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扇面的鉴赏与辨伪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max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也是最为辉煌、多彩的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却大放异彩。我总结为三个特色:名家众多,题材特别,材质新颖。
  
  名家众多
  相比起明清两朝,民国时期画扇名家更为专业和集中,专业是指此一时期画扇家对于扇子更加惨淡经营,苦心孤诣。与之相比,当代的画家们无论从材料的适应性,扇面完整性等多方面都要明显逊色。
  
  京津画家
  
  北京画家以溥儒及其皇室家族为典型,代表着清末以来传统的一个继承.溥儒名气最大,然而他是一个恪守传统的典范,在他的作品中,构图、用笔、设色都是传统的,罕有新意。溥雪斋的山水扇,设色文秀而雅淡,不似其兄的刚猛而略显匠气。溥字辈家族中还有画马的溥佐(松窗)也是扇画能手,至于说到皇族殿军,则不能不提到刚离世不久的启功,他早年山水扇很有雪斋清秀的味道,亦屡见于拍卖会中,价格反不及晚年的书法。近年拍卖会中常见溥字辈几位大家合作的山水,正面多是近景山峦树木等,背面多数是遗民太史书法,这是京津一带收藏家特别向扇庄订制的品种,以寄托“故国之思”。
  北京画家最有新意的当推于非厂与齐白石,分别代表了工细与粗犷的极致。于非厂在1936年前,所画的是较传统的一种山水,偶尔也能见到此期的山水扇,自改画工笔花卉后,扇画几乎全为花鸟。于氏画扇,最关键的鉴别标准是所用的颜料极其讲究,朱砂、石青、石绿等,侧面看之有宝石质感,厚重不易脱落,在10年前他以故宫朱砂所画的牡丹折扇成交价已超过10万元。齐白石作扇画多数是粗放一路,又以花卉居多,虽不是于非厂那般工细,当时润例却不低,1921年吴昌硕代订价是“纨折扇每件六元”。现时拍卖会上偶尔见到工细的贝叶草虫,润笔更贵,今天成交价多在10万左右。不过市场上公认最贵的还是白石的山水扇,一般在20-30万之间徘徊。白石晚年为“防伪”,在扇子上颇花功夫,现时所见,有在荷叶浓重色彩处盖指印,甚至在扇面上钤钢印“白石”二字的,今天也价值陡增了。
  此外北京画家如陈少梅的工笔仕女,徐操的重彩人物等,都是近年收藏家所追逐的目标,每件成交价都在5万以上。徐操能在扇面上画数十个工笔人物,色彩热烈,寓意吉祥,深为藏家所喜爱。名气稍低一些的,刘奎龄的扇画,2000年以来更是凌驾溥字辈画家之上,但仿品亦很多,差别主要是画法落款,伪作多署穷款,真迹多带上款.
  


  
  海上画家
  
  海上画派应该说是最有画扇传统的一个近代画人团体,在晚清时期,以赵之谦、任伯年及朱梦庐、王礼等一大批以商业运作为目的的画家,早已将扇面绘画推至一个成熟的境地。进入民国以后,海派画家更是群雄并举,异常热闹。民国初年,海派以吴昌硕为首,其徒弟如王震、赵起、王个簃等恪守清末以来金石画派的余波,讲究笔力。在扇面纸的特殊材质前提下,要画出“笔重千钧”的感觉,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书法更是难于墨有光泽,兼有灵动的线条。吴派的画家多擅长墨色互用,在纸上造成特别的渗化效果,与仿造者色墨互碍的用笔有很大差别。
  活跃在上海的两位巨匠级的人物,吴湖帆与张大千,都是画扇的能手。吴湖帆在1930年之前,所画扇都大致沿袭戴熙、王原祁等风格,设色淡雅、文秀。1930年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从临摹明清改向临宋人山水,树法转向鹿角枝,设色多用重彩青绿,吴氏重彩扇近年成交每创新高,有的比张大千山水扇更贵。他甚至在素色扇面上画山水,天空处用泥金全部染色,造成一种富丽奇幻的效果。吴氏又善画竹与荷花,他的扇面红荷,水份感很强烈,花朵以白粉晕染,娇嫩轻盈,不容易仿造。市面上较多见仿制其画竹的扇子,感觉上较真迹平板,吴氏画竹是“以写兰法画之”,竹叶感觉像兰叶一样柔韧而秀美,近叶尖部分更为美妙,仿造者不具备他的书法功力,往往在此出错。
  


