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甘谷县大像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附存山体为第四纪沉积岩,由半胶结红砂岩、砂砾岩组成,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准确认识大像山石窟附存山体的地质特征,科学分析存在的地质灾害种类和诱发因素,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大像山石窟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像山石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种类;防治措施
  2018年6—7月,甘谷县范围内遭遇了50年一遇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大像山石窟出现多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大像山石窟、古建筑等文物的安全。这次地质灾害的发生,引起当地党委政府、文管部门、社会人士的高度关注,防治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的问题显得极其紧迫和重要。本文从大像山石窟的基本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位置划分、危害性和发展趋势,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浅显的探讨,希望对大像山石窟的保护有所裨益。
  1 大像山石窟概况
  大像山,又名“文旗山”,地处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境内,地理坐标北纬34°44′、东经105°19′,海拔1516.6米,山高215.6米,山势西低东高,岩石陡峭,林木覆盖。大像山石窟位于大像山北侧崖面之上,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大像山石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融石窟寺、古建筑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石窟开凿于北朝时期,后经唐、宋、明、清、民国各代不断开凿石窟、兴建庙宇,逐渐形成现有规模。大像山石窟由东区石窟寺及西区古建筑组成。石窟寺共有石窟22个,其中6号窟为长方形拱顶窟,内塑石胎泥塑大佛一尊,高23.3米,是全国石窟造像中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其余石窟多平顶方形,部分洞窟凿有禅房。古建筑共37座(含窟檐),依山脊分布,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所建,地域色彩浓郁,造型各异,错落有致,疏朗自然,与石窟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另有数量众多的匾额、楹联、碑刻等附属文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像山石窟是“甘谷八景”之首,在民间具有神圣而又崇高的地位。
  2 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问题
  甘谷县地处西秦岭山地和陇中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像山为秦岭余脉,大像山石窟附存在大像山北侧的崖体上。大像山北侧的崖体是石窟和古建筑等文物的载体,其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大像山石窟、古建筑和文物的安全。研究分析大像山山体北侧的地质条件,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石窟、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基本地质条件
  甘谷县属于北秦岭褶皱带,大像山山体为第四纪沉积岩,由半胶结红砂岩、砂砾岩组成。山体北侧以砂砾岩为主,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并包含有少量蒙脱石、泥沙质结构。第四纪以来,甘谷县内渭河南北两侧地块正当性上升,渭河河谷下切,流水腐蚀作用加剧,斜坡临空面积加大。山体北侧表面覆盖砾粉土、风化砾岩等物质,厚度变化较大,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2.2 气候条件
  甘谷县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0.7摄氏度。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地形影响,降雨量年度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多为阵雨,集中在七、八、九月,且多中、大及暴雨,年平均降水量437.3毫米。
  2.3 主要成因
  大像山石窟山体陡峭,崖面坡度平均为53度,陡坎较多,山体自身存在的重力作用比较突出。岩体风化强烈,表面支离破碎,覆盖的砾粉土、风化砾岩等物质黏聚强度较低,结构松软。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雨水沿着裂隙渗透,既加大压力和重力,又软化岩体和土壤,往往加速结构变形,对坡体产生破坏作用。
  2.4 地质灾害种类及位置
  从地质灾害的种类来看,大像山石窟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形式有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两种。从大像山山门至最高处的三圣殿,经过实地勘查,总共有9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分别是送子殿至大佛段、神医殿至药王洞段、西武当栈道下、无量殿后门至景区后山门、藏经阁后、西武当大门北侧、娘娘殿、文昌阁南侧、梅葛殿过厅下至土地庙旁。其中,送子殿至大佛段、神医殿至药王洞段、西武当栈道下、无量殿后门至景区后山门、藏经阁后5处为滑坡体,西武当大门北侧、娘娘殿、文昌阁南侧、梅葛殿过厅下至土地庙旁4处为不稳定斜坡。总体情况是:滑坡所在斜坡高陡,坡度为53~80度,不同位置的坡度有变化,随着山势增高坡度逐渐加大;临空位置高,高差为20~210米,具体高差随着山势增高而加大;个别位置植被存在变形和位移的问题。有的流水冲刷的凹坑比较明显,有的坡面存在多级滑坡陡坎,有的裂隙充分发育。
  2.5 危害性及发展趋势分析
  送子殿至大佛段、神医殿至药王洞段、西武当栈道下、无量殿后门至景区后山门、藏经阁后5处滑坡体,是沿着基岩表面发生的浅表层滑塌,在滑坡的高处、与基岩连接的地方出现裂缝。雨水冲刷坡面形成多条沟槽,沟槽基岩裸露,残留的堆积土壤和植被层呈条状分布。由于位置高陡,表层覆盖的堆积土壤在砂砾岩上难以稳定附着,在强降雨条件下极其容易发生再次滑塌,对大佛所在的6号窟岩体结构产生严重影响,受力产生复杂变化,持续发展有可能对大佛造成灾难性后果。同时,这将对药王洞等其他石窟,神医殿和药王殿等古建筑,連接石窟和古建筑之间的栈道,以及附着生长的白皮松、丁香花等独具特色的景观植物,失去附存的岩体和土层基础,产生严重的危害。
