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言词汇一部分是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源自方言区内部的创新,当地人自用自创而产生的。除此之外,一些方言词汇是受外来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处于港口的城市和边疆地区受外来语的影响会比较明显。
关键词:东北官话 词汇来源 古语词 外来词
一、引言
我们常说的方言,其实是指地域方言,也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称为“话”,如“东北话”“福建话”“江浙话”等,分别指的是东北官话、闽方言和吴方言。要研究一种方言就必须了解它的词汇来源。汉语方言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不间断的演变过程。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东北官话词汇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东北官话词汇主要来源于古语词和外来词。
二、古语词
古语词是从古代汉语中直接传承下来并且音义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词。古语词在每一种方言里都存在,只不过有的方言中的古语词保留的数量较多,有的方言中保留的数量较少而已。这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列举一些东北官话中至今常用的古语词。
1.糗
(1)去几切,音糗。(《集韵》)
(2)糗,去九切,干饭屑也。(《广韵·有韵》)
(3)舜之饭糗如草也,若将终身焉。“糗,饭干精也。”(《孟子·尽心下》)
(4)张禹巡行守舍,止大树下,食糗干饭。(《东观汉记校注》)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糗”的本义为干粮。在东北官话中“糗”是形容词,意思是“饭或者面食由于时间长了粘连在一起变成块状或糊状”。词义是古语词义的延伸,例如:面条赶紧吃,糗了就不好吃了。
2.鸡子儿
(5)鸡子内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生冲服之,可以养心营,可以退虚热。”(《本草便读》)
从例(5)中可以看出,“鸡子”的本义为“鸡蛋”。在东北官话中“鸡子儿”是名词,也就是“鸡蛋”之义。东北官话将“鸡子”后面加上了儿化音,如今读音基本上与古音保持一致。例如:
(6)这两天鸡不爱下蛋,今天就捡了一个鸡子儿。
3.艮
(7)古恨切,跟去声。(《集韵》)
“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8)《广雅·释话》“艮,坚也。”(《方言》)
通过上述文献可见,“艮”本义为坚。在东北官话中“艮”是形容词,①指食物不易咬动或者嚼动,在咬的过程中很费力,这一点与古语词的语义一致。例如:“这腌的萝卜条子艮个啾的,还挺好吃”。②形容人的性格或者办事不干脆,这就是古语词的引申义了。如:“他那人你还不知道,干啥事都艮了巴唧的”。
4.薅
(9)薅,拔去田草也。(《说文》)
(10)薅,去也。(《诗集传》)
(11)稻苗渐长,复须薅;拔草曰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齐民要术·水稻》)
(12)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薅,耘去草也。”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薅”的本义为锄草、拔草和泛指拔一类的动作。东北官话中“薅”作为动词,①用力向上拔起,例如:“下午我们得下地薅草去。”②用力拉扯某人,例如:“不管咋说,你也不应该薅人家头发啊。”
5.抢(枪):撞,触。
(13)布衣之怒,亦免冠跣足,以头抢地耳。(《战国策·魏策四》)
(14)被素姐飕的一个漏风巴掌,兜定一脚,踢了一个嘴抢地。(《醒世姻缘传》六四回)
由以上例句可知,“抢”在古语词中的词义是“撞击到哪里”,今在东北官话中语义未变并且经常使用。例如:“我的波棱盖儿(膝盖)在马路牙子上抢破皮了。”
6.拎:手提物。
(15)拎,手悬捻物。郎丁切,音灵。(《广韵·平青》)
(16)何美之捧出盘子,浑家拎着酒,放在桌子上摆下。(《儒林外史》四回)
由上可知,“拎”在古语词中是拿着、拿来义,今东北方言均将用手提物说成“拎”。例如:
(17)你二娘手里拎点啥啊?
