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中的文物因其具有重要价值和不可再生的特殊属性,其保护工作历来是一个难题。基于此,本文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及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探讨。首先概括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而后通过列举现阶段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完善途径,以期为今后类似工作地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文物保护工作;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205-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园园.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分析与完善途径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5):205-207.
引言
文物是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于特定时代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极有参考价值,显然,文物理应得到全面地保护。作为典藏文物的重要单位,博物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对文物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博物馆如何在新时期开展行之有效地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概述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种类繁多,很多文物在发掘之前,就已经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期的环境侵蚀必然会对文物的原貌造成严重的破坏,要修复这些文物,就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和高超技巧的从业人员来进行,同时,也要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的适宜。为此,博物馆应当具备与馆藏文物相匹配的专业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应当对馆藏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方面了如指掌,能够对文物进行鉴别,并且能够营造安全和条件适宜的文物保存环境,避免文物发生遗失或因环境因素而再次受到侵蚀。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于这些文物独一无二且不可再生。因此博物馆必须对这些文物进行重点保护。专家学者通过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就能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博物馆的文物亦能给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如通过文物的形象来设计旅游纪念品等方式,不仅如此,人们还会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对文物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文物地保护意识[1]。
二、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一)文物陈列和保管环境方面的问题
当前,很多博物馆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更侧重于文物展览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文物保管方面的投入。由于文物本就已經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侵蚀,文物中的纸张、颜料和金属材料等结构已经非常脆弱,环境温湿度和光线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会导致其损坏程度加剧。显然,要确保这些文物长期维持原貌,就必须根据文物的材质,对文物的保管环境进行精确控制。但在博物馆忽视文物保管工作的情况下,文物所处的陈列设施和库房环境中就难免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文物进一步受到侵蚀,最终发生损坏,甚至损毁,这对于文物的研究和典藏来讲,无疑是严重的损失[2]。具体来看,一方面,在文物的陈列和展示过程中,一些陈列柜的质量较差,起不到对文物进行密封保护的作用,甚至一些陈列柜材质还会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而对文物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一些博物馆的库房环境缺乏温湿度的监控和调节设施,使得文物的储藏环境不够合理,长此以往,文物也必然会因环境因素而受到侵蚀。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薄弱
博物馆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是确保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基础,同时这也是实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有力支撑。具体来看,这些专业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和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多项能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却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馆内工作人员只负责照本宣科地进行文物讲解,对文物保护知识则知之甚少。除此之外,这些规模较小的博物馆普遍存在着闭门造车的情况,忽略各个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免处于因循守旧的境地,无法在工作中加以创新,也就更不可能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的提高[3]。
(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确保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护,防止遗失和损毁的情况出现,文物通常会经历一系列的流程才能得到妥善管理,这一流程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交接鉴定、入库、建档以及展示等一系列环节。原则上讲,在这些环节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博物馆的管理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文物种类和数量均显著增多,而文物的陈列展示和对外交流活动也更为频繁,在这一背景下,文物的工作流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够规范的问题,导致文物的完整性受到威胁[4]。以文物的出入库和文物运输方面为例,在这些环节中,经常会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而缺乏完善的防护措施,导致一些本应密封运输的文物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给文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而在对外展示环节中,也经常会因为各种意外事件而引发人为损坏。由此可见,博物馆在文物工作流程和文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仍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
(四)文物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不够先进
当前,仍有一部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理念没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对先进保护技术的有效应用。具体来看,一方面,一些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将文物保护等同于防范盗窃和人为损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更侧重于监控和安保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对文物的状态和所处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当文物老化变质时,往往不能得到及时处理,造成很多文物的无谓损失;另一方面,部分博物馆没有意识到在文物保管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使得馆藏资源、陈列设施和库房环境监测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地开展造成了制约。
三、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完善途径
(一)打造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 如上文所述,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是确保各类珍贵文物能够长期保持其原貌的关键基础。为此,博物馆必须意识到拥有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以达到这一目标。具体来看,首先,要招募文物修复方面的专业人员,并对已有的工作人员也进行此方面的专业培养,确保在文物开始损坏时,及时进行评估和修复方案的设计,尽快使文物恢复原貌;其次,博物馆应当招聘和培养文物保管和文物鉴定方面的专业人才,确保现有的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并且文物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也得到改进,以符合现阶段的实际工作需要;最后,博物馆还要积极引进管理与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以现代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服务模式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通过开展高水平的文物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公众对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文物的重要价值,以提升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这对于丰富博物馆的馆藏也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使得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
