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特色小镇产业特征及发展模式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河北省特色小镇进行产业类型划分,分为4主类、8亚类、15个基本类型,并依据河北省主体功能区位划分特色小镇各个区位分布情况,总结特色小镇产业分布规律。得出结论,特色小镇的产业分布是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企业投入、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为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结构;河北省;发展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3.086
  1 研究背景
  特色小镇作为城市化纵深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一直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国外主要聚焦于特色小镇特色化形成的因素[1]。许多发达国家将目光转向城市周边的小城镇,通过打造特色小镇以实现功能转移。国外特色小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特色小镇规划方案、特色小镇文化资源的保护、特色小镇运营模式研究等方面[2]。国内特色小镇发端于浙江,并在全国层面产生较大影响和示范推广效应的镇域综合发展模式[3]。在旅游、经济等视角研究特色小镇的内涵、发展评价[4]、发展模式和路径[5]、发展机制[6]、产业发展[7]和管理治理建议。
  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产业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北省特色小镇产业的合理布局,为加快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进程,推动河北省内经济发展,本次研究通过统计法对河北省特色小镇产业特征进行合理划分,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2 研究方法
  河北省特色小镇名称来源于河北省发改委公布的最新的河北省特色小镇名单,小镇特色产业,主题形象等由百度,百度百科等搜集资料总结得出。我国对特色小镇类型的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当前实践中对于特色小镇的分类主要基于功能和产业两种视角划分[8]。前者以原住房与建设部的工业发展型、商贸流通型、农业服务型、旅游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民族聚居型及其他类型[9]。后者以浙江省和江苏省等代表,主要考虑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类型,分为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类型[10]。然而,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根植性视角出发,有研究认为现有主导产业发展多考虑技术先进性而忽视了根植性,即本地长期积累的地域属性和地方特性[11]。陆佩从自然资源根植和社会资本根植性角度,将特色小镇划分为4个主类、8个亚类、15个基本类型[8]。这种分类既考虑了特色小镇自身的属性和资源本底,又强调以人为主体,以市场原则,运用知识、技术、金融、市场等对各类资源进行创意性的处理和利用。文章将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产业部门划分,构建特色小镇类型体系。
  3 河北省特色小鎮产业结构特征
  3.1 河北特色小镇产业划分
  通过上述方法分析得出河北省一产导向型9个,主要以农业为依托,向农旅结合型发展。二产导向型26个,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主导型小镇,如钢网小镇,家具小镇等,高端制造业主导型特色小镇较少,缺乏高端制造业。三产导向型45个,主要集中于各类旅游发展依托型,其中以历史文化小镇,健康养老小镇为主,运动休闲型特色小镇虽为新兴小镇但发展势头良好。四产导向型3个,小镇集中于信息技术主导型,缺乏创意创业类型小镇,应积极向浙江省广东省等特色小镇发展良好的省份学习先进经验,如浙江梦想小镇,就是创新创业型小镇的成功典型案例。综上所述,河北特色小镇尚处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与相对成熟的旅游产业为主导,缺乏高端制造业,金融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主导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促进河北省产业改革,推进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手段,应积极促进高新产业发展,为新兴小镇的创办提供良好环境,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促进特色小镇均衡发展。
  3.2 河北特色小镇主体区位划分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可将河北省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农产品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相对密集,开发强度相对较高。对各类小镇的包容性较强,各类型小镇分布较为均匀,其中专业聚集型特色小镇相对较多。对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鼓励农业开发,并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及部分工业品;特色小镇类型主要是专业聚集型的轻工业小镇与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旅游型小镇。对生态功能区,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并提供一定的农产品、工业品及服务产品。由于生态功能区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优越,但地形较为复杂,交通相对欠发达,所以多为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
  4 河北省特色小镇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特色小镇的产业分布是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企业投入,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基础要素的资源因素、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发展初期的小镇,资本资源包括金融、人力和技术等资源也十分重要;在企业要素中,特色小镇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产业集聚、带动、效益等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发展,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产业带动和产业效益可以作为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要素的反映;再次,市场作为检验产业发展的途径,市场发展力是小镇发展的可持续保证,但在衡量标准方面更接近小镇的发展;最后,特色小镇的发展,政府支持力是保障,创新创业力是动力,这些都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
  4.1 市场环境
  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依托,而产业与市场密布可分,因此市场环境对特色小镇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2]。特色小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12],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雄安新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河北省市场的发展,为河北省特色小镇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4.2 国家政策
  特色小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实施多条指导意见;河北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河北省特色小镇规划布局方案》,提出重点发展承接疏解、创新创业、专业集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5类特色小镇[13]。中央及地方对特色小镇给予财政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河北省在优惠税收、优先土地供给、专项资金支持、支持产业政策等方面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给予支持。   4.3 企业投入
  河北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重视龙头企业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同时利用PPP融资模式推动小镇建设,该模式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小镇建设的投入更有利于解决小镇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问题。
