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有部分学生不能做到积极举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经常用沉默来应对。长此以往,会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焦虑。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内外因进行分析入手,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三阶段的艺术应对方式,旨在打破课堂上出现的消极沉默现象。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 消极沉默 成因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76
Passive Silence Breaks the Ice Skillfully, "Blocking the Heart Wall"
Becomes "Connecting the Heart Corridor"
——On the causes of passive silence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 and its artistic response
XU Yuhua
(Xinghui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5)
Abstract In the English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some students can't raise their hands actively,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often respond with silence. In the long run, it will lead to these students' learning anxiet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the passive silence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and aims to break the negative silence in the classroom through the three stages of artistic respons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 passive silence; cause; effective strategy
消极沉默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较为常见,不少师生把它看成课堂知识学习的拦路虎。但笔者认为消极沉默并不是一直只表现为问题,如果我们能艺术性的应对,将师生关系破冰重建,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得到身心成长,真正做到“堵心墙”变为“连心廊”。笔者对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相应的艺术应对策略。
1 小学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
1.1 内因
1.1.1 缺乏自信,害怕错误
由于部分学生本身对自己不够自信,更侧重于死记硬背的习得技巧,但一旦遇见需要创新思维回答的问题,大家更愿意选择沉默来逃避问题。
而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一则他们害怕回答错误,被同伴们嘲笑和师长训斥,二则他们感觉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因此宁可闷声不语。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原动力不断下降,上课时常常发呆,走神,用无声的对抗来面对英语学习。
1.1.2 从众心理,交际焦虑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有些同学本来很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当看到其他同学都没有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选择跟其他同学一样“沉默是金”。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交际焦虑而不敢交流。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是在即将或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对英语产生的强烈感受和内心体验。此时的学生不再保持正常的学习状态,焦虑程度越高,越不敢开口,不愿开口。
1.2 外因
1.2.1 提问技巧单一,操练形式枯燥
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多数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例如在上海版牛津英语5BM4U2的story time “The giant’s garden”学习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回答: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giant?
这样的提问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乍一看到这样的提问,会很茫然。当他们在课文文本中仔细寻找时,由于没有教师前期问题的铺垫描述,很难深入找到文本的核心思想,碰见这样的提问,学生脱离了文本,无法深入思考,只能选择停止思考,做课堂中的“透明人”。
再比如,笔者在执教一节绘本课时,也曾遇到相应的困惑,笔者一开始直接呈现了一幅两个小朋友趴在墙头的照片,让学生马上回答:What do they want?几乎整个班级都是沉默的,因为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对问题的考虑不够成熟,而当学生没有很好的预习该文本的时候,几乎很难猜出后续的发展情节,实际上这个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学生答不上来,所以无一例外选择沉默。
1.2.2 文化观念影响,课堂环境感染
我国自古崇尚“以和为贵”,中国学生更倾向于聆听教师的解读,而很少像西方学生那样和教师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在中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里,对沉默是一直是持有肯定态度,认为沉默便代表了尊重,理解,谦虚等。 课堂中的消极沉默现象也往往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整体的氛围往往能影响到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如今,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公办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基本保持在五十人左右,师生很难做到真正能够的大面积大规模地有效沟通,互动交流,尤其是后排的学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无法面面俱到的顾及到,这部分学生由一开始的走神,到后面的越来越跟不上节奏。这种授课方式、班级数额限制了部分学生有效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这部分同学也就慢慢地变成了课堂中的“沉默者”。
