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探析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如果能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的奋斗目标,真正立足于创新渠道发展战略以及科教强省的基本战略,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把握好各类型人才的基本职业特点,基于职业的分类将科学评价作为核心,就可以实现对人才的开发、利用。本文希望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能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从而找到有效的创新举措,推动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
  一、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1.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培养教师的核心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能的体现,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要求。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师提出的行为规范要求;同时,只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与素质;另外,要不断深化教师的考核制度改革以及评价机制创新,调动教师的内生动力,促使教师努力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更好地满足教师最大化发展的需要,分享改革成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激发教育教学的改革活力,为学校的发展凝聚改革动力。
  2.是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用人机制。教师队伍是改革的主要力量,而教师队伍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于人事制度改革。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率先改革人事制度,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及质量提升的客观需要,也是一切改革的基础所在。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应将提升质量作为核心任务,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长期任务与发展标准。
  3.是推动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人事制度改革是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过程,是实现内部治理、推动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现代化的大学制度才是学校治理能力以及建设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是高职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事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对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涉及到校内各方面人员的利益,如管理者、教师、学生。基于以党委组织为核心、以校长为负责人、以民主管理为途径的一种全新内部治理模式,再配合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大学章程,就可以利用对章程及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调动高职院校所有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
  二、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途径
  1.坚持机构编制改革为主抓手,建立科学合理的主体结构
  要顺利推動人事制度改革,首先就需要理顺教师编制管理体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主体结构。学校按照实际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需求做好管理方法的划分。教学科研主要是针对教学科研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努力提升教学科研的实际管理水平;行政管理部门则要提升实际的服务水平,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精简功能相近或者是重复设置的部门,提高设置的合理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服务。
  2.将聘任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提升用人机制活力
  在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下,从体制机制来看,高职院校开展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推行聘任制度,才可以解决人才管理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这也是高等教育人事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向。计划经济带来的束缚使得高职院校一直都专注身份管理,但是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已经将原本的身份管理逐渐转变成岗位管理,这才是改革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人员职位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竞争制度,就能聚集最优秀的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基于各种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强化岗位的设置、监督、聘任与考核,就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形成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最终使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3.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依托,不断激发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
  合理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打破传统的人力资源分配方式,建立公平与效率相互结合的分配方式,这些都需要科学考核评级体系的支持。自市场经济发展以来,高职院校也拥有基础薪酬+绩效工资的基本制度,这进一步加大了各种要素直接参与分配的力度,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想要解决这一部分问题,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可少。在方法上,高职院校应该按照谁聘用谁考核的基本准则,由熟悉考核的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将教师工作业绩作为评判的依据;在教师聘用方面按照实际的考核期限接受考核评价,并且严格遵守考核制度,将考核的结果直接和薪酬挂钩,并且将其作为教师被继续聘任与升职的关键因素;对于项目建设、专业建设的团队,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系统化考核评价方法,针对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满足教师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让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最终推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4.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彼此结合
  在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分配制度是关键。分配制度与考核评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能满足合理的分配要求;合理分配能够落实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目前,高职院校分配制度是将以岗定薪、按劳分配和效率为先、兼顾公平作为基本原则,在分配上逐渐向优秀人员、优秀业绩倾斜,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目标。高职院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很多高新技术都是基于其科研团队培育而成,应基于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奖励科研人员,鼓励科研人员利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并不断落实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落实成果业绩的奖励,实现产学研的相互结合,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满足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5.积极设立人事代理,规范人才流动
  (1)留住教师,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当前,教师职位流动人数越来越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要树立起让教师留下来的恒心,培养他们立足教师岗位的自豪感,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人才,要积极引进,鼓励他们做好学科领军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2)构建职业生涯,形成浓郁学术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人才开发呈现出浮躁的状态,转变这种状态对高职院校来说十分必要。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在组织上和人事调动上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好薪酬划分工作,组织好定期培训。同时还可设立工作轮岗实践规划,设立研究会,鼓励教师潜心钻研学术,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保障教师队伍的成长,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各项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管理工作将获得更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促进各项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高职院校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当然,在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仅仅有以上几点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寻更多行之有效的人事制度改革策略,才能推动人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其他文献
【正】 高等院校建立党校,是新形势下组织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础知识,进行无产阶级党性教育、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党校象雨
<正>贺恒扬为了一江碧水向东流扛起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上游责任用足刑事手段,用活保护手段,用好检察建议检察建议不能随意发,一随意就不精准,其作用就发挥不出来怎么提高检
【正】 西南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当时的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华侨与西南抗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为西南抗战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探讨华侨在西南抗战中的作用及其地位,对于我们
五月,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塞北春意正浓,而南国早已阳光灿烂,尽抒夏日风采。
期刊
【正】 “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党历来重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教育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8年4月24日上午,中国发明协会、科技日报社、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共同举行了第十二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第十屆发明创业奖颁奖典礼。  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潘云鹤院士,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分别主持了论坛和颁奖典礼。  论坛以“改革开放40年 科技发展与发明创新”为主题,切实反映时代主旋律,多位两院院士、国际知名学者、发明家、企业家出席会议,并与广大
传闻21-5月份的利润增长达到390.10%。求证:不属实。日前,有投资者在互动易问东方日升(300118):"7月6号在浙江省经信办发布的信息中,看到关于你公司的1-5月份的利润增长达到3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近日消息,美国格莱斯顿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借助“基因剪刀”CRISPR技术,激活细胞内的单个基因,将老鼠的皮肤细胞变成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新方法不仅有助于
本文在客观分析我国教师培训评估现状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流行的先进培训评估理念——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估法,并综合运用教师培训评估主要方法,形成教师培训评估指标体系,构
【正】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它先后作为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