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呻吟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社会,人心浮躁,在人生价值的拼搏中,能让自己在喧嚣的尘声里静下心来品读前人的思世哲语,不失为一次难得的心灵洗涤。偶捧一卷古旧的《呻吟语》,如一杯茗香在手。
  《呻吟语》是明代儒哲吕坤的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著作。吕坤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 在这部着作中,吕坤评时弊,探人生,思宇宙,求事理,言短意精,警句妙语。其心得体会与见解,于当今世人颇有借鉴。
  吕坤言:“吾人之病大都相同,子既志之矣,盍以公人!”比如书中写道:“见利向前,见害退后,同功专美,于己同过,委罪于人,此小人恒态,而丈夫之耻行也。”而文中所述之行端,千百年来在人性中又有多少改变?
  “真机真味要涵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所以圣人无言。一犯口颊,穷年说不尽,又离披浇漓,无一些咀嚼处矣。”世人皆醉,唯我独醒,这不是一个入世哲者的积极人生态度。于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下这些病时疾痛语,以醒世人和后来。
  《呻吟语》和《菜根谭》一样,是用随笔语录的方式写成,博宗百家,通其大意,穷其旨趣,而自得为宗。正如吕坤自称:“不儒不道不禅,亦儒亦道亦禅”。书中很多段落都有警句的性质,集寓言性、文学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身,读之动人性情,令人惊醒。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今之学者,将个浮躁心观理,将个萎靡心临事,只模糊过了一生。”当今芸芸众生,难道不也是因为浮躁和萎靡,在匆忙中失却生活的思考,在挫折和迷茫中庸碌人生吗?“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做热闹人,说孟浪语,岂无一得?皆偶合也。”我们夸夸其谈,自以为是,以为看破了尘事,懂得了人生的一些道理,但是,我们若不能让日夜奔波的步履稍作停歇,做一回“静者”,我们所谓的一得,也不过是偶合。
  “使气最害事,使心最害理,君子临事,平心静气。”看惯了意气用事,见多了尔虞我诈,听多了争争吵吵,闻多了唯利是图,事到临头,有多少人还能平心静气?那种“处事先求大体,居官先厚民风”“临义莫计利害,论人莫计成败”的君子之风,真是越来越受人景仰。
  “不怕在朝市中无泉石心,只怕归泉石时动朝市心。”在尘嚣中能做到静心思过、禅悟生活,怕也并不是十分艰难之事。只是我们有“泉石心”而无“归泉石”之行,因为我们挟裹在欲望的洪流中已不能自己,哪里还有“归泉石时动朝市心”的可能。在朝市中挣扎与倾轧,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最好的搪托,甚至连伤痛也无暇呻吟了。
  人世本就是一部大书,谁也不能说完全读懂了它,正因为不懂,所以才有茫然失措,才有傷疼疾痛,所以才有呻吟之病语。《呻吟语》让我们洞见一个具有敏感心灵的古人情怀,听见他面对这攘攘尘世的困惑、苦悲和忧郁发出的呻吟。而这呻吟之语,可否让我们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审视一下自己的灵魂?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一、陆 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袁 枚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自署“随园”联。集晚唐
期刊
金庸先生为代表的武侠作者们构筑的侠义江湖,这个江湖,启蒙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和惩恶扬善的心性。  这个侠义江湖,是金庸先生跌宕半生后的温柔写意,是市井人情、民族血气、善恶嗔痴、爱恨情愁等一切人类情感的艺术载体,是立于洪荒之中的真章,铭记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又是一种心灵的归宿原乡,因为“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宇宙之间,星斗明灭,生死必然,江湖故事里的萧郎坠崖,江湖故事外的大师长逝,都令人痛惜。
期刊
黄蓉:“你穆念慈阿姨品貌双全,实是一位难得的好女子,只因误用了真情,落得这般下场。”  郭襄道:“妈,她是没法子啊。她既喜欢了杨叔叔,杨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喜欢到底。”  ——《神雕侠侣》  风陵渡口之后,有一回黄蓉与女儿谈心,就用到了“误用真情”四个字。这实在是那一场见证里,最为疼惜的评价。  他们谈论的对象是穆念慈,她原本不姓穆,也不姓杨。但是她究竟姓什么,竟也无人追究。  她的人生是从一
期刊
金庸先生逝世之日,襄阳古城墙上一颗颗烛火他点亮。襄阳以一城烛光悼念这位平生未到襄阳,却最爱用笔墨描写襄阳的侠士文豪。襄阳之所以在金庸著作中着墨如此之重,与他笔下的一个江湖人物密不可分,他就是我们都熟知的靖哥哥——郭靖。靖哥哥与蓉儿的故事早已广为人知,但郭大侠与襄阳的故事,让人看到的则是另一面的郭靖。  《射雕英雄传》开篇,郭靖是个出生伊始名字里就铭刻着国难,家庭又经历灭顶之灾的婴孩。背负国仇家恨,
期刊
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  鴛鸯有耦春蚕若,白马鞍边笑靥生。  ——金庸《凉州积翠楼题词 余鱼同》
期刊
夜深了,很多人的梦才醒来。多少中国人做的江湖梦,都在这一个晚上交织在了一起,一时间,梦境里人来人往,游人若织。  但江湖终归就是江湖,无论是金庸笔下的儿女情长,还是古龙嘴里的快意恩仇,那些因笔者逝去而更为鲜活的人物灵魂们,一下子便陡然出现在眼前。让我一直在想,如果金庸是客,那么他会是怎样的存在。  他的笔耕让那些见不得撕杀的人消声匿影,偶而路过小肆,还是会捎碗醇酒安静地坐下来暖暖家乡的胃。他是这片
期刊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不仅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
期刊
有情饮水饱  波澜壮阔的江湖  有义气,有豪情,有壮志  更有脉脉温情  独属于金庸世界的脉脉温情  什么是情?  是或浓烈,或婉转,或黯然的爱情  是绝情谷下的十六年等待  是四女同舟何所望的犹豫  是塞上牛羊空许约的遗憾  是襄阳城楼上多年的相守  是那句“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  什么是情?  是或温暖,或慈悲,或含泪的亲情  是花船后的一哭  是鐵枪庙的记恨  是石清伉俪的多年寻
期刊
金庸本名查良镛,动荡的时局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童年生活。唐宋以来,海宁查家就是名门望族,有着“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美誉,可是世事难料,经过“江西科场案”和“丹阳惨案”两次重大变故,查家虽风光不再,但依旧富甲一方,使他度过了无忧无虑、书香飘逸的童年时光。  1931年,查良镛已经七岁了,他的父亲查枢卿把他送入了龙山小学堂,毕业后考入了嘉兴中学,安宁的日子没过多久,日军在杭州登陆,嘉兴即将沦陷,
期刊
金庸先生曾为《金庸小说的男子》一书作序,写道——  “正如汉唐之后佛法和道家思想盛行,中国人的思想也为之一变,佛道的出世和儒墨的入世并行。中国一般知识分子年轻时积极关心世务和大众,以天下为已任,当在现实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有的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有的不免趋于遁世与消极。”“我在三十岁稍过后开始写武侠小说,所描写的男主角为数众多,个性和遭遇颇为繁复……结局如何,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基本个性而发展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