  张大千留下的扇画数量颇多,价值也参差不定。早年的山水学石涛一路的,时值约三四万元一柄,水仙与竹价值稍低。与于非厂结识之后,张的设色有很大变化,尤喜用朱砂与重青绿一类的矿物颜料,所画《红叶白头》等一类题材,多施于泥金扇上。大千所用折扇,是向扇庄订制的,签条有“大风堂制”等字样,施金均匀而亮丽,矾水绵润,很容易辨别。张大千人物扇多是写意一路,反不如他的青绿山水扇受欢迎。张大千画扇面山水的一个重要技法是可以皴得十分细密,在矾过的纸上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此外,他的山水用笔细而繁复,造型高古,也是有别于其他画家之处。
  海上画家近期崛起得比较快的是唐云、陆抑非、江寒汀、张大壮等一批“二线”名家,这批画坛新秀在民国时期一般是30—50岁,精力旺盛,创作数量较多,所作以山水及花鸟为主,设色艳丽而惹人喜爱,他们的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0.5万—1万元上涨到现时的1万—2万(每幅),相信还有升幅。最近一两年又兴起收集海上女子书画家作品的风气,女子书画会名家们大多亦能画扇,如周炼霞、庞左玉、顾飞等都是近年热门收集对象。
  
  岭南画家
  
  岭南画家群体相对而言画扇的数量不如京沪两地,比较有特色的是以“二高一陈”为首的“岭南画派”画家群。高奇峰的画扇存世均以花鸟为主,比较大气,墨彩的交融很见功力,其弟子叶少秉、越少昂等都继承了这种风格,越少昂名气直追其师,早年画花鸟色彩艳丽,水份感充足。陈树人画扇也以花卉居多,喜画红棉、水仙等广东本土题裁,近代岭南派画家中黎雄才与杨善深早年也画过不少扇画佳作,黎雄才的扇面山水发扬了广东山水的特色,是民国后期扇画的新风格。
  广东还活跃着一批谨守传统画风的画家,以邓芬、卢子枢、赵浩等人为代表。他们经常聚习在一起,雅集的形式是合作扇画,现时这种作品在南方一带数量不少。由于经常切磋,所以他们对于扇画十分得心应手,赵浩的工笔花鸟,直可乱宋人之真,卢震寰的北派山水,邓芬的工笔人物等,都在民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除以上京沪粤画家集中之地外,还有一些不入诸流派的画家,如黄宾虹、郑午昌、贺天健等,都有许多扇画传世。
  
