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了《大众医学》2014年9月号的《医院测血压比自测血压更准确吗》一文后很有感触,因为我在不久前也“遭遇”了文中提及的“白大衣效应”。
去年11月我前往一家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医师为我做完心电图后测血压,结果测得的血压是160/80毫米汞柱,他随即对我说:“该吃降压药了。”之后,我拿到的体检报告第一条就写着:高血压。我真的患有高血压病吗?我脑中立刻“三思”起来。
一思:我虽年事已高,当时已88岁,但近几年血压一直正常,而且也没有改变过生活习惯,怎么会突然血压增高呢?
二思:我的老伴患有高血压病,我曾很仔细地研读过一些有关高血压病防治的书籍,也在《大众医学》中读过相关科普文章,对一次测量血压高就被诊断为“高血压”存有质疑。
三思:我回想那天测血压的情形,因为要进行多项身体检查,且各项检查在体检中心的不同楼层,我当时跑上跑下,穿梭于各楼层和科室,来到测血压的科室时,还没来得及调整呼吸、规范休息就直接开始测量了,稍剧烈的运动加上还未平复的情绪,很有可能是我血压偏高的原因。
三思后,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我便在家用血压计自测,又前往附近的卫生院复测。这几次测量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每次都充分休息,待心平气和时再开始测量和被测,总共测了三次血压,结果相近,分别是112/60毫米汞柱、108/62毫米汞柱、110/64毫米汞柱。
鉴于我对测量血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有陪同老伴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才没有因为一次体检结果而慌张。试想其他人有此遭遇,是否也会三思而行?虽然测血压常被视为体检中的一件小事,但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对全国各地的体检中心提出忠告:医药无小事。体检中心里等候体检的人往往比较多,而且体检者匆匆穿梭于各科室,所以经常得不到规范休息就开始测量血压了,这样所测得的血压可能偏高,而有些体检中心又不会隔十几分钟后再测一次以明确结果。另一方面,如果体检者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就应知道在测血压前避免剧烈运动,平复紧张情绪,静坐一段时间后再测量,也就可以看懂体检结果并做进一步处理。
这位读者测血压的经历,令其对《大众医学》2014年9月号曾刊登的一篇测血压的文章有所感触,该文中提到了一种现象——“白大夫效应”。究竟什么是“白大夫效应”,家庭自测血压和医院测血压有什么区别?请扫描此处的二维码,回顾《医院测血压比自测血压更准确吗》。
这种一看到医生,甚至一进医院或体检中心,血压就升高的“白大衣高血压”,究竟要不要治疗?扫描这里的二维码吧。
去年11月我前往一家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医师为我做完心电图后测血压,结果测得的血压是160/80毫米汞柱,他随即对我说:“该吃降压药了。”之后,我拿到的体检报告第一条就写着:高血压。我真的患有高血压病吗?我脑中立刻“三思”起来。
一思:我虽年事已高,当时已88岁,但近几年血压一直正常,而且也没有改变过生活习惯,怎么会突然血压增高呢?
二思:我的老伴患有高血压病,我曾很仔细地研读过一些有关高血压病防治的书籍,也在《大众医学》中读过相关科普文章,对一次测量血压高就被诊断为“高血压”存有质疑。
三思:我回想那天测血压的情形,因为要进行多项身体检查,且各项检查在体检中心的不同楼层,我当时跑上跑下,穿梭于各楼层和科室,来到测血压的科室时,还没来得及调整呼吸、规范休息就直接开始测量了,稍剧烈的运动加上还未平复的情绪,很有可能是我血压偏高的原因。
三思后,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我便在家用血压计自测,又前往附近的卫生院复测。这几次测量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每次都充分休息,待心平气和时再开始测量和被测,总共测了三次血压,结果相近,分别是112/60毫米汞柱、108/62毫米汞柱、110/64毫米汞柱。
鉴于我对测量血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有陪同老伴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才没有因为一次体检结果而慌张。试想其他人有此遭遇,是否也会三思而行?虽然测血压常被视为体检中的一件小事,但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对全国各地的体检中心提出忠告:医药无小事。体检中心里等候体检的人往往比较多,而且体检者匆匆穿梭于各科室,所以经常得不到规范休息就开始测量血压了,这样所测得的血压可能偏高,而有些体检中心又不会隔十几分钟后再测一次以明确结果。另一方面,如果体检者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就应知道在测血压前避免剧烈运动,平复紧张情绪,静坐一段时间后再测量,也就可以看懂体检结果并做进一步处理。
这位读者测血压的经历,令其对《大众医学》2014年9月号曾刊登的一篇测血压的文章有所感触,该文中提到了一种现象——“白大夫效应”。究竟什么是“白大夫效应”,家庭自测血压和医院测血压有什么区别?请扫描此处的二维码,回顾《医院测血压比自测血压更准确吗》。
这种一看到医生,甚至一进医院或体检中心,血压就升高的“白大衣高血压”,究竟要不要治疗?扫描这里的二维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