2 艺术应对消极沉默现象的有效策略
2.1 课前:预习得当,增加师生情感连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的前奏,预习的有效性直接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挂钩,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要从预习的状态切入,化“消极”为“积极”,促进英语学习的提质增效。
預习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去铺垫,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差异化;第二,教师要跟注重预习内容的量化标准和实效功能,要注意在设计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以笔者曾布置过的预习作业为例,教学内容是上海版牛津英语2B“Eating and drinking”一课,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关于饮食的形容词和名词,笔者利用了翻转课堂的预习形式,事先让学生观看了一个关于苏州美食的视频,让他们学习并跟读其中出现的陌生词汇。然后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让学生周末去苏州老街山塘街设身处地走一遍,让学生对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熟悉起来,感同身受才能更有表达的欲望,在身临其境中知晓美食的做法、味道、颜色等,并做好相应记录,使整个英语预习更加贴近生活,有利于充分的感知,增强记忆,等到了英语课堂上,学生争相举手,想表达分享自己在调查中得到的信息与观点。
2.2 课中:小组合作,导入生活化学习情境
小组合作需要教师分工有序,将教学内容细化,提高组员的表达几率。例如笔者曾执教过一节三年级的绘本阅读课“The odd pet”,教授的内容是关于一只奇特的宠物,最后要求用We have a pet.It is...(形容词),It can...(能力表达),It has...(器官或物品)等句式进行小组表演,达到灵活运用句型、高效语用输出的目的。
考虑到每位同学的阅读能力有所不同,笔者事先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A,B,C三个层次,再将全班分为六人一组,共八组,在每组中按照“A+A+B+B+C+C”的方式排列组合。在小组竞争回答问题中,有个环节是让学生将人物与所拥有的的宠物进行配对,绘本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四种动物的表达方式,还有语法中较难的has三单问题,单复数问题,极容易弄错,笔者让A层学生率先做出示范,B层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由C层学生根据前者的示范模仿表达,C层的同学始终能在同伴的鼓励下发言,而B层次的同学也可以在相互补充中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在合作交流中,每个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表达,让“消极沉默”无处可躲。
在最后的分享成果环节中,让同学们分组展现自己组的“萌宠秀”,小组成员从逼真的道具,到生动的表演,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成长,发散性的思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此时的英语课堂仿若注入了一泉良性的循环流动的活水。教师不再生拉硬拽带着学生学,学生更乐意自主快乐探究,“消极沉默”的枷锁慢慢被打开。
而生活化情境的导入,则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实现语言生活化再扩展,将学习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真正做到人人有话题可讲,个个有内容可说。笔者在执教《江苏牛津小学英语2A》 Unit 5 At a snack bar 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杨玲过生日的情境,一开始通过一首喜闻乐见的儿歌来导入到新授,并导入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们进行快闪的词汇操练游戏。笔者将教室挂满了生日气球与彩带,创设了浓厚的生日氛围,接着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将本节课所教授的单词实物juice,yogurt,candwiches,tarts,cupcakes装入四个食品袋中,学生通过”闻尝摸听”多种感官进行猜测,习得新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熟练操练了句型:Have some juice , please. Thank you.这种做法既活化了教材文本,也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旧知,为有效习得做好了认知铺垫,教学因此富有了生命张力,原本的“消极沉默”课堂一去不复返。
2.3 课后:反馈沟通,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课后也要与学生多反馈沟通,多多鼓励学生表达。尤其是在和学生交流中,如果教师自己能用到一些新句型也不要回避,教师的展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教者在与学生平常问好的时候,学生通常最普遍的反应是直接沉默回避掉或者匆匆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于是教者想了一个办法,平时打招呼就配合着手势回答:“Pretty good.”“Not bad.”“Very well.”等,学生发现老师会很多新奇的词语,而且听上去相当酷,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留意了这些英文表达方法,教者大力表扬了那些能活学活用的学生,结果不出一周,几乎全班学生都能在平常打招呼的时候,用四、五种不同的答案来回应“How are you?”这个问题了。
课堂中上要多使用鼓励性评价,课后要多用真诚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聊聊上一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困难在哪里,某些语法点的联系是否能熟练掌握等等,通过良好的话语沟通,消除同学生之间的隔阂,进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课堂过度沉默会干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输出和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效果,会动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心。英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课堂沉默现状,降低学习焦虑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打破这一沉默现象的重要性,找到内、外因,促进学生高质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也要充分认识到调节自身教学方法、巧妙构思教学内容等对促进学生积极动脑、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取早日将消极沉默从英语课堂的“堵心墙”变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连心廊”。
