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激发低收入群体内生动力:资源下沉与政策选择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下沉是激发低收入群体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决策。新发展主义认为,低收入群体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现代化发展,必须借助于外部资源。中国共产党利用组织优势和纪律优势,推动组织资源、智力资源、服务资源下沉,为提升低收入群体发展的意愿和能力提供资源支持。推动资源下沉不是稳定的行政管理体制,在乡村传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下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要重视发挥低收入群体主体作用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大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存在态度敷衍、不客观的现象,如何使学生评教更加客观,改善学生评教质量是当前教师评教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主要是对学生评教数据中偏离数据的分析、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评教不客观的问题。该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评教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提取反映学生客观评教信度的指标,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冗余指标,最后利用K-Means++算法对学生评教信度分类,确定大学生在评教这一活动中具有的群体特征。对不同群体类别的学生评教信度进行星级反馈,起到警示、敦促学生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评教信度,
为提高现代休闲农庄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游客参与式体验需求,以合肥市“三瓜公社”作为现代休闲农庄的典型分析样本,以游客的参与式体验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为研究基点,首先采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所设定的参与式体验的8个维度进行可靠性检验,进而引入游客满意的中介变量,构造出“参与式体验-游客满意-游客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后根据模型运算,得出结论:现代休闲农庄参与式体验各维度既能够直接对游客满意和游客忠诚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可以通过游客满意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忠诚。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部分,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效果的文化标准,在经济、社会、组织、人才振兴中发挥着价值观引领作用.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古老乡村文化延续的载体,包容经济生
为探讨棉田间作系统的小气候特征,进一步研究间作系统中除棉花以外农作物的光合特性,设置了棉花间作大豆、棉花间作玉米和棉花间作甘薯3种间作处理以及棉花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和甘薯单作4个单作处理,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棉田间作及相应单作的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均表现为U形曲线,棉田间作较相应单作可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大豆单作和玉米单作的空气湿度均高于棉花单作,而甘薯单作低于棉花单作;棉田间作及相应单作的空气温度日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棉田间作较相应单作可降低系统内的空气温度,棉花单作高
利用2010—2018年28个省的相关数据,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从农民收入和地区差异性两方面,考虑各省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构建养老金缴费工具变量,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与农民消费支出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与农民消费支出存在显著负相关影响,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1%,农民消费降低0.018375%。(2)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显著抑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消费,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消费影响不显著。(3)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扩大了
吕梁市是全国脱贫攻坚重点市,沙棘产业是吕梁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资源优势产业之一,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科技化、产品化。分析吕梁市沙棘产业的布局、沙棘产品的种类以及沙棘产业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吕梁市的沙棘产业还存在特色不特、优势不优、产业资源规模小、布局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以及产品开发创新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够等问题,特别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专业人才、引导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横向合作,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为了掌握棉花适宜种植密度及田间小气候条件,以棉花新陆早45号为供试品种,设计5个不同密度,选择棉花郁闭度最大的开花后期,测定群体不同层次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透光率和光照度,收获期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群体间温度差异较小,而株间梯度温度差异明显,适宜棉花群体间梯度温度差应小于0.4℃。群体间空气相对湿度高密度处理(27.00万株/hm2)比低密度处理(9.00万株/hm2)高3个百分点。棉株间地面透光率应在5.5%以上才能实现高产。棉花种植密度与株高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新农人群体的出现,对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业业态、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有关新农人的学术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和初探阶段,但学者对该群体的研究热度正在持续地增长。基于已有的相关文献,从新农人的内涵、特征、类型、作用及发展制约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新农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新农人未来研究的一些展望。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阶层通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消费产品和服务来帮助贫困者增加收入和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法。消费者为什么要实施扶贫消费行为(即扶贫消费出自哪种心理)?怎样引导消费者消费扶贫(怎样促进消费扶贫可持续)?当前尚缺乏对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运用扎根理论,针对第一个问题,对消费扶贫可能的心理归因做了深入的探索;针对第二个问题,试图搞清楚促进消费扶贫可持续的路径。研究发现,消费扶贫的心理归因可以分为:内部个人意识和外部社会规范,而价值共创活动的价值感知是消费扶贫的价值归因。个人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参照规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和研究。为了更充分地反映创业教育的效果,从受教育主体的新视角出发,通过对1103名学过或正在学习创业课程的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衡量学生感知大学支持的程度,考察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建立了一个SEM模型。结果表明:感知大学支持正向影响高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并且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不仅为大学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创业教育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