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20世纪上半夜
台湾被日本侵占的岁月,岛内网球运动已经相当盛行。不过当时台湾人所谓的网球并非传统意义的硬式网球,而是在日本发展多年的软式网球。1949年国民党入台,伴随而来的政商达人才将真正意义的硬式网球带到台湾。当时,一位名叫刘香谷的老将成为台湾网球的标志人物。在1958年第三届东京亚运会上,已经48岁的刘香谷以中华台北头号球星的身份,独得女单、女双两面铜牌。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台湾以中华台北身份重返联合会杯赛场时,刘香谷仍是队内的主力球员。
萌芽20世纪70年代
在1970年7月的ITF年度大会上,在经过投票后(172票赞成、53票反对),ITF正式接纳台湾以R.O.C.T.A的名义参加戴维斯杯以及联合会杯,这对日后台湾网球职业化创造了利好的条件。1972年台湾戴维斯杯代表队以及联合会杯代表队正式出战。首次出战戴杯,台湾惨败在越南拍下,受到—次震撼教育。直到1980年在关岛以3-2险胜泰国队,中华台北队才获得戴杯首胜。女队远征南非虽然也遭遇失利,但当时队内的头号球星张睛玲却击败对手挪威队中的主将,取得一场宝贵的胜利。随后张晴玲也成为早期华人职业球员中的代表人物,先后参加过法网、温网以及美网,世界排名间入前十。
发展20世纪80年代
实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台湾网球就出现了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导致台湾不得不倚重老将的发挥。此时一支阿里山脚下的年轻女子球队为台湾女网带来了新的风气。在台湾网球举步维艰之际,社会也呈现了极大的网球热情。除了有军队的参与推动网球,也涌现了马干以及杨斌彦两位台湾网坛划时代的人物。马干是现中国金花彭帅的教练马伟开的父亲,是台湾著名的青少年教练。杨斌彦则是台湾著名四维工业公司的创力、人之一,人称“台湾女网之父”。除了花费巨资赞助台湾有潜力的球员训练和外出参赛外,他还成立了四维女网队,彻底解决了台湾女网断层的问题。另外杨斌彦还与马干合作创办四维学童杯赛,让台湾青少年球手获得更多参赛机会。当今中华台北的当家球星卢彦勋、谢淑薇、詹咏然、杨宗桦等球员,当年都参加过这项青少年赛事。
高潮20世纪90年代
1982年发生的“胡娜事件”,不仅对大陆的网球发展带来冲击,也对台湾网球发展的走势带来深远的影响。胡娜在美国停留了两年多后,1985年到台湾参加表演赛。胡娜的到访造成极大的轰动,也让岛内网球人口激增。顺应这股潮流,台湾在1986年起开始举办50K级别的职业网球赛事,给当时已经渐露灵气的王思婷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1992年,台湾的赛事升级为100K,并命名为“宝侨杯”赛,次年王思婷成功问鼎。1990年代的女网是台湾体坛的标杆之一,而她们的“拳头产品”正是王思婷。王思婷虽然在大满贯中未有太大作为,但她却先后斩获了六个WTA巡回赛冠军,世界排名更一度来到26位,将台湾网球带上了巅峰。由胡娜点燃的台湾女网热潮,最后由王思婷完美收尾,可谓是造就了一番美谈。
现状21世纪初
在王思婷创造的高潮过后,台湾网球一度陷入了低谷,但由于岛内良好的青少年网球发展氛围,很快又有年轻的新秀脱颖而出。2010年,卢彦勋以一次温网八强之旅,成为两岸男子球员赶超的目标;而杨宗桦在2008年也以一个法网青少年男单冠军奖杯,成为众人期待的对象。谢淑薇在2008年闯入澳网16强后,改写了台湾女将在大满贯单打的最佳成绩,她在今年马来西亚站成功拿下WTA首冠。除此以外,詹咏然与庄家容在2007年连夺澳网、美网双打亚军,也是台湾网球史上的重大事件。另外张凯贞这样的90后新星已经渐露头角,台湾女网的后备力量较中国大陆更为乐观。
两岸交流追于密切
由于两岸关系渐趋平稳,现阶段的台湾球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大陆女网在近几年的强势,让海峡两岸球员屡屡上演并肩作战的和谐局面。彭帅与李惠芝曾搭档打进2004年美网女双八强。詹咏然早在2004年就和孙胜男合作拿下澳网青少年组女双冠军。迈入职业赛后,詹咏然更一度是金花郑洁的长期搭档。而单、双打齐头并进的谢淑薇,也先后和彭帅、郑洁组成过海峡组合,出战巡回赛。台湾球手如能把握和大陆球手合作的机会,获得内地商家的青睐,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是极有好处。毕竟台湾球手都是自负盈亏,如能解决资金问题,他们在网坛拼杀时也可以解决后顾之忧。