参考文献
[1] 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4).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 消极沉默 成因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76
Passive Silence Breaks the Ice Skillfully, "Blocking the Heart Wall"
Becomes "Connecting the Heart Corridor"
——On the causes of passive silence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 and its artistic response
XU Yuhua
(Xinghui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5)
Abstract In the English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some students can't raise their hands actively,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often respond with silence. In the long run, it will lead to these students' learning anxiet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the passive silence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and aims to break the negative silence in the classroom through the three stages of artistic respons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 passive silence; cause; effective strategy
消极沉默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较为常见,不少师生把它看成课堂知识学习的拦路虎。但笔者认为消极沉默并不是一直只表现为问题,如果我们能艺术性的应对,将师生关系破冰重建,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得到身心成长,真正做到“堵心墙”变为“连心廊”。笔者对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相应的艺术应对策略。
1 小学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
1.1 内因
1.1.1 缺乏自信,害怕错误
由于部分学生本身对自己不够自信,更侧重于死记硬背的习得技巧,但一旦遇见需要创新思维回答的问题,大家更愿意选择沉默来逃避问题。
而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一则他们害怕回答错误,被同伴们嘲笑和师长训斥,二则他们感觉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因此宁可闷声不语。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原动力不断下降,上课时常常发呆,走神,用无声的对抗来面对英语学习。
1.1.2 从众心理,交际焦虑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有些同学本来很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当看到其他同学都没有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选择跟其他同学一样“沉默是金”。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交际焦虑而不敢交流。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是在即将或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对英语产生的强烈感受和内心体验。此时的学生不再保持正常的学习状态,焦虑程度越高,越不敢开口,不愿开口。
1.2 外因
1.2.1 提问技巧单一,操练形式枯燥
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多数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例如在上海版牛津英语5BM4U2的story time “The giant’s garden”学习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回答: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giant?
这样的提问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乍一看到这样的提问,会很茫然。当他们在课文文本中仔细寻找时,由于没有教师前期问题的铺垫描述,很难深入找到文本的核心思想,碰见这样的提问,学生脱离了文本,无法深入思考,只能选择停止思考,做课堂中的“透明人”。
再比如,笔者在执教一节绘本课时,也曾遇到相应的困惑,笔者一开始直接呈现了一幅两个小朋友趴在墙头的照片,让学生马上回答:What do they want?几乎整个班级都是沉默的,因为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对问题的考虑不够成熟,而当学生没有很好的预习该文本的时候,几乎很难猜出后续的发展情节,实际上这个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学生答不上来,所以无一例外选择沉默。
1.2.2 文化观念影响,课堂环境感染
我国自古崇尚“以和为贵”,中国学生更倾向于聆听教师的解读,而很少像西方学生那样和教师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在中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里,对沉默是一直是持有肯定态度,认为沉默便代表了尊重,理解,谦虚等。 课堂中的消极沉默现象也往往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整体的氛围往往能影响到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如今,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公办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基本保持在五十人左右,师生很难做到真正能够的大面积大规模地有效沟通,互动交流,尤其是后排的学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无法面面俱到的顾及到,这部分学生由一开始的走神,到后面的越来越跟不上节奏。这种授课方式、班级数额限制了部分学生有效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这部分同学也就慢慢地变成了课堂中的“沉默者”。
2 艺术应对消极沉默现象的有效策略
