堂,兼课、代课、听课。特别是校长的听课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也是校长敬业、爱业、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体现。不深入课堂的校长,在教师面前说话是无力的。因此,校长可以不代课,但不能不听课;可以不评课,但不能不观课。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再加上现在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更愿意让子女住宿在校,在艰苦环境中接受锻炼。现在许多农村初中寄宿学生在学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  一、加强宣传和舆论导向,极力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高度重视舆论力量。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健康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和发展优良校风的
汕头市东厦中学从2010年至今,共举办了五届主题各异的校办读书节。每年读书节的具体活动形式和内容均有不同侧重,但邀请校内外教师面向非毕业年级学生开展读书节讲座,是不可或缺的活动环节。  纵观历年讲座内容,展望未来读书节讲座的不断深化改革的方向,校办读书节要如何“接地气”,从而影响学生更多地去读书,选择适合他们读的好书?笔者就读书节校内教师讲座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一、讲座主题“接地气”,在于与时
初二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不喜欢学英语、成绩下降、出现分化等现象。随着各门学科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在接受、消化、理解知识方面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局面,这在英语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将两极分化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强化英语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结合现实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还要注意拓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  一、指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和信息  写文章就好像砌房子,首先要有充足的砖块、水泥和钢筋。写文章要想句子通顺,文章生动,要有丰富的词汇、成语和短语。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小学生写作时词语贫乏,口语化和干巴巴的毛病。我指导学生设立好词、好句摘录本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思想理念的现代化。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需要构建科学的价值体系来武装人的头脑,需要树立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各项工作。我区依据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思想及花都区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研究和提炼“至善教育理念”,并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理念。  一、体系的构成  “至善教育理念”由“核心理念”和“四维理念”两个层面构成:  第一个层面呈现理念的核心内容,为“
一、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社会上某些人一直矮化或歧视职业教育,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少、质量差。同时,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发展慢。鉴于此,中等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热点。河源理工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秉承“品质成就人生 技能改变命运”的办学理念,提出“集团架桥,双核立标,三环拓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集团”即河源理工学校牵头成立
一、课改历程  观澜中心小学推进课程改革主要历经三个进程:  第一阶段(2001——2005年),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为主导课题。除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着力于小学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阶段(2006——2010年),以“有效教学研究”为主导课题。主要通过研究教师“教”的行为,以及其行为影响学生“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搜集信息、整理、分析和行为矫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千差万别。大部分孩子自觉、认真对待作业,但也有部分孩子对作业不够自觉。有的孩子在应付作业,有的孩子不交作业是懒,有的是对作业不感兴趣。家长也因能力和方法等原因对孩子作业没有办法,有的甚至对孩子作业不闻不问。为保证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教师设计出能让学生觉得有兴趣的新型、有效的课外作业,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有质量地投入到完成英语作业的队伍中,以保
研学后教是番禺区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抓手。研学后教的重要特征就是“研学”,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所谓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和读懂课堂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内容、目标、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研学知识和方法。“后教”则重在针对学生研学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
语文课,作为国语,本来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并且也为老师喜爱的一门学科。但事实是,一方面国家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语文教与学却越来越陷入困境之中——少、慢、低、费。  一、教材及教学现状  目前的语文教材虽然是“一纲多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屈指数来,也有七、八种,但是细看之后会发现——这“多本”大同小异,所谓“大同”,这些教材全部是由一篇一篇的独立的文章组成的“文选型”教材,教材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