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施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天上雷声大作,地下涛声依旧。”推行新课改三年来,还有不少学校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期末一考定优劣”。并且这样的评价,只包括智育,不包括德育及其它各育,实属片面评价。假如说,某初三学生在升高中考试中,分数比较好,即使行为表现很差,也能顺利到高中就读,这样录取新生,未免不合理。在初中学校读书的其他学生,看到已毕业学生中行为表现很差者,只要成绩达到录取线,就能进入高中,会产生不良效应:只看重考试成绩,不注重行为表现。由于形势所迫,学校为了应试,也只好走重智轻德的片面办学之路,而且忽视了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育,能否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否体现“为了学生的一切”,值得深思。
  求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知识,也是为了学做人。一个学生应全面发展,其中以德育为首要,以智育为主导。社会用人,也需德才兼备。古言说得好,“德者,才之帅也。”近年来,在学校工作中,道德建设成了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德育,而应让其与升学考试挂钩。
  德育工作,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之外,更重要、更经常的还在于团队活动中、班会中以及平时对学生行为表现的矫正上。对学生行为表现的矫正,应采取思想引导和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办法。就思想引导来说,可用讲名人成才的故事、读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针对实际现象讨论利害关系等方法。就制度约束来说,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德育积分制度。例如,对每个学生,设定80分为基本分,然后拟定加分的项目及标准、扣分的项目及标准。加分的项目指好人好事项目,包括争得荣誉、捐献钱物、勇挑重担、帮助别人、拾金不昧等,加分标准是每次4分。扣分的项目指违纪犯规项目,可分一般错误和严重错误。一般错误包括迟到早退、漏交作业、抄袭作业、违犯纪律、不讲卫生、拖欠收费、不带劳动工具、损坏财产、不讲文明、拒绝接受任务、逃课、不负责任、参加赌博、沾染烟酒、说谎骗人等,扣分标准是每次2分;严重错误包括旷课、打架、偷盗、喝醉酒、顶撞老师等,扣分标准是每次6分。每周根据学生表现,做好加、减分记录,期末时算出最终分,作为全学期的德育成绩。
  智育评价项目,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以及预习、复习状况。下面分别谈谈后三种。
  一是课堂表现评价。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为若干项目,定出评分标准,学期中、末结合其实际表现,分别评出分数,然后汇总。见下表:
  


  二为作业质量评价。不论是哪个学生的哪一种作业,每次根据正确程度和书写情况等,确定好、中、差等级,分别评3分、2分、1分。到学期末,把每种作业的分数累计起来,再把各种作业的累计分相加,就是这个学生在全学期的作业得分。某一次谁如果未交作业,这一次他就没有作业分。
  三是预习复习评价。这项评价包括晨读、早自习、空堂、下午自习几种状态下的表现。根据学生在这几种状态下的表现定出评分标准,针对其在实际中珍惜时间、遵守纪律、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情况,评出分数。期中、末各搞一次,再汇总。见下表
  


  这样,一个学生一学期的成绩,主要由两大块组成,分别是德育成绩和智育成绩。智育成绩又由四小块组成,分别是课堂表现成绩、各科作业成绩、预习复习成绩和期中末考试成绩。学期末的总成绩应是以上五种成绩的和。招生学校在录取新生时,不应只看统考成绩,而应根据学期末的总成绩确定优劣,如此录进去的新生,就是品学兼优者。假如说,某初三学生升学考试成绩较好而行为表现很差,他的总成绩肯定比较低,可能被拒之门外。未毕业的学生看到这种结果,就会注重全面发展,再不会走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之路;教师工作、学校工作也可能真正体现出“为了学生的一切”,再不是只为了学生的考分。
  如此评价学生,既重视了德育,又重视了智育;既重视了平时表现,又重视了最后考分。可以说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全程评价,完全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评价要求。这种评价办法,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平时修养;能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平时矫正;能有效避免师生心理中重智轻德的片面思想和行为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做法;也给招生学校的录取工作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依据。它更加重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实现新课改的目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然,这种评价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足之处难以避免,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遇到的困难,不断修改,逐渐完善,使其日趋合理。
其他文献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当今的学校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智力测验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活动当中表现为学生以测验为本位地去学习,以一门学科的成功与否来预测自己未来能否成功。这种狭隘的教育观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学校当中能够在学习方面取得成功的学生毕竟只占一小部分,难道就只有这么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取得成功吗?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
期刊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生硬死板,虽然他们的知识很渊博,课堂中的知识容量也很大,可同学们对他们的说教和所提的问题毫无兴趣。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假如主导者妙用课堂语言,适时点拨,激活思维,就会让学生自觉地行动起来、参与其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那么,怎样引导和点拨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呢?    一、妙用赞美,点化思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
期刊
伴随语言包括副语言(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和身势语言(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美国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谈话,35%的内容是靠单纯语言表达,65%是靠伴随语言表达。可见,讲话者的伴随语言是多么重要,它的表情达意作用是多么巨大!还有一份材料说,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这又从听者的角度告诉我们伴随语言的重要性。  可见,要让
期刊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重要的教学内容。学习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如何走出一条新课程理念下诗歌教学的新路子呢?    一、对话——让心灵与诗歌亲密接触    教育的发展呼唤“对话”精神。通过对话,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的感悟,让书真正活起来。如教学《游园不值》,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境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
期刊
我们知道,体育课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学生在体育课上“身顺心违”和“厌烦”情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体育教材“学完丢光”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引导学生摆正上课态度,比较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呢?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一、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从心理
期刊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在双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和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思维的方式各有千秋,在错误中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
期刊
人们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写,而忽略了读。读是用眼睛来写,写就是用笔来说,说与写是输出信息,读与听是获取信息。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见得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一、阅读要讲究大容量、多渠
期刊
研究性学习始于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观念模糊、认识不清的问题。本人就这些问题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背景、意义等问题作简单阐述。    一、背景    1977年~2004年,我国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28年,就其特征而言,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恢复高考后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当时的理念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一、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思想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首先我们要理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