7.缓:延长
(18)《集韵·上声缓韵》:“缓,舒也。”
今东北许多地方方言中一般把“推迟延长时间”叫“缓”。例如:
(19)你看我现在手里钱也不够啊,能不能在缓两天还你。
8.潲:雨飘洒或由于风的原因被刮进屋子里。
(20)《广韵·效韵》所教切:“潲,雨溅也。”
今把雨斜着落下来或飘进来叫“潲”。例如:
(21)“完了,咱家窗户没关,下个幺大雨还刮这么大风,指定得潲雨了。”
9.方:克犯有关的人。
(22)牛歧胡有毒……上池有乱毛起(上池,两角中),方主。(《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
(23)谁知自从从海会到庵,方克得大师傅,起初是病,后来是死。”(《醒世姻缘传》八回)
由以上可知,“方”在古语词中的语义是某物或者某人与某人犯克,今东北方言中应用广泛。例如:
(24)他要再不离婚,就得让他媳妇方死了。
10.呼:以掌或木板击人,或以泥状物投掷。
(25)《集韵·入没》:“呼,楚谓击为呼。”呼骨切,音忽。《广雅·释诂》:“呼,击也。”
(26)“把小女打了一顿好的,呼的满头满脸都是屎。”(《醒世姻缘传》八一回)
(27)“拿了你去,呼给你一顿板子,发到兵马司。”
如今在东北官话中“呼”也是有“打”的含义。例如: (28)“你再胡嘞我呼你个大嘴巴。”
以上是从众多古语词中选出的一些现在常用常说的词语,并且是从古语词到现代东北官话并未发生很大的语音和语义变化的词。
三、外来词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密切或者非密切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类型,各种类型中都会出现的常见现象是词语的借用。借用词也叫外来词,它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15]由此可见,不同民族在接触过程中语言之间的相互借鉴是自然现象,也是形成方言词汇特点的原因之一。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并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并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蒙古、朝鲜、汉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因此,也就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共同体。有了共同体就必须有共同的语言,从努尔哈赤创制满文算起,满语在东北地区使用了近300年之久。元、明之际,汉族人口大量涌入东北,虽然清政府一直努力强化满语在东北的影响,但由于汉族人口数量庞大,迫于经济、军事等需要,又必须依靠汉族,因此,清政府始终无法用满语取代汉语。这样,在满汉两种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便形成了大量的借用词。虽然辛亥革命后东北地区满语逐渐被汉语取代,但在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很多的满语借词。例如:
1.波楼盖儿[p???][l?][kair]
“波楼盖儿”在普通话中是“膝盖”的意思,东北官话中也有“波楼盖儿”。这里举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很多东北人喜欢用这句话调侃外地人学习东北话。例如:
(29)“我的波楼盖儿在马路牙子上抢秃噜皮了。”
2.膈肌[k?3?][?i]
“膈肌”在普通话中指的是“去瘙痒别人的腋下,使对方感到痒而发笑。”东北官话中也常说“膈肌”,是从满语中借用的。例如:
(30)“你再膈肌我,我就急眼了。”意思是,再弄我痒,我就生气了。
3.藏猫儿
“藏猫儿”是一种游戏,一群小伙伴中有一个人先闭上眼睛,其他小伙伴找好藏匿自己的地方。然后,将自己藏好让之前的那个人来找。这个游戏在东北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将这种游戏叫“藏猫儿”。
4.旮旯[k???][l?3?]
“旮旯”是“角落”义,东北人常说的“犄角旮旯”与“旮旯”。例如:
(31)“你们把那犄角旮旯好好擦擦,那儿还有灰呢。”
5.埋汰
“埋汰”在东北方言中指“脏,不干净”。这个词有两个词性:①形容词,脏。东北官话中常说“埋了巴汰”,习惯将其加中缀,例如:“这衣服埋了巴汰的,咋穿啊?”②动词,(用言语或者行为)侮辱。例如:“你别老以为你有几个臭钱就可以随便埋汰人。”
6.磕碜
“磕碜”在东北方言中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①形容词:表示长相丑,或者行为丢人。例如:“那孩子虽然长得磕碜点,但是人心眼儿还是很好的。”②动词:侮辱。例如:“你就别磕碜我了,都够丢人的了。”
7.嘞嘞
“嘞嘞”在清代满语中的词义为“议论”,在东北官话中是“说”的意思,但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它不是单纯“议论”的意思,还带有一些贬义,有“胡说”之义。东北官话中常说“瞎嘞”“胡嘞嘞”,例如:
(32)“你别在那儿瞎嘞,赶紧回家干活。”
(8)咋呼
“咋呼”在满语中是“泼妇”义,后来在东北官话中引申为“瞎喊,不稳重”义。例如:
(33)“你看他家那孩子就能咋呼,没个正事儿。”
四、结语
除了满汉语言之间有借用词,还有从其他民族借来的词。例如:“昌图”这个词源自于蒙古语,昌图这个地区在很久以前是蒙古族人的游牧区域,在蒙古语中这个地区叫作“常突额尔克”,译为“绿色的草原”。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就取了“常突额尔克”的前两个字,音译为“昌图”。这是最明显的蒙语借词,也是使用时间最久的借词。“叽个”表示“争吵,绊嘴”义,也是借用词,它借自于韩语。例如:
(34)“你说你俩老叽个,有意思吗?别人家的俩口子都和气的过日子,你俩可好,成天叽叽。”
(本文是2015年教育部“基于语料库的东北官话语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YJC740082]、辽宁省教育厅“基于语料库的东北方言语法研究”[项目编号:W201525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度等.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陈彭年.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孟轲.孟子(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刘珍等.东观汉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张秉成.本草便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6]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9]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贾思勰.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2.