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是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文物保护方案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同时也需要加以有效地执行,如此才能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行之有效。以某县博物馆为例,近年来,其对于以往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具体来看,其在编写文物保护方案时,主要从文物保护权责关系、文物保护的基本流程和文物保护的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从该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结果来看,该方案对于指导各项文物保护工作地开展非常有效,值得其他博物馆进行参考借鉴[5]。
(三)升级硬件环境和设施
目前,很多博物馆由于资金不足和管理理念滞后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博物馆内文物的陈列保管的环境条件较差,经常会因环境作用而导致一些文物无谓损失。由于很多文物都不可再生且无法复制,为此,博物馆所在地的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当对博物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博物馆能够根据馆藏文物的实际情况来对硬件环境和设施进行针对性建设,如增加环境参数检测和控制的设备系统等。除此之外,博物馆自身也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要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物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进而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和设施,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在环境监测中运用数字传感技术
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对文物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历来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很多文物本身就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任何环境因素的微小变化都可能给文物的状态造成显著影响,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难题。为此,数字与信息技术应当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加以应用。事实上,虽然传统文物保护策略与数字技术看似毫无关联,但二者之间实际是可以进行有机融合的[6]。具体来看,可在重要文物附近布置一定量的数字传感器,实现对文物微环境的实时监测,并能够对环境监测结果加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就能够对温度和湿度等进行调节,确保这些重要文物得到更好保护。不仅如此,数字传感技术的应用,还为其他文物地保护措施提供了参考,确保所选用的文物保护措施更好符合文物的真实需求,实现更为精确的文物保护过程。
(五)合理进行文物的分类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且幅员辽阔。因此文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文物所适合地保护方式也各有不同,为此,必须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并对不同种类的文物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保护。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博物馆而言,这些博物馆文物数量和种类均较多。因此需要先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文物的分类,并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来负责不同类型文物地保护工作。为了确保文物保护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应当以文物保护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文物分类的基本标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物分类工作要和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措施并用才能确保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为此,要加强文物分类和文物保护两方面工作的联系性,使二者有机融合,避免出现各工作环节脱节的情况。
(六)对文物状态进行定期分析
长期以来,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都存在着一刀切的情况,对于不同的文物都采用单一的文物保护措施,这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也给文物保护工作的提高造成了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具备更多的创新思维,将分析文物状态的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当中来,制定好相应的文物状态评价标准。当文物状态发生变化后,博物馆应当及时对文物管理情况进行追查溯源,必要时还可启动追责机制。当博物馆能够对文物状态进行常态化分析之后,博物馆就可以更为及时地获取更详细的文物保护状态,使得博物馆可以具有方向性地开展相关工作,进而使得博物館可以主动进行一些保护工作,避免以往的被动工作状态。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亦有着重要推进作用。
(七)加强文物安全防范措施
博物馆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优化创新,重点是提升安防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确保安全防范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来看,首先,博物馆应当注重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可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措施,并辅以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工作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其次,要加强对博物馆工作人员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展开应急处理,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博物馆要完善操作预案和应急处理方案,并定期开展演习,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应对。
(八)完善文物安全保障规章制度
要完善文物安全保障规章制度,首先就要从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入手,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安全保障制度。首先,要做好安全隐患的详细排查,并将管理责任逐步细化落实到个人,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完善问责制度,避免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并需要对整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最后,要对管理步骤加以完善,由于管理步骤颇为复杂,包括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账、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和注销等多个环节。因此管理步骤也应当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当中,并重视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因为管理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提高工作人员地保护意识
人的因素始终是一切工作中的最关键因素,由于文物的特殊性,使得文物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工作人员面临这种诱惑,难免有人内心会受到迷惑而做出不当行为。为此,博物馆应当重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进而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现阶段,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博物馆和有关部门都需要对此予以重视,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要根据当前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组建专业人才队伍,选用科学合理的多元化保护方法,并加强评价和监督过程,实现对文物的全面保护,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为文化事业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海燕.分析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9(4):133.
[2]李艳阳.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方法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113-115.
[3]韩莫菱.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及未来管理趋势[J].收藏界,2019(5):102.
[4]钟媛.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艺术品鉴,2019(24):3-4.
[5]田媛,文晓丽.浅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0):27 47.
[6]吴茜,肖晏夏.论信息时代下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的分析研究[J].文物世界,2019,150(1):74-76.
