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何以令人震撼1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在历史上定格的瞬间都蕴藏着无尽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随着《白鹿原》的上演,槽运船工的号子声衍化而来的“老腔”拂去了尘封的面纱,撞人大众视野,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这种华丽的转身,不禁引起我们深深地思索:“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有人说,应对“后物欲时代”,更需保留传统之美,静守内心安定。“老腔”一声吼,震撼着从耳朵到心灵的每一个细胞,唤醒你沉溺于名利权势的灵魂,无论多么耀眼的都市霓虹灯,此时都黯然无光。正如《菜根潭》所言:“世人被荣利缠绕,动曰尘世苦海,却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樵讴谷答。”当名利的枷锁让人们不堪重负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老腔”拨开风尘,横空出世。以其硬朗坚韧的生命力唤醒现代人对传统之美的认识与体悟。陈道明在一节目中说:“文化也需要接力。”其实,“老腔”的表演者正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完成着一场文化的接力,这种超越功利的努力让我们再也无法视而不见。当我们在老腔声中寻得一方净土,从而对老腔文化产生敬重与捍卫之心时,传承与弘扬便不再是奢谈。如此,远离功利、唤醒生命的“老腔”怎能不让人心动?担当着文化接力重任的“老腔”,怎能不让人震撼?
  老腔是充满泥土气息的纯粹的草根文化,充斥着“很陕西”的味道。当老腔在大银幕上唱响,一股来自西北的热浪,席卷着黄沙滚滚而来,是陕北农民双脚踏在滚烫大地上的力量,是起满老茧、握着锄头的双手的力量,是从额前滚落的滴滴汗珠的力量,这力量融铸在陕北人的淳厚、俭朴之中,声由心生,有着被岁月沉淀后返璞归真的独特魅力。老腔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陕北的土地中孕育而生,从船夫的号子演变为一种正规的艺术形式,因其对当地民俗的描摹与叙说,老腔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大漠黄沙的风花雪月,坚毅刚强中的丝丝柔情,传递着民族精神永垂不朽的生命力,这样的老腔,岂能不让人震撼?
  然而,“老腔”之所以令人震撼,还不仅在此。
  其实,无论是颇受观众青睐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类电视节目还是《华阴老腔一声吼》一样的春晚节目,都不约而同地赋予了传统文化以创新元素,使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引起大众共鸣。若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文化,那么再光鲜的文化也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不以创新为方向的文化也终究只是在僵化的体制与形式中“戴着镣铐跳舞”的文化。老腔之所以能在现代文化市场引起巨大的响应,与其融入了鲜活的现代元素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在不改变文化精神之根本的前提下,不妨多点“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华阴老腔一声吼》正是将传统华阴老腔与美国现代摇滚乐相结合,刷新了现代人的艺术视听感。当老腔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掀开新的帷幕时,怎能不激荡人心,震撼寰宇?
  “老腔”,一株攒着万点翠绿的古木,蕴蓄着雄浑奔放的生命力,在传统与创新中生机勃发,疗救着现代人的精神萎缩,就像平地一声惊雷,震天价响,震醒了灵魂,催生了万物!
  [点评]本文整体上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是一篇上乘考场之作。1、文字流畅,功底深厚。从本文作者笔下流泻出来的文字富有质感,语言不拖泥带水,掷地有声,读来朗朗上口;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小作者有很强的写作功底,类似《菜根谭》这种经典作品的名句信手拈来,且不似堆砌,用得恰如其分,素材使用也不是陈词滥调,较为新颖;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本文采用较为经典的议论文结构,用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篇,用递进式的结构论证观点。第一自然段,抛出了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三自然段用并列的两个观点揭示“震撼”的原因,第四自然段提出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对前两个分论点的升华。最后一段。水到渠成,作出总结;3、立意深刻,思辨性强。本文以“老腔”为对象,提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对传统文化,作者不是一味的否定也不是一味的肯定,而是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传统文化。作者首先时“老腔”所具备的内在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老腔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仅是其本身的优秀,而是加入了创新元素。
其他文献