[1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2]刘向集录.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3]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4]吴敬梓.儒林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5]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王军 辽宁抚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13001)
关键词:东北官话 词汇来源 古语词 外来词
一、引言
我们常说的方言,其实是指地域方言,也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称为“话”,如“东北话”“福建话”“江浙话”等,分别指的是东北官话、闽方言和吴方言。要研究一种方言就必须了解它的词汇来源。汉语方言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不间断的演变过程。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东北官话词汇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东北官话词汇主要来源于古语词和外来词。
二、古语词
古语词是从古代汉语中直接传承下来并且音义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词。古语词在每一种方言里都存在,只不过有的方言中的古语词保留的数量较多,有的方言中保留的数量较少而已。这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列举一些东北官话中至今常用的古语词。
1.糗
(1)去几切,音糗。(《集韵》)
(2)糗,去九切,干饭屑也。(《广韵·有韵》)
(3)舜之饭糗如草也,若将终身焉。“糗,饭干精也。”(《孟子·尽心下》)
(4)张禹巡行守舍,止大树下,食糗干饭。(《东观汉记校注》)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糗”的本义为干粮。在东北官话中“糗”是形容词,意思是“饭或者面食由于时间长了粘连在一起变成块状或糊状”。词义是古语词义的延伸,例如:面条赶紧吃,糗了就不好吃了。
2.鸡子儿
(5)鸡子内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生冲服之,可以养心营,可以退虚热。”(《本草便读》)
从例(5)中可以看出,“鸡子”的本义为“鸡蛋”。在东北官话中“鸡子儿”是名词,也就是“鸡蛋”之义。东北官话将“鸡子”后面加上了儿化音,如今读音基本上与古音保持一致。例如:
(6)这两天鸡不爱下蛋,今天就捡了一个鸡子儿。
3.艮
(7)古恨切,跟去声。(《集韵》)
“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8)《广雅·释话》“艮,坚也。”(《方言》)
通过上述文献可见,“艮”本义为坚。在东北官话中“艮”是形容词,①指食物不易咬动或者嚼动,在咬的过程中很费力,这一点与古语词的语义一致。例如:“这腌的萝卜条子艮个啾的,还挺好吃”。②形容人的性格或者办事不干脆,这就是古语词的引申义了。如:“他那人你还不知道,干啥事都艮了巴唧的”。
4.薅
(9)薅,拔去田草也。(《说文》)
(10)薅,去也。(《诗集传》)
(11)稻苗渐长,复须薅;拔草曰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齐民要术·水稻》)
(12)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薅,耘去草也。”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薅”的本义为锄草、拔草和泛指拔一类的动作。东北官话中“薅”作为动词,①用力向上拔起,例如:“下午我们得下地薅草去。”②用力拉扯某人,例如:“不管咋说,你也不应该薅人家头发啊。”
5.抢(枪):撞,触。
(13)布衣之怒,亦免冠跣足,以头抢地耳。(《战国策·魏策四》)
(14)被素姐飕的一个漏风巴掌,兜定一脚,踢了一个嘴抢地。(《醒世姻缘传》六四回)
由以上例句可知,“抢”在古语词中的词义是“撞击到哪里”,今在东北官话中语义未变并且经常使用。例如:“我的波棱盖儿(膝盖)在马路牙子上抢破皮了。”
6.拎:手提物。
(15)拎,手悬捻物。郎丁切,音灵。(《广韵·平青》)
(16)何美之捧出盘子,浑家拎着酒,放在桌子上摆下。(《儒林外史》四回)
由上可知,“拎”在古语词中是拿着、拿来义,今东北方言均将用手提物说成“拎”。例如:
(17)你二娘手里拎点啥啊?