  4.4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是区域景观形成的基础,地形地貌通过影响人口、经济、交通和文化活动等的空间分布而影响区域特色小镇的形成和分布[2]。将河北省地形DEM高程图层与特色小镇分布图层相叠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坝上高原,燕山、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形单元组成。地形平坦有利于农田乡镇等的建设,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高原地区多半为草原,人口稀疏,开发条件较差,但是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讲,开发资金更少,所以特色小镇的建立地形条件各有利弊,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的平原地区,坝上高原及燕山山脉地区分布较少。大部分都是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的特色小镇约占河北省总特色小镇数量的65%,所以大部分平原地区小镇建设难度小,而高原地区房区建设则要考虑气候原因,保暖防风等。由此可知小镇的建设要依据不同的地势环境,选择最适合地形的建筑,还要符合当地的风情,饶有特色。此外,不同的地形特征对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雨雪等条件影响程度不同,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要对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收集,建设适合当地气候的小镇群。如坝上高原的围场皇家猎苑小镇,丰宁县满族风情小镇属于高原地形,建筑应偏重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加强建筑的防风抗风能力,选取较为平坦的地段。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内资源,政策,企业,市场等要素的分析。得出结论,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南部高于北部,且省会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区,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具吸引力。南部交通更加发达,北京,石家庄,郑州三地所组成的铁路大动脉,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人口稀疏交通网分散。与南部城市廊坊,保定,石家庄等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河北省特色小镇以文化旅游型和专业聚集型为主,缺乏创新型小镇与康养型小镇。为促进河北省特色小镇分布合理化,应加强康养医疗小镇建设,打造环京津康养产业平台,发挥廊坊保定等地区位优势,积极承接疏解京津健康养老功能,构建互联网+康养产业新模式。以雄安新区为中心加强创新型小镇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各类创新,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态发展。加强小镇环境治理与综合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结合布局,推动城市高速发展和小中型城市一体化网络化建设。充分发掘小镇历史文化,打造精品旅游,促进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河北省打造全域旅游奠定基础。明确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建立小镇云数据中心,全局把握小镇,提升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兆峰,刘庆芳.中国国家级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0,40(3): 419-427.
  [2]方叶林,黄震方,李经龙,等.中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及其產业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6): 1273-1284.
  [3]李裕瑞,尹旭.镇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9,39(7): 1-8.
  [4]施从美,江亚洲.基于K-均值聚类统计的特色小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8,34(21): 57-59.
  [5]刘雅萍.江苏省特色小镇类型划分与创设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12): 13-15.
  [6]曹康,刘梦琳.空间生产视角下特色小镇发展机制研究——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9(5):25-29.
  [7]赵辉,卜泽慧,马胜彬,等.基于改进DEMATEL和TOPSIS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特色小镇产业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6): 95-101.
  [8]陆佩,章锦河,王昶,等.中国特色小镇的类型划分与空间分布特征[J].经济地理,2020,40(3): 52-62.
  [9]严泽鹏,叶继红.空间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分布特征及发展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5): 32-37.
  [10]谢宏,李颖灏,韦有义.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 2018,38(8): 1283-1291.
  [11]付晓东,付俊帅.主导产业根植性的理论渊源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7(1): 26-32.
  [12]覃安柳,黄卫.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建议河池视角[J].广西经济,2018(7):34-36.
  [13]李锦.乡村振兴战略下鹿泉区特色小镇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3):28-29.
  [基金项目]文章受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11832085)。
  [作者简介]李越(2000—),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济体制改革;通讯作者:张路路(1985—),男,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方向;经济体制改革、贸易经济。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为敦煌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越来越多的自助旅游者前往敦煌开展旅游活动,并体现出了消费行为多样化的特征.文章以敦煌市自助游客及近三年的网络
[摘 要]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功打造了由消费市场拉动产品产销,由规模化车型产销带动上游供应链发展的“柳州模式”,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不断加深,丝路电商在“互联网+”背景下迅速崛起,为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柳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力量逐步注入金融业新的活力,金融产品与服务正加速迭代与创新.如若从严监管金融行业,可能会成为金融创新的绊脚石,但如果放松监管,金融风险事
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业务领域被不断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势在必行.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商业银
如何推进经济快速的增长是一国或地区追求的基本目标,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方法.文章认为,今日之中国一定要处理好新基建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符合经济
[摘 要]2018年初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是以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为代表的多维度综合较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稳定美国市场对山东省轻工业发展非常必要。山东省轻工产业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宏观环境下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开放,推动产品升级赢得市场回归。山东省轻工业科技创新需要高质量的劳动投入,继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劳动力质量,继续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劳动力数量,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建立管理驱动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环境贸易政策应运而生.绿色补贴作为不可诉补贴,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挑战.文章首先构建了基于外部关税约束
[摘 要]随着2015年知识付费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线上使用知识付费产品来满足自身需求。在这其中,大学生作为基数比较大的用户,也是对流行事物比较了解、且对知识需求大,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文章对现在大学生各类知识付费产品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致力于得出一些较为贴切实际的大学生选择购买知识付费产品的原因及相应产品的部分改良意见。  [关键词]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产品改良;消费行为分析
[摘 要]文章以中国的农村地区恩格尔系数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农村的农民生活水平,财政支农为解释变量,对2010—2018年财政支农资金与恩格尔系数进行测算,分析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分别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分析了各省市的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支农四项主要支出: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为研究财政支农绩效的关键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
文章以中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比较分析为切入点,梳理归纳两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发展阶段和建设现状,从布局定位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着眼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抢抓空窗机遇、打造比较优势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