2.1 课前:预习得当,增加师生情感连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的前奏,预习的有效性直接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挂钩,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要从预习的状态切入,化“消极”为“积极”,促进英语学习的提质增效。
預习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去铺垫,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差异化;第二,教师要跟注重预习内容的量化标准和实效功能,要注意在设计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以笔者曾布置过的预习作业为例,教学内容是上海版牛津英语2B“Eating and drinking”一课,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关于饮食的形容词和名词,笔者利用了翻转课堂的预习形式,事先让学生观看了一个关于苏州美食的视频,让他们学习并跟读其中出现的陌生词汇。然后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让学生周末去苏州老街山塘街设身处地走一遍,让学生对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熟悉起来,感同身受才能更有表达的欲望,在身临其境中知晓美食的做法、味道、颜色等,并做好相应记录,使整个英语预习更加贴近生活,有利于充分的感知,增强记忆,等到了英语课堂上,学生争相举手,想表达分享自己在调查中得到的信息与观点。
2.2 课中:小组合作,导入生活化学习情境
小组合作需要教师分工有序,将教学内容细化,提高组员的表达几率。例如笔者曾执教过一节三年级的绘本阅读课“The odd pet”,教授的内容是关于一只奇特的宠物,最后要求用We have a pet.It is...(形容词),It can...(能力表达),It has...(器官或物品)等句式进行小组表演,达到灵活运用句型、高效语用输出的目的。
考虑到每位同学的阅读能力有所不同,笔者事先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A,B,C三个层次,再将全班分为六人一组,共八组,在每组中按照“A+A+B+B+C+C”的方式排列组合。在小组竞争回答问题中,有个环节是让学生将人物与所拥有的的宠物进行配对,绘本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四种动物的表达方式,还有语法中较难的has三单问题,单复数问题,极容易弄错,笔者让A层学生率先做出示范,B层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由C层学生根据前者的示范模仿表达,C层的同学始终能在同伴的鼓励下发言,而B层次的同学也可以在相互补充中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在合作交流中,每个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表达,让“消极沉默”无处可躲。
在最后的分享成果环节中,让同学们分组展现自己组的“萌宠秀”,小组成员从逼真的道具,到生动的表演,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成长,发散性的思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此时的英语课堂仿若注入了一泉良性的循环流动的活水。教师不再生拉硬拽带着学生学,学生更乐意自主快乐探究,“消极沉默”的枷锁慢慢被打开。
而生活化情境的导入,则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实现语言生活化再扩展,将学习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真正做到人人有话题可讲,个个有内容可说。笔者在执教《江苏牛津小学英语2A》 Unit 5 At a snack bar 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杨玲过生日的情境,一开始通过一首喜闻乐见的儿歌来导入到新授,并导入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们进行快闪的词汇操练游戏。笔者将教室挂满了生日气球与彩带,创设了浓厚的生日氛围,接着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将本节课所教授的单词实物juice,yogurt,candwiches,tarts,cupcakes装入四个食品袋中,学生通过”闻尝摸听”多种感官进行猜测,习得新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熟练操练了句型:Have some juice , please. Thank you.这种做法既活化了教材文本,也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旧知,为有效习得做好了认知铺垫,教学因此富有了生命张力,原本的“消极沉默”课堂一去不复返。
2.3 课后:反馈沟通,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课后也要与学生多反馈沟通,多多鼓励学生表达。尤其是在和学生交流中,如果教师自己能用到一些新句型也不要回避,教师的展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教者在与学生平常问好的时候,学生通常最普遍的反应是直接沉默回避掉或者匆匆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于是教者想了一个办法,平时打招呼就配合着手势回答:“Pretty good.”“Not bad.”“Very well.”等,学生发现老师会很多新奇的词语,而且听上去相当酷,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留意了这些英文表达方法,教者大力表扬了那些能活学活用的学生,结果不出一周,几乎全班学生都能在平常打招呼的时候,用四、五种不同的答案来回应“How are you?”这个问题了。
课堂中上要多使用鼓励性评价,课后要多用真诚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聊聊上一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困难在哪里,某些语法点的联系是否能熟练掌握等等,通过良好的话语沟通,消除同学生之间的隔阂,进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课堂过度沉默会干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输出和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效果,会动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心。英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课堂沉默现状,降低学习焦虑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打破这一沉默现象的重要性,找到内、外因,促进学生高质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也要充分认识到调节自身教学方法、巧妙构思教学内容等对促进学生积极动脑、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取早日将消极沉默从英语课堂的“堵心墙”变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连心廊”。
参考文献
[1] 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