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师生平等意识,激发学生的奋发精神,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主要介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技巧。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式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新课程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施。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师生平等意识,激发学生的奋发精神,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什么是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方向,就是要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艺术
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与同学、教师交流,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即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方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1.体现自主学习的魅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讲、消化知识,而是变成一个主动的知识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应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时,我收集并印发一些相关材料,有前人对陶渊明的不同评价以及陶渊明的生平简介,也有《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文章。然后,我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诗歌与作者其他诗文进行比较,并从陶渊明的家庭出身、所处时代、思想意识、性格气质等角度谈对陶渊明的评价。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就是新课程要求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2.展示合作学习的风采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大大提高,要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并且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高中生单单凭借自己的独立学习,效率会不高甚至难以完成任务。面对具有较强社会性质的高中生,语文教学有责任对他们进行认知体验、团队精神、协调能力、耐挫意识等教育,此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合作、善于合作的精神。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作品,眷恋、落寞、悲凉之情蕴藏在细腻、含蓄的语言中,以情驭景、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现。本课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基于文章特点,我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先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四人合作,每人先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断,组内交流。然后,我让每组再推选一位代表上台交流,形式自选。学生有的个人朗读,有的四人充满感情地齐声朗读,有的组内一人朗读,一人快速画秋景。这样,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以及合作式的讨论,对文章进行了研究、品味、鉴赏,最终寻找出秋的美。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仅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角色,从宏观上把握,从细微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转变为合作。这样以读引悟,以悟促读,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并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3.挖掘探究学习的奥秘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教学程序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组合为不同的问题板块,通过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探究,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李白《将进酒》一诗时,我采用质疑问难法,设置了两个问题:(1)从内容和体裁上看,它分别属于哪类诗歌?(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第一是文学常识,属于知识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回顾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能力层级为识记理解。第二个问题是理解运用与鉴赏评价性问题,学生普遍感到棘手,也是高考的热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这两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这篇文章的探读形成了完整的问题情境。
总之,高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提升其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合作探究性的教学,可以真正让学生占领课堂,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令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培养他们实际能力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符合高中教学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未来职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者,应该尽快转变观念,悟透教材,科学整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浇灌这块语文沃土需要我们全体高中语文教师队伍协同作战,培养好时代的接班人。让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携手共进,为发展语文教育做出应有贡献吧!
参考文献:
[1] 张永君,《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探微》,《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12期
[2] 张忠武,《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中学版)》,2010年第05期
[3] 张中林,《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性中学语文教学法》,《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年第03期
[4] 傅晓,《浅议新课程背景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09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式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新课程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施。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师生平等意识,激发学生的奋发精神,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什么是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方向,就是要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艺术
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与同学、教师交流,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即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方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1.体现自主学习的魅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讲、消化知识,而是变成一个主动的知识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应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时,我收集并印发一些相关材料,有前人对陶渊明的不同评价以及陶渊明的生平简介,也有《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文章。然后,我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诗歌与作者其他诗文进行比较,并从陶渊明的家庭出身、所处时代、思想意识、性格气质等角度谈对陶渊明的评价。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就是新课程要求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2.展示合作学习的风采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大大提高,要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并且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高中生单单凭借自己的独立学习,效率会不高甚至难以完成任务。面对具有较强社会性质的高中生,语文教学有责任对他们进行认知体验、团队精神、协调能力、耐挫意识等教育,此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合作、善于合作的精神。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作品,眷恋、落寞、悲凉之情蕴藏在细腻、含蓄的语言中,以情驭景、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现。本课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基于文章特点,我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先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四人合作,每人先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断,组内交流。然后,我让每组再推选一位代表上台交流,形式自选。学生有的个人朗读,有的四人充满感情地齐声朗读,有的组内一人朗读,一人快速画秋景。这样,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以及合作式的讨论,对文章进行了研究、品味、鉴赏,最终寻找出秋的美。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仅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角色,从宏观上把握,从细微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转变为合作。这样以读引悟,以悟促读,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并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3.挖掘探究学习的奥秘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教学程序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组合为不同的问题板块,通过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探究,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李白《将进酒》一诗时,我采用质疑问难法,设置了两个问题:(1)从内容和体裁上看,它分别属于哪类诗歌?(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第一是文学常识,属于知识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回顾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能力层级为识记理解。第二个问题是理解运用与鉴赏评价性问题,学生普遍感到棘手,也是高考的热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这两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这篇文章的探读形成了完整的问题情境。
总之,高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提升其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合作探究性的教学,可以真正让学生占领课堂,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令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培养他们实际能力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符合高中教学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未来职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者,应该尽快转变观念,悟透教材,科学整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浇灌这块语文沃土需要我们全体高中语文教师队伍协同作战,培养好时代的接班人。让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携手共进,为发展语文教育做出应有贡献吧!
参考文献:
[1] 张永君,《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探微》,《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12期
[2] 张忠武,《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中学版)》,2010年第05期
[3] 张中林,《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性中学语文教学法》,《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年第03期
[4] 傅晓,《浅议新课程背景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