  题材创新
  
  民国时期的扇画,与清末相比,在取材、视觉、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清末以来,在海派画家如任伯年等的倡导下,花鸟扇画构图已打破了明清以来平板的风格,任伯年所开创的穿插交错构图对民国时期扇画影响很大。民国时期扇画花卉的一个创新之处是在画面中主花有时仅露半朵,另一半伸出画外,令人留有想象空间,此外湖石、雀鸟的处理也有这一倾向。
  设色技法上,民国扇画的重要创新是重彩的运用。明清扇画上尽管也有青绿朱砂的工笔画,但论颜色提炼、大胆使用等方面则比民国扇画瞠乎其后。尤其是溥儒、于非厂、吴湖帆、张大千,设色讲究,用料丰厚,色彩浓而不俗,艳而不火,迄今也无人能超越他们的设色境界。张大千与于非厂的厚设色花卉,可经反复开合、重裱而不脱落,确是绝技。
  题材创新还表现在民国时期画家们在扇面上绘西洋风格画,如颜文梁、刘海粟、林风眠都在扇面上画水彩或水粉画。刘奎龄早年也在扇上画水粉,宛如立体的效果,颇见功力。其实在欧洲这种画风早已流行了数百年,我国只是“拿来”而已。还有的画家则融合中西,将西画中明暗、透视等概念移植到中国扇画中来,如陶冷月,他爱画月下风景,明显有西画的影响。
  金石类题材也是民国时期扇面上的特色。清末已流行将印章边款连印拓一起贴在扇面上作装饰的题材。民国时期,随着制扇工艺的进步,一些难度高的题材也出现了,例如青铜器的铭文,甚至是全形拓等也可以施于扇上,由于折扇是厚达6—10层纸所做,如何拓上扇面就成为一大难题了。不仅有墨色拓,还有朱拓、青拓等各种颜色,可算民国扇的一种绝活。
  


