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当今面临的挑战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报道以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终点的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方法,观察该终点对长期疗效的作用。方法:对5例Ⅰ型心房扑动患者的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进行射频消融。根据右房下侧壁和冠状静脉窦口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和传导时间变化,评价峡部传导阻滞。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结果:5例患者分别于心房扑动(2例)和窦性心律(3例)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后峡部均发生双向传导阻滞。右房下侧壁和冠状静脉窦口起
目的:对50例间隔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提高间隔旁路RFCA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50例间隔旁路的电生理特性和导管射频消融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50条间隔旁路一次消融成功49例,成功率98%。旁路传导均在放电后5s内阻断。1例右后间隔旁路在阻断旁路的同时出现了完全性房室阻滞,两周后恢复1:1房室传导(PR间期0.28s),余无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随访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后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的影响。方法:6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选择性房室结慢径消融,除1例失败外,66例消融成功,其中45例消融后慢径不存在(I组),12例消融后残存慢径前传功能(II组)。结果: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在I组显著变短(331±74ms vs 271±77ms, P<0.001),在Ⅱ组无显著变化(346±49ms vs 314±50ms, P=
目的: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增大在冠心病患者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有用指标。旨在估价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对QTd的影响。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行PTCA术后QTd进行分析。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5岁,患者为单支血管病变。本组对PTCA术前后12导联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测定。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QTd及QTcd均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与QTc离散度(QTcd)的关系及QTcd在预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生方面的价值。方法:观察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组与阴性组QTcd的改变。结果:VLP阳性组QTcd明显高于VLP阴性组(63.2±11.2和41.8±17.1,P<0.01),VLP阳性组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LP阴性组(26.7%对3.
期刊
目的:为确定射频消融后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本文对射频消融犬右心室肌造成的电学损伤与组织学损伤范围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17只犬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分别用20W10s、20W30s、20W60s的射频电流经心外膜消融犬右心室肌。实验前和实验后即刻、30、60min用单相动作电位电极导管在消融中心点及距中心点2、4、6、8、10、15和20mm处分别记录单相动作电位。术后立即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激光物理因素对其损伤灶的影响。方法:90个猪心标本按激光导管直径和有无生理盐水冲洗分为不同的组,用Nd:YAG激光以不同的功率、照射时间及能量进行激光消融,并与射频消融比较。结果:激光损伤灶的直径和深度分别与激光功率、照射时间、能量、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有正相关关系,生理盐水冲洗可减低心肌组织的气化及炭化,但亦降低损伤灶的直径和深度;光纤直径与损伤灶的大小无明显关系。结论:激光能量是描述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