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为招生发愁,因此,要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有效破解招生难题。对此,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用人导向,社会的舆论引导,职业学校本身必须创新理念,以新的理念指导招生工作。
一、树立以规范的管理促进招生工作的理念
生产科研单位非常重视管理工作,坚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效率。职业学校的各项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良好的管理同样能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效益。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相对较差,造成专业多、学业成绩不一,而且不少是后进学生,品德行为较差,给学校管理增加了许多困难。尽管这样,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职业学校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学校得到德、智、体、能全面进步和发展,为就业学到一技之长。学校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加强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就业的规范化管理,尽可能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本人个性,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加强学生就业后的跟踪管理,保持一定时期的联系和服务,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二、树立以卓越的教育质量促进招生工作的理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教育质量同样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根本前提。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在基层第一线工作,是工农劳动者的主体,数量需求巨大。目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部分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学校实验实习设施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职校生就业困难,就业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质量不放,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1)要大力推广使用国家规划的新教材,选用哪些适合专业特点,适应企业劳动者技能要求,与技术革新同步的教材,在教育内容上创新,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2)要实行教学改革,改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为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实物教学、实践操作教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集中力量办好1~2个骨干专业,办出特色,办出声誉,以专业优势带动学校发展,创建品牌学校。(3)要实行实习教学改革,建立广泛的校企联合办学,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推行对口培训、对口实习,边学习边实习,半工半读,把企业的技师请进来授课,把学生送出去实习,重点要把校内的基本实习课组织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校内掌握好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4)要加大培养和引进教师的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等多种途径,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特别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努力造就一支“双师型”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树立以良好的就业出路促招生工作的观念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成果检验和归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及其待遇与职业学校的生源形成了直接的关联,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以及就业后的待遇不高成为生源稀缺的一条主要原因。在组织教育教学和实习活动时,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到企业以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岗位需要,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创造经济效益,这样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待遇就会比没有经过职业学校培训的农民工进入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要把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贯穿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向市场办学,围绕市场办专业,抓好就业促招生。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职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供需见面会、人才洽谈会,定期发布人才信息,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提供便利条件,架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解决好毕业生找不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找不到真正对路的毕业生这种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学校要主动与企业联合办学,学校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培养人才,用人单位负责毕业生就业安置。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教育。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开设职业指导讲座、举办培训班和就业成果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当前,传统的就业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还根深蒂固,认为到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是就业,到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是就业。有些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好高鹜远,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服务行业和艰苦行业就业,择业思想不够现实。要注意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毕业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使职业学校改进和调整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已经就业的学生和成才典型,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塑造职业学校品牌,扩大职业学校招生。
一、树立以规范的管理促进招生工作的理念
生产科研单位非常重视管理工作,坚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效率。职业学校的各项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良好的管理同样能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效益。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相对较差,造成专业多、学业成绩不一,而且不少是后进学生,品德行为较差,给学校管理增加了许多困难。尽管这样,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职业学校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学校得到德、智、体、能全面进步和发展,为就业学到一技之长。学校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加强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就业的规范化管理,尽可能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本人个性,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加强学生就业后的跟踪管理,保持一定时期的联系和服务,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二、树立以卓越的教育质量促进招生工作的理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教育质量同样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根本前提。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在基层第一线工作,是工农劳动者的主体,数量需求巨大。目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部分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学校实验实习设施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职校生就业困难,就业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质量不放,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1)要大力推广使用国家规划的新教材,选用哪些适合专业特点,适应企业劳动者技能要求,与技术革新同步的教材,在教育内容上创新,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2)要实行教学改革,改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为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实物教学、实践操作教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集中力量办好1~2个骨干专业,办出特色,办出声誉,以专业优势带动学校发展,创建品牌学校。(3)要实行实习教学改革,建立广泛的校企联合办学,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推行对口培训、对口实习,边学习边实习,半工半读,把企业的技师请进来授课,把学生送出去实习,重点要把校内的基本实习课组织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校内掌握好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4)要加大培养和引进教师的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等多种途径,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特别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努力造就一支“双师型”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树立以良好的就业出路促招生工作的观念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成果检验和归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及其待遇与职业学校的生源形成了直接的关联,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以及就业后的待遇不高成为生源稀缺的一条主要原因。在组织教育教学和实习活动时,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到企业以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岗位需要,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创造经济效益,这样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待遇就会比没有经过职业学校培训的农民工进入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要把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贯穿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向市场办学,围绕市场办专业,抓好就业促招生。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职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供需见面会、人才洽谈会,定期发布人才信息,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提供便利条件,架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解决好毕业生找不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找不到真正对路的毕业生这种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学校要主动与企业联合办学,学校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培养人才,用人单位负责毕业生就业安置。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教育。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开设职业指导讲座、举办培训班和就业成果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当前,传统的就业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还根深蒂固,认为到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是就业,到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是就业。有些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好高鹜远,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服务行业和艰苦行业就业,择业思想不够现实。要注意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毕业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使职业学校改进和调整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已经就业的学生和成才典型,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塑造职业学校品牌,扩大职业学校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