  
  材质特别
  
  民国时期折扇的材料大大丰富,纸从4—10层,甚至有12层的绵料。金笺品种更多,细片、大片、泥金、雨金的施贴技术都比过去要讲究,还出现了金地开光等新品种。
  民国扇与清末扇的差别,首先是签条上称谓不同,如清末的“杭省舒莲记”,到民国的“杭州舒莲记”,又如“金陵曾端记”与“南京曾端记”即有时代早晚之分。
  其次,在封边绵条上,清末与民国的图案也有差别,所用材质亦不同。有的富贵人家甚至向扇庄订制一定颜色的封边以示气派,如醇亲王所书扇就用黄色绫边以示天潢贵胄身份。
  在扇骨角度上也可判断时间,清末扇多狭窄,仅有约80度,民国扇较宽,达到90度甚至更宽,另外民国扇开始出现18档甚至更大档数的,与清末的12—16档有所不同。
  和尚头的扇,清末多为日本式,即狭长的天地骨压织锦作装饰,民国的和尚头多改作大片竹作两头,方便施以手工刻画,而且较为耐用。
  近年几场成扇扇面专场拍卖中,一些尺寸特别的成扇非常受宠,如《善哉扇斋》专场中一对沈枢所画的小扇,长不到10厘米,接近10万成交,这种特大或特小扇也是民国时期有特色的扇品之一,物以稀为贵,可以预料,像这种别致规格的扇子今后仍是拍场热门的宠儿。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市场曾炒作过的毛泽东相关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神秘的莫过于“毛瓷”。但是市场上对于这一类瓷器的叫法不一,有“主席用瓷”、“中南海用瓷”、“现代御瓷”、“丰泽园用瓷”、“毛主席用瓷简称‘毛瓷”’、“7501瓷”等称谓,烧制地也传说有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等曾经是历代生产御瓷的名窑,众说纷纭、神秘莫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说法,都是同一个事件,而且是唯一的;发生的时间在1975
期刊
首先,从这件被藏家视为明洪武时代的釉里红碗的底足特征来看,和真器差别非常大。藏家在文中说道“有明显的火石红,颜色较艳”。但真器的火石红应该更自然,或者也可以是底足露胎处没有火石红,为细白沙底。说它不自然,是因为从图片上看,藏品的火石红仅在底足中部出现,但足沿胎釉结合处没有火石红,显然跟真品特点相距较远。如果出现火石红的现象,那么足沿部位胎釉结合处的火石红应该更明显,并且布满整个足沿。但从图片看只是
期刊
《礼记·玉藻》郑玄注云:“士大夫饰竹以为笏”,是关于用竹于典仪,且有文饰之施的记载,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利用自然界生长的竹来制造各种实用的器物。而在文人巧匠的艺术升华下,竹又成为美化生活、点缀情趣的艺术品。诗人咏竹,画家绘竹,艺人刻竹,平凡而普通的竹由此获得了一种超然的美,竹雕制品更是成为刚强正直、朴实无华的象征,备受国人青睐,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逐渐形成了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艺术门类
期刊
仓敷大原美术馆藏北魏石雕立佛三尊背屏式造像(重要文化财)    古希腊的哲人赞诺芬尼司说得好:假使牛、马、狮子会画画,一定也会把各自的神祗画成自己的模样。不难想见,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手创的佛像会是什么模样,一定是以清癯洒逸、倜傥风流的南方士大夫作为模特的吧。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地区渐为游牧民族所掌控,永嘉乱后晋室南迁,一时间原居北方的世家豪族、文化精英纷纷南渡,有若过江之鲫,中国传
期刊
2005年8月上旬,山西平定县文物部门在重修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双塔时,发现了西塔地宫中的一批瓷器,排放有序,且有明确纪年,是研究山西陶瓷极其重要的一批资料。  地宫距今地表4米以下,石砌,坐北朝南。南壁对置两块长条石作为门框,上覆一块横额石,其间装嵌长方形的封门石;其余三面墙壁皆为砂石条块层层垒筑。  地宫中占据最大空间的为一石函,其前端立长方形的“塔铭”石碑,两侧各有黑釉茶托与白瓷茶盏相配成
期刊
犀角雕刻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它的独特主要体现在犀角这种原材料上。犀角生长于犀牛头盖骨的结节上,取下后,根部凹洼,自然形态就有点接近于人们使用的容器。它的成分与毛发近似,源于真皮层的角质化,主要由角质、碳酸钙、磷酸钙、酪核酸等组成,软硬程度适中,色泽呈现黑褐、深棕、淡黄等,内含丝状纵纹,截断面则显出如鱼子似的小颗粒纹,古人称为“粟纹”,与一般的牛、羊角有明显的不同。此外,犀角能够
期刊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素描部珍藏着6000余件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纸上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原始的文献意义。纸面上的笔触、线条、色彩以及肌理,最真实地记录了大师们的执着、困惑与激情,诠释了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大师们为扩大视觉的可能性而进行的积极探索。200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选取了其中72件精品,以素描为主,还包括水粉、拼贴画等其他一些画作,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从塞尚到波洛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现代艺
期刊
2006年5月8日上午11时,保定市涞水县祖冲之中学操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在一阵鞭炮声中,三辆警车和一辆客货两用卡车徐徐开进操场中央。当人们看到客货车上一尊汉白玉石雕时,会场顿时沸腾了,失踪了20天的十三王爷墓上的雌性“望天犼”终于回家了。    4月17日凌晨,事发      4月17日,锅底似的乌云遮住了皎洁的月光,保定沫水县的夜晚黑黢黢的。次日凌晨1时40分左右,一辆白色的六轮东风多利卡
期刊
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书画行情大幅回落的情况,最终使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的书画拍卖全线滑坡,从刚刚结束的春拍情况整体来看,除了少数一两家品牌公司的中国书画板块成交情况起伏变化不大之外,大部分公司的中国书画成交率都有明显的下降。而起伏最大的莫过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各家公司的成交率大部分保持在60%-70%之间,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了百分之三十几的成交率。   然而,在这轮不断下挫的书画行情里,也并非
期刊
高温铜红釉是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独特发明,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和邛窑,但是真正的高温铜红釉直到元代景德镇才烧造成功。至永乐、宣德时期,高温铜红釉在官窑瓷器中曾是非常名贵的品种,有“宣红为宝”之说。到明代晚期,因烧造工艺难度较大及原料等因素,名贵的高温铜红釉曾经一度断烧。到清康熙时期,高温铜红釉再现辉煌,以郎窑红、豇豆红和祭红为世所称著。高温铜红釉之所以名贵,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