7.缓:延长
(18)《集韵·上声缓韵》:“缓,舒也。”
今东北许多地方方言中一般把“推迟延长时间”叫“缓”。例如:
(19)你看我现在手里钱也不够啊,能不能在缓两天还你。
8.潲:雨飘洒或由于风的原因被刮进屋子里。
(20)《广韵·效韵》所教切:“潲,雨溅也。”
今把雨斜着落下来或飘进来叫“潲”。例如:
(21)“完了,咱家窗户没关,下个幺大雨还刮这么大风,指定得潲雨了。”
9.方:克犯有关的人。
(22)牛歧胡有毒……上池有乱毛起(上池,两角中),方主。(《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
(23)谁知自从从海会到庵,方克得大师傅,起初是病,后来是死。”(《醒世姻缘传》八回)
由以上可知,“方”在古语词中的语义是某物或者某人与某人犯克,今东北方言中应用广泛。例如:
(24)他要再不离婚,就得让他媳妇方死了。
10.呼:以掌或木板击人,或以泥状物投掷。
(25)《集韵·入没》:“呼,楚谓击为呼。”呼骨切,音忽。《广雅·释诂》:“呼,击也。”
(26)“把小女打了一顿好的,呼的满头满脸都是屎。”(《醒世姻缘传》八一回)
(27)“拿了你去,呼给你一顿板子,发到兵马司。”
如今在东北官话中“呼”也是有“打”的含义。例如: (28)“你再胡嘞我呼你个大嘴巴。”
以上是从众多古语词中选出的一些现在常用常说的词语,并且是从古语词到现代东北官话并未发生很大的语音和语义变化的词。
三、外来词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密切或者非密切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类型,各种类型中都会出现的常见现象是词语的借用。借用词也叫外来词,它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15]由此可见,不同民族在接触过程中语言之间的相互借鉴是自然现象,也是形成方言词汇特点的原因之一。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并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并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蒙古、朝鲜、汉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因此,也就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共同体。有了共同体就必须有共同的语言,从努尔哈赤创制满文算起,满语在东北地区使用了近300年之久。元、明之际,汉族人口大量涌入东北,虽然清政府一直努力强化满语在东北的影响,但由于汉族人口数量庞大,迫于经济、军事等需要,又必须依靠汉族,因此,清政府始终无法用满语取代汉语。这样,在满汉两种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便形成了大量的借用词。虽然辛亥革命后东北地区满语逐渐被汉语取代,但在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很多的满语借词。例如:
1.波楼盖儿[p???][l?][kair]
“波楼盖儿”在普通话中是“膝盖”的意思,东北官话中也有“波楼盖儿”。这里举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很多东北人喜欢用这句话调侃外地人学习东北话。例如:
(29)“我的波楼盖儿在马路牙子上抢秃噜皮了。”
2.膈肌[k?3?][?i]
“膈肌”在普通话中指的是“去瘙痒别人的腋下,使对方感到痒而发笑。”东北官话中也常说“膈肌”,是从满语中借用的。例如:
(30)“你再膈肌我,我就急眼了。”意思是,再弄我痒,我就生气了。
3.藏猫儿
“藏猫儿”是一种游戏,一群小伙伴中有一个人先闭上眼睛,其他小伙伴找好藏匿自己的地方。然后,将自己藏好让之前的那个人来找。这个游戏在东北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将这种游戏叫“藏猫儿”。
4.旮旯[k???][l?3?]
“旮旯”是“角落”义,东北人常说的“犄角旮旯”与“旮旯”。例如:
(31)“你们把那犄角旮旯好好擦擦,那儿还有灰呢。”
5.埋汰
“埋汰”在东北方言中指“脏,不干净”。这个词有两个词性:①形容词,脏。东北官话中常说“埋了巴汰”,习惯将其加中缀,例如:“这衣服埋了巴汰的,咋穿啊?”②动词,(用言语或者行为)侮辱。例如:“你别老以为你有几个臭钱就可以随便埋汰人。”
6.磕碜
“磕碜”在东北方言中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①形容词:表示长相丑,或者行为丢人。例如:“那孩子虽然长得磕碜点,但是人心眼儿还是很好的。”②动词:侮辱。例如:“你就别磕碜我了,都够丢人的了。”
7.嘞嘞
“嘞嘞”在清代满语中的词义为“议论”,在东北官话中是“说”的意思,但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它不是单纯“议论”的意思,还带有一些贬义,有“胡说”之义。东北官话中常说“瞎嘞”“胡嘞嘞”,例如:
(32)“你别在那儿瞎嘞,赶紧回家干活。”
(8)咋呼
“咋呼”在满语中是“泼妇”义,后来在东北官话中引申为“瞎喊,不稳重”义。例如:
(33)“你看他家那孩子就能咋呼,没个正事儿。”
四、结语
除了满汉语言之间有借用词,还有从其他民族借来的词。例如:“昌图”这个词源自于蒙古语,昌图这个地区在很久以前是蒙古族人的游牧区域,在蒙古语中这个地区叫作“常突额尔克”,译为“绿色的草原”。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就取了“常突额尔克”的前两个字,音译为“昌图”。这是最明显的蒙语借词,也是使用时间最久的借词。“叽个”表示“争吵,绊嘴”义,也是借用词,它借自于韩语。例如:
(34)“你说你俩老叽个,有意思吗?别人家的俩口子都和气的过日子,你俩可好,成天叽叽。”
(本文是2015年教育部“基于语料库的东北官话语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YJC740082]、辽宁省教育厅“基于语料库的东北方言语法研究”[项目编号:W201525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度等.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陈彭年.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孟轲.孟子(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刘珍等.东观汉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张秉成.本草便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6]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9]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贾思勰.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2.
[1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2]刘向集录.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3]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4]吴敬梓.儒林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5]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王军 辽宁抚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