台湾被日本侵占的岁月,岛内网球运动已经相当盛行。不过当时台湾人所谓的网球并非传统意义的硬式网球,而是在日本发展多年的软式网球。1949年国民党入台,伴随而来的政商达人才将真正意义的硬式网球带到台湾。当时,一位名叫刘香谷的老将成为台湾网球的标志人物。在1958年第三届东京亚运会上,已经48岁的刘香谷以中华台北头号球星的身份,独得女单、女双两面铜牌。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台湾以中华台北身份重返联合会杯赛场时,刘香谷仍是队内的主力球员。
萌芽20世纪70年代
在1970年7月的ITF年度大会上,在经过投票后(172票赞成、53票反对),ITF正式接纳台湾以R.O.C.T.A的名义参加戴维斯杯以及联合会杯,这对日后台湾网球职业化创造了利好的条件。1972年台湾戴维斯杯代表队以及联合会杯代表队正式出战。首次出战戴杯,台湾惨败在越南拍下,受到—次震撼教育。直到1980年在关岛以3-2险胜泰国队,中华台北队才获得戴杯首胜。女队远征南非虽然也遭遇失利,但当时队内的头号球星张睛玲却击败对手挪威队中的主将,取得一场宝贵的胜利。随后张晴玲也成为早期华人职业球员中的代表人物,先后参加过法网、温网以及美网,世界排名间入前十。
发展20世纪80年代
实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台湾网球就出现了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导致台湾不得不倚重老将的发挥。此时一支阿里山脚下的年轻女子球队为台湾女网带来了新的风气。在台湾网球举步维艰之际,社会也呈现了极大的网球热情。除了有军队的参与推动网球,也涌现了马干以及杨斌彦两位台湾网坛划时代的人物。马干是现中国金花彭帅的教练马伟开的父亲,是台湾著名的青少年教练。杨斌彦则是台湾著名四维工业公司的创力、人之一,人称“台湾女网之父”。除了花费巨资赞助台湾有潜力的球员训练和外出参赛外,他还成立了四维女网队,彻底解决了台湾女网断层的问题。另外杨斌彦还与马干合作创办四维学童杯赛,让台湾青少年球手获得更多参赛机会。当今中华台北的当家球星卢彦勋、谢淑薇、詹咏然、杨宗桦等球员,当年都参加过这项青少年赛事。
高潮20世纪90年代
1982年发生的“胡娜事件”,不仅对大陆的网球发展带来冲击,也对台湾网球发展的走势带来深远的影响。胡娜在美国停留了两年多后,1985年到台湾参加表演赛。胡娜的到访造成极大的轰动,也让岛内网球人口激增。顺应这股潮流,台湾在1986年起开始举办50K级别的职业网球赛事,给当时已经渐露灵气的王思婷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1992年,台湾的赛事升级为100K,并命名为“宝侨杯”赛,次年王思婷成功问鼎。1990年代的女网是台湾体坛的标杆之一,而她们的“拳头产品”正是王思婷。王思婷虽然在大满贯中未有太大作为,但她却先后斩获了六个WTA巡回赛冠军,世界排名更一度来到26位,将台湾网球带上了巅峰。由胡娜点燃的台湾女网热潮,最后由王思婷完美收尾,可谓是造就了一番美谈。
现状21世纪初
在王思婷创造的高潮过后,台湾网球一度陷入了低谷,但由于岛内良好的青少年网球发展氛围,很快又有年轻的新秀脱颖而出。2010年,卢彦勋以一次温网八强之旅,成为两岸男子球员赶超的目标;而杨宗桦在2008年也以一个法网青少年男单冠军奖杯,成为众人期待的对象。谢淑薇在2008年闯入澳网16强后,改写了台湾女将在大满贯单打的最佳成绩,她在今年马来西亚站成功拿下WTA首冠。除此以外,詹咏然与庄家容在2007年连夺澳网、美网双打亚军,也是台湾网球史上的重大事件。另外张凯贞这样的90后新星已经渐露头角,台湾女网的后备力量较中国大陆更为乐观。
两岸交流追于密切
由于两岸关系渐趋平稳,现阶段的台湾球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大陆女网在近几年的强势,让海峡两岸球员屡屡上演并肩作战的和谐局面。彭帅与李惠芝曾搭档打进2004年美网女双八强。詹咏然早在2004年就和孙胜男合作拿下澳网青少年组女双冠军。迈入职业赛后,詹咏然更一度是金花郑洁的长期搭档。而单、双打齐头并进的谢淑薇,也先后和彭帅、郑洁组成过海峡组合,出战巡回赛。台湾球手如能把握和大陆球手合作的机会,获得内地商家的青睐,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是极有好处。毕竟台湾球手都是自负盈亏,如能解决资金问题,他们在网坛拼杀时也可以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