  西武当大门北侧、娘娘殿、文昌阁南侧、梅葛殿过厅下至土地庙旁4处不稳定斜坡,坡顶位置发育多条裂缝,从坡顶至坡脚出现多条雨水冲沟,局部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塌,致使文昌阁、梅葛殿等多处古建筑出现裂缝、地基沉降等问题,造成建筑结构主体倾斜、神像基座和墙面壁画破裂、连接各古建筑的栈道出现悬空,持续发展将严重危害石窟和古建筑的安全。   由于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出现的局部滑塌,造成砂砾岩以悬臂梁的形式裸露出来,形成危岩悬空悬垂。长期来看,受岩体风化、雨水冲刷等外在因素影响,将会导致裸露岩体变形,与母岩脱离,形成崩塌。
  3 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目前,针对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问题的保护措施还是比较简单落后,在娘娘殿斜坡底部修建了局部防护墙,在西武当栈道下方位置做了防护支架,其他地方未做有效防护。根据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的种类和成因,针对存在的9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建设微型桩、锚杆和锚索、挡土墙等多种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保护好大像山石窟这一千年历史遗存。
  ①送子殿至大佛段、神医殿至药王洞段、西武当栈道下3处滑坡,采取微型桩、加固坡体、支撑栈道的方式加固。
  ②无量殿后门至景区后山门处滑坡,采用锚杆框架的方式加固。
  ③藏经阁处滑坡,采用锚杆和锚索框架的方式加固。
  ④娘娘殿处斜坡顶端,采用锚杆肋板墙的方式加固,底端坡脚位置修建重力式挡土墙。
  ⑤文昌阁南侧下方斜坡,采用桩板式挡土墙的方式加固,底端坡脚位置修建重力式挡土墙。
  ⑥西武当大门北侧下方斜坡,底端坡脚位置修建扶壁式挡土墙。
  ⑦对無量殿等古建筑的地基进行注浆处理,对室内地坪进行防水处理。
  ⑧对西武当栈道修建防护栏,下方加固支柱。
  ⑨在送子殿至大佛段、神医殿至药王洞段、西武当栈道下、无量殿后门至景区后山门、藏经阁后5处滑坡体的顶端,文昌阁南侧斜坡的平台处,修建排水渠。
  ⑩对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坡面进行修整,并进行植树植草绿化。
  k对送子殿至大佛段下方滑坡坡体喷射植被混凝土。
  l对危岩体采用锚杆、锚索、裂隙封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m安装监控、检测装置,随时关注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状态,并及时预警。
  4 结语
  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课题,是一项极其重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既要保护石窟、古建筑的平面布局、立体形态和周围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还应当保护大像山石窟的地域特点、时代痕迹和历史文化信息。上述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还是比较浅显、粗略的,需要在以后进一步完善充实。
其他文献
指出了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方法本身都存在不足之处。在采用积因子位次赋值法和指数法分别计算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
博物馆作为向社会大众提供精神文明与文化传播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承担的教育、文化信息传播及提升民众审美、欣赏能力等社会职能等都要通过藏品或展品的陈列展示来实现。近十
2011年10月25日,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协会组织会员单位的参会代表在25日下午参观了汉诺威上海物流展。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使用了可重用技术和快速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可重用技术是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
以近年来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的以及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筛选出的试验表现较好的32个油菜品种(组合)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和湘乡市棋梓镇蛇潭村进行镉高(低)积累油菜品种
龙工(上海)叉车有限公司近日推出的LG420FC系列重箱堆高机,以人性化的设计,低碳环保的欧Ⅱ排放为标准,受到用户的普遍好评。LG420FC系列重箱堆高机采取整机配置高强度宽视野门架,门
介绍了Java平台安全、J2EE安全体系结构,用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请求流程为例研究了J2EE心组件技术(JSP/Servlet,EJB)如何在安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用J2EE安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现代社会艺术文化领域的重点课题。随着时间的迁移和时代的进步,人类已经跨越到数字化新时代。为了尽可能真实原貌地对珍贵文物资源进行永久保存、永续利
对在不同视角下,得到的人脸模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表面的识别方法,采用平面射影变换,将人脸的图像变换到一个相同的图像,使图像对齐;而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类。基于这种方法,由光线、面部表情、姿态的改变引起的不必要变化就可能被消除或可以忽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准确的识别人脸的目的。实验结果显示,文中的方法对人脸模型提供了更好的表达,并且人脸识别的错误率更低。
会考府成立于雍正元年(1723),裁撤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设立三年不到便被废止。它是一个掌握准驳一切钱粮奏销事物相关大权的特设机构,具有一定的监察审核大权。会考府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