一  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在小镇的两座桥之间走来走去。有人给我推销一块五一碗的凉粉,有人让我买她新摘的青菜,我没有答应。  那天我看见嫂子在一家杂货店门口抹眼泪。当然我是走近了才看见她确实是在抹眼泪。  眼泪有时会摧毁一切,但那天我坚固如一座堡垒。我没有想要安慰她的心情。大概我在桥上走得太久,或者刚刚从桥上过来,那儿的河风把我吹得昏头涨脑,感官迟钝。  我硬邦邦地说,嫂嫂,你在哭什么?  这个人少找
期刊
敬爱的语文老师:  您好!  第一次而又是考场上给您写信,我很激动。  读作文材料时,我首先看到的是“语文学习…“语文素养”、“课堂有效教学”等几个熟悉的词语,便马上想到了您,想到了您的语文课堂。  因为有您,我爱上了语文;因为有您的语文课,我才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在此,我禁不住要说:谢谢您,我敬爱的语文老师!  回忆当初,我徜徉在数理化的海洋中感觉非常的惬意,似乎我的生活中除了那些数字和公式就什么
期刊
花儿与小草分享了小河的涓涓细流,便让满目绿色的田野多了几分芬芳;雄鹰与闪电分享了天空的壮美,便让浩瀚而平静的天空多了几分惊心动魄,尖刺与玫瑰分享了同一缕阳光,便让血红的玫瑰更代表了爱情的坚贞。懂得分享让花茶更香,情意更浓。  懂得分享,举手投足间,就让人与人的关系更融洽。  想必听人说过:“以前家中小孩共同吃一个苹果,虽然只是一口,便格外香甜。”现在就不同了。当然不同的不仅是苹果的品种的不同,更多
期刊
的确,当今阅读方式多元化了。纸质书要读,新媒体文献也可以读,我想阅读方式应该不止这些。  如果说青春需要一种素质,那么就需要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选择,或者运用那些锲而不舍的青春元素,登高望远人生的辽阔。在这些经过的风雨中,活出生活最朴素的意义和价值。  唐代诗唐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世间风景,用一种悲凉去解读,领悟到的只有感伤与灰暗,或者是悲哀与不堪,那心地的滋味,眼前
期刊
外公是一个退休的外科医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兴趣广泛。他喜欢和我父亲讨论希特勒的集中营和毛泽东的策略;喜欢和我简述鲁迅的百草园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喜欢和人争论到底是凤凰的山水好还是魔都的高端生活好。  外公家不大,他却硬是自己打了几个书柜,放上了书,把自己的卧室变成书房,为此他只好把自己的床搬到客厅里。小时候自己不喜欢听父母哕嗦,于是便会跑到外公外婆家,那会儿会缠着外公给我读书,一天,天气炎热,我推开
期刊
夜幕降临,月上柳梢头,繁星满目。书桌上零星地堆放着几本随意翻过的书,冰凉的月光钻过窗帘间隙撒在书本上,顿时白纸黑字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将我卷入不知名的世界……  正是晨光破晓,远山似有空蒙的钟声传来,有力地扣动睡眼惺忪之人的心扉,将人带入崭新美好的一天。  我漫步街头,一边呼吸着让人神清气爽的新鲜空气,一边颇为惊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只见街道两旁的凳子上,坐着不少“低头族”。他们神色闲适,似乎正低头
期刊
随着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容易进入大众的视野,而别人的生活也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最热衷于评价的内容。于我看来,他人的评价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自身可以做到的,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如何理解“知世故而不世故”呢?前一个“世故”。指的是熟习世俗人情习惯,第二个“世故”说的就是待人圆滑、不得罪人了。评价他人生活在如今也算得上是世俗人情了,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一两句评论:“
期刊
沈三怪不是明星、大腕,他是生活在世纪之交的普通农民,用他的话来说,是一个终生捧老牛屁股的泥腿子。两年前,他无疾而终,享年八十有六。沈三怪走了,却在村里留下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笑话。  据说上个世纪有一段时间中国农民的日子特别不好过,村里养鸡没有人家舍得自己吃的,不是留着生蛋,就是留着卖钱。可沈三怪那年养了几只鸡,首先宰了一只自家吃,然后才把其余卖了,供儿子交书杂费。村里人都说他不会过日子,他笑笑:“
期刊
经典小说《达芬奇密码》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曾说:“世界是一条数轴,大部分普通人是无理数,在数轴上找不到他的位置,只有小部分智者是有理数,他们不仅有精确的位置,更有沿数轴不断伸展的能力。”在我看来,这里的智者并非指智力超常的人,而是指那些敢于无言之处有话说,敢于无声之处奏新曲的人。  “有话长说,无话短说”是句老话,而今却有人提出新解:“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绝非偶然。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
期刊
2016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对全国各地作文试题的讨论却未落幕,为帮助广大考生探究命题规律,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探讨出一些新思路,本期特邀请一线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2016年全国各地作文试题进行全景透析,对2017年高考命题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试图给语文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可鉴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