作者简介:刘园园(1981-),女,滑县,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文物保护工作;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205-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园园.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分析与完善途径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5):205-207.
引言
文物是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于特定时代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极有参考价值,显然,文物理应得到全面地保护。作为典藏文物的重要单位,博物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对文物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博物馆如何在新时期开展行之有效地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概述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种类繁多,很多文物在发掘之前,就已经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期的环境侵蚀必然会对文物的原貌造成严重的破坏,要修复这些文物,就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和高超技巧的从业人员来进行,同时,也要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的适宜。为此,博物馆应当具备与馆藏文物相匹配的专业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应当对馆藏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方面了如指掌,能够对文物进行鉴别,并且能够营造安全和条件适宜的文物保存环境,避免文物发生遗失或因环境因素而再次受到侵蚀。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于这些文物独一无二且不可再生。因此博物馆必须对这些文物进行重点保护。专家学者通过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就能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博物馆的文物亦能给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如通过文物的形象来设计旅游纪念品等方式,不仅如此,人们还会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对文物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文物地保护意识[1]。
二、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一)文物陈列和保管环境方面的问题
当前,很多博物馆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更侧重于文物展览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文物保管方面的投入。由于文物本就已經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侵蚀,文物中的纸张、颜料和金属材料等结构已经非常脆弱,环境温湿度和光线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会导致其损坏程度加剧。显然,要确保这些文物长期维持原貌,就必须根据文物的材质,对文物的保管环境进行精确控制。但在博物馆忽视文物保管工作的情况下,文物所处的陈列设施和库房环境中就难免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文物进一步受到侵蚀,最终发生损坏,甚至损毁,这对于文物的研究和典藏来讲,无疑是严重的损失[2]。具体来看,一方面,在文物的陈列和展示过程中,一些陈列柜的质量较差,起不到对文物进行密封保护的作用,甚至一些陈列柜材质还会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而对文物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一些博物馆的库房环境缺乏温湿度的监控和调节设施,使得文物的储藏环境不够合理,长此以往,文物也必然会因环境因素而受到侵蚀。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薄弱
博物馆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是确保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基础,同时这也是实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有力支撑。具体来看,这些专业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和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多项能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却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馆内工作人员只负责照本宣科地进行文物讲解,对文物保护知识则知之甚少。除此之外,这些规模较小的博物馆普遍存在着闭门造车的情况,忽略各个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免处于因循守旧的境地,无法在工作中加以创新,也就更不可能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的提高[3]。
(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确保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护,防止遗失和损毁的情况出现,文物通常会经历一系列的流程才能得到妥善管理,这一流程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交接鉴定、入库、建档以及展示等一系列环节。原则上讲,在这些环节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博物馆的管理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文物种类和数量均显著增多,而文物的陈列展示和对外交流活动也更为频繁,在这一背景下,文物的工作流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够规范的问题,导致文物的完整性受到威胁[4]。以文物的出入库和文物运输方面为例,在这些环节中,经常会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而缺乏完善的防护措施,导致一些本应密封运输的文物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给文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而在对外展示环节中,也经常会因为各种意外事件而引发人为损坏。由此可见,博物馆在文物工作流程和文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仍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
(四)文物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不够先进
当前,仍有一部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理念没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对先进保护技术的有效应用。具体来看,一方面,一些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将文物保护等同于防范盗窃和人为损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更侧重于监控和安保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对文物的状态和所处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当文物老化变质时,往往不能得到及时处理,造成很多文物的无谓损失;另一方面,部分博物馆没有意识到在文物保管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使得馆藏资源、陈列设施和库房环境监测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地开展造成了制约。
三、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完善途径
(一)打造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 如上文所述,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是确保各类珍贵文物能够长期保持其原貌的关键基础。为此,博物馆必须意识到拥有专业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以达到这一目标。具体来看,首先,要招募文物修复方面的专业人员,并对已有的工作人员也进行此方面的专业培养,确保在文物开始损坏时,及时进行评估和修复方案的设计,尽快使文物恢复原貌;其次,博物馆应当招聘和培养文物保管和文物鉴定方面的专业人才,确保现有的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并且文物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也得到改进,以符合现阶段的实际工作需要;最后,博物馆还要积极引进管理与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以现代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服务模式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通过开展高水平的文物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公众对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文物的重要价值,以提升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这对于丰富博物馆的馆藏也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使得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
