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更好地从FTA视角对贸易政策选择进行研究成为当前全球FTA蓬勃发展形势下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国内FTA贸易政策相关政治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FTA;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国内研究
盛斌(2001)从现实中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在与自由贸易理论解释的缺位入手,对贸易保护政策的内在形成过程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切入对国外研究进行综述。严建苗(2002)认为:新贸易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的假定,拓展了原来的纯贸易福利效应理论,使得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突破经济福利效益的分析,将政治因素作为贸易政策形成过程的解释变量,并对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盛斌(2002)在贸易保护政策的内生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国家战略”贸易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研究模型,对跨时期跨部门的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保护情况进行研究,以此实证相关理论结论的有效性。盛斌(2006)以新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多个视角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二、国内对FTA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实证研究
由于对政治经济分析的狭隘理解及对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沿发展的追踪的缓滞,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对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实证研究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蔡宏波,黄建忠(2008)基于FTA的政治影响因素、福利效应、未来发展等不同领域里的研究对国外FTA理论进展进行了简单概括,从贸易的福利效应分析、FTA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其对国内生产率的意义等维度对FTA的实证研究进展做了总结。但事实上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FTA战略的积极推进潮流,国外FTA理论及实践研究的进展已远远超过国内研究所能触及的深度。
从FTA的战略层面的研究看,杨红强和武亮(2006),李富有和何娟(2007)等都对美国的FTA全球戰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基本围绕在美国FTA的制度分析、实施进展、战略意义及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孙玉红(2008)对跨区域FTA的决策动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指出单纯追逐经济福利的目标一国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地域性临近优势的国家缔结FTA,从全球战略目标、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外交政策目标、FTA长远发展的示范效应四个方面对当前跨区域FTA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的动机进行了总结。这里不得不重申的是,国内的政治经济分析通常缺少理论依据的支持,也缺少政治经济分析方法的运用,所谓的政治经济分析通常是较为狭隘的对于政治性、经济性影响因素的罗列,这是我们之后在贸易政策尤其是FTA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领域里研究模式、研究工具上应积极改善的地方。朱颖(2009a)认为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目标。FTA是当前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贸易自由化目标的重要工具,是美国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借助本国的国际实力实现国家利益推进全球FTA战略的重要载体。他认为研究美国FTA战略是紧迫且必要的,对中国FTA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朱颖(2009b)具体分析了美国中东FTA战略,其战略进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美国-以色列FTA的缔结;美国-约旦FTA的实施;中东自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美国逐步推进战略实施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加快中东地区国家的国内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促进其经济增长,为美国西方民主价值观的传播奠定基调,从而更好地实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性目标。
在FTA政策具体理论方面,国内的研究相对落后。李廷和高斌(2008)使用引力模型分析了美国CAFTA-DR中原产地规则对纺织品行业贸易的影响及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冲击。李皓(2008)以Pravin Krishna(1998)的贸易模型为基础,将产品的加工深度及在产业中的频谱差别引入模型,并结合Grossman 和Helpman的保护待售政治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了特殊利益集团的收益及政府的FTA政策的形成。上述可见目前国内研究对FTA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为运用引力模型对FTA贸易效应的分析和对Grossman 和Helpman保护待售理论模型的解释,在FTA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没有实质性突破。
从具体的FTA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美国FTA研究的热情,究其原因在于美国FTA战略要素的成熟完善为中国提供了战略发展模式的参考。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回归和对韩国贸易外交战略的积极推进,以及美韩贸易对于中国出口的显著性影响效应,美韩FTA是最近国内研究相对集中的FTA研究案例。崔日明、李兵、张楠(2008)从韩美FTA的条款入手分析了其对于东北亚FTA发展的带动作用及对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日本、韩国及中国的影响。张玉山,刘维(2008)通过剖析美韩FTA的战略意图,认为该FTA使得中国在东亚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受到制约,会造成贸易转移损失且对中韩FTA的谈判造成了阻碍。美韩FTA对于中韩FTA谈判的重要的一项借鉴是在敏感部门的谈判上可以实行例外和分阶段的进展的灵活方式。崔荣伟(2010)对美国新贸易政策的特点进行了阐释:新贸易政策支持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更加重视工人为主体的公众福利,强调贸易谈判中的劳动力和环境等非贸易条款的实施。这些特点反映了美国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目标诉求,限制了美韩FTA的进展速度,但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开始着力打造高质量的FTA模式从而为其长远FTA战略的高效实施提供保障。在美韩FTA框架下的实证研究主要有:李丽、陈迅等(2008)用GTAP模型分析了韩美FTA实施对中国贸易、国内生产及总体福利的影响,研究认为美韩FTA对中国进口的影响会大于出口。在韩国农产品市场中,中国对韩出口会受到来自美国出口的较大冲击。中国对美国进出口立足于加工制造业,美韩FTA对中国高科技行业冲击不大,因而对美出口受到的影响不会很大。杨欣、武拉平等(2010)选取农产品行业为研究对象,使用GTAP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了美韩FTA农产品关税减让对中国农产品生产行业的长期影响,指出美韩FTA农产品关税减让减少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的整体出口,在谷物、牲畜禽肉及加工食品等产品出口上受到的冲击较大,水产品出口方面受到冲击较小。但要明白GTAP模型是一种很好的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结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但作为实证研究而言,这种研究方式的理论意义相对较小。在FTA研究贸易政策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来看,战略层面的政策分析占据了国内研究的绝对主导,而相关理论的拓展及支持理论的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是国内研究的盲点。
