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向改革要质量,用改革求公平,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这是西陵教育人的坚定信念。做区域教学改革的领航人,让改革成为助推新时代西陵教育发展的强大引擎,这是西陵教育管理人的坚定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人民群众所期望的教育质量和满意度从哪里来?一是生源质量,二是教师队伍,三是校长水平。有教无类,生源别无选择,把每一所优质学校办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关键在于校长、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西陵区改革教师交流制度,将符合条件的239名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全部纳入数据库,拟在三年内全部交流到位。今年暑期,已有112名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校际交流,交流面达到47%,骨干教师校际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得到全面扭转和明显改善,缓解了“择校热”的局面。扎实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区29所局属中小学的1728名在编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公开竞聘上岗,其中121人跨校上岗,14人转岗,6人辞职。目前,上岗人数中,专任教师比例由改革前的87.5%上升到改革后的90.2%。實现了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因人设岗”向“因事设岗”,“以岗求人”向“以岗聘人”,“要我上岗”向“我要上岗”的“四大转变”,教师队伍活力显著增强。
全面畅通教师专业荣誉发展通道。西陵,有着教师成长的广阔天地,只要有追求,就有上升的通道。我区制定并完善《西陵区教师专业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教师专业荣誉,构建从入职到名师的梯级成长体系,打通“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西陵名师→特级教师”的晋升通道,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目前,已拥有国家、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9名,湖北名师5名,特级教师5名,宜昌名师36名,宜昌杰出校长4名。
全面完善教师培养和保障体系。区教育局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与区教科院合署办公,依托专业优势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下一步,全区教育系统将人人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分层次、分类别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制定具体发展举措,对标定位不断发展。根据个人成长需求,精准施策、高端引领、分类分岗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以“学术积分 质量监测”促骨干教师成长;以“名校跟岗 片区实践”促后备干部成长;以“教育联盟 精准督导”促优秀校长成长。在继续确保教师待遇和各项保障落实的基础上,打造整体繁盛、群星璀璨的西陵