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是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文物保护方案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同时也需要加以有效地执行,如此才能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行之有效。以某县博物馆为例,近年来,其对于以往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具体来看,其在编写文物保护方案时,主要从文物保护权责关系、文物保护的基本流程和文物保护的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从该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结果来看,该方案对于指导各项文物保护工作地开展非常有效,值得其他博物馆进行参考借鉴[5]。
(三)升级硬件环境和设施
目前,很多博物馆由于资金不足和管理理念滞后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博物馆内文物的陈列保管的环境条件较差,经常会因环境作用而导致一些文物无谓损失。由于很多文物都不可再生且无法复制,为此,博物馆所在地的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当对博物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博物馆能够根据馆藏文物的实际情况来对硬件环境和设施进行针对性建设,如增加环境参数检测和控制的设备系统等。除此之外,博物馆自身也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要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物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进而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和设施,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在环境监测中运用数字传感技术
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对文物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历来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很多文物本身就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任何环境因素的微小变化都可能给文物的状态造成显著影响,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难题。为此,数字与信息技术应当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加以应用。事实上,虽然传统文物保护策略与数字技术看似毫无关联,但二者之间实际是可以进行有机融合的[6]。具体来看,可在重要文物附近布置一定量的数字传感器,实现对文物微环境的实时监测,并能够对环境监测结果加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就能够对温度和湿度等进行调节,确保这些重要文物得到更好保护。不仅如此,数字传感技术的应用,还为其他文物地保护措施提供了参考,确保所选用的文物保护措施更好符合文物的真实需求,实现更为精确的文物保护过程。
(五)合理进行文物的分类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且幅员辽阔。因此文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文物所适合地保护方式也各有不同,为此,必须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并对不同种类的文物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保护。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博物馆而言,这些博物馆文物数量和种类均较多。因此需要先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文物的分类,并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来负责不同类型文物地保护工作。为了确保文物保护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应当以文物保护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文物分类的基本标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物分类工作要和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措施并用才能确保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为此,要加强文物分类和文物保护两方面工作的联系性,使二者有机融合,避免出现各工作环节脱节的情况。
(六)对文物状态进行定期分析
长期以来,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都存在着一刀切的情况,对于不同的文物都采用单一的文物保护措施,这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也给文物保护工作的提高造成了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具备更多的创新思维,将分析文物状态的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当中来,制定好相应的文物状态评价标准。当文物状态发生变化后,博物馆应当及时对文物管理情况进行追查溯源,必要时还可启动追责机制。当博物馆能够对文物状态进行常态化分析之后,博物馆就可以更为及时地获取更详细的文物保护状态,使得博物馆可以具有方向性地开展相关工作,进而使得博物館可以主动进行一些保护工作,避免以往的被动工作状态。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亦有着重要推进作用。
(七)加强文物安全防范措施
博物馆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优化创新,重点是提升安防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确保安全防范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来看,首先,博物馆应当注重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可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措施,并辅以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工作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其次,要加强对博物馆工作人员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展开应急处理,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博物馆要完善操作预案和应急处理方案,并定期开展演习,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应对。
(八)完善文物安全保障规章制度
要完善文物安全保障规章制度,首先就要从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入手,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安全保障制度。首先,要做好安全隐患的详细排查,并将管理责任逐步细化落实到个人,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完善问责制度,避免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并需要对整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最后,要对管理步骤加以完善,由于管理步骤颇为复杂,包括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账、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和注销等多个环节。因此管理步骤也应当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当中,并重视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因为管理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提高工作人员地保护意识
人的因素始终是一切工作中的最关键因素,由于文物的特殊性,使得文物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工作人员面临这种诱惑,难免有人内心会受到迷惑而做出不当行为。为此,博物馆应当重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进而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现阶段,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博物馆和有关部门都需要对此予以重视,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要根据当前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组建专业人才队伍,选用科学合理的多元化保护方法,并加强评价和监督过程,实现对文物的全面保护,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为文化事业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海燕.分析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9(4):133.
[2]李艳阳.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方法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113-115.
[3]韩莫菱.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及未来管理趋势[J].收藏界,2019(5):102.
[4]钟媛.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艺术品鉴,2019(24):3-4.
[5]田媛,文晓丽.浅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0):27 47.
[6]吴茜,肖晏夏.论信息时代下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的分析研究[J].文物世界,2019,150(1):74-76.
作者简介:刘园园(1981-),女,滑县,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