关键词:FTA;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国内研究
盛斌(2001)从现实中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在与自由贸易理论解释的缺位入手,对贸易保护政策的内在形成过程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切入对国外研究进行综述。严建苗(2002)认为:新贸易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的假定,拓展了原来的纯贸易福利效应理论,使得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突破经济福利效益的分析,将政治因素作为贸易政策形成过程的解释变量,并对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盛斌(2002)在贸易保护政策的内生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国家战略”贸易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研究模型,对跨时期跨部门的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保护情况进行研究,以此实证相关理论结论的有效性。盛斌(2006)以新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多个视角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二、国内对FTA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实证研究
由于对政治经济分析的狭隘理解及对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沿发展的追踪的缓滞,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对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实证研究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蔡宏波,黄建忠(2008)基于FTA的政治影响因素、福利效应、未来发展等不同领域里的研究对国外FTA理论进展进行了简单概括,从贸易的福利效应分析、FTA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其对国内生产率的意义等维度对FTA的实证研究进展做了总结。但事实上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FTA战略的积极推进潮流,国外FTA理论及实践研究的进展已远远超过国内研究所能触及的深度。
从FTA的战略层面的研究看,杨红强和武亮(2006),李富有和何娟(2007)等都对美国的FTA全球戰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基本围绕在美国FTA的制度分析、实施进展、战略意义及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孙玉红(2008)对跨区域FTA的决策动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指出单纯追逐经济福利的目标一国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地域性临近优势的国家缔结FTA,从全球战略目标、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外交政策目标、FTA长远发展的示范效应四个方面对当前跨区域FTA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的动机进行了总结。这里不得不重申的是,国内的政治经济分析通常缺少理论依据的支持,也缺少政治经济分析方法的运用,所谓的政治经济分析通常是较为狭隘的对于政治性、经济性影响因素的罗列,这是我们之后在贸易政策尤其是FTA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领域里研究模式、研究工具上应积极改善的地方。朱颖(2009a)认为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目标。FTA是当前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贸易自由化目标的重要工具,是美国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借助本国的国际实力实现国家利益推进全球FTA战略的重要载体。他认为研究美国FTA战略是紧迫且必要的,对中国FTA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朱颖(2009b)具体分析了美国中东FTA战略,其战略进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美国-以色列FTA的缔结;美国-约旦FTA的实施;中东自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美国逐步推进战略实施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加快中东地区国家的国内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促进其经济增长,为美国西方民主价值观的传播奠定基调,从而更好地实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性目标。
在FTA政策具体理论方面,国内的研究相对落后。李廷和高斌(2008)使用引力模型分析了美国CAFTA-DR中原产地规则对纺织品行业贸易的影响及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冲击。李皓(2008)以Pravin Krishna(1998)的贸易模型为基础,将产品的加工深度及在产业中的频谱差别引入模型,并结合Grossman 和Helpman的保护待售政治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了特殊利益集团的收益及政府的FTA政策的形成。上述可见目前国内研究对FTA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为运用引力模型对FTA贸易效应的分析和对Grossman 和Helpman保护待售理论模型的解释,在FTA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没有实质性突破。
从具体的FTA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美国FTA研究的热情,究其原因在于美国FTA战略要素的成熟完善为中国提供了战略发展模式的参考。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回归和对韩国贸易外交战略的积极推进,以及美韩贸易对于中国出口的显著性影响效应,美韩FTA是最近国内研究相对集中的FTA研究案例。崔日明、李兵、张楠(2008)从韩美FTA的条款入手分析了其对于东北亚FTA发展的带动作用及对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日本、韩国及中国的影响。张玉山,刘维(2008)通过剖析美韩FTA的战略意图,认为该FTA使得中国在东亚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受到制约,会造成贸易转移损失且对中韩FTA的谈判造成了阻碍。美韩FTA对于中韩FTA谈判的重要的一项借鉴是在敏感部门的谈判上可以实行例外和分阶段的进展的灵活方式。崔荣伟(2010)对美国新贸易政策的特点进行了阐释:新贸易政策支持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更加重视工人为主体的公众福利,强调贸易谈判中的劳动力和环境等非贸易条款的实施。这些特点反映了美国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目标诉求,限制了美韩FTA的进展速度,但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开始着力打造高质量的FTA模式从而为其长远FTA战略的高效实施提供保障。在美韩FTA框架下的实证研究主要有:李丽、陈迅等(2008)用GTAP模型分析了韩美FTA实施对中国贸易、国内生产及总体福利的影响,研究认为美韩FTA对中国进口的影响会大于出口。在韩国农产品市场中,中国对韩出口会受到来自美国出口的较大冲击。中国对美国进出口立足于加工制造业,美韩FTA对中国高科技行业冲击不大,因而对美出口受到的影响不会很大。杨欣、武拉平等(2010)选取农产品行业为研究对象,使用GTAP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了美韩FTA农产品关税减让对中国农产品生产行业的长期影响,指出美韩FTA农产品关税减让减少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的整体出口,在谷物、牲畜禽肉及加工食品等产品出口上受到的冲击较大,水产品出口方面受到冲击较小。但要明白GTAP模型是一种很好的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结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但作为实证研究而言,这种研究方式的理论意义相对较小。在FTA研究贸易政策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来看,战略层面的政策分析占据了国内研究的绝对主导,而相关理论的拓展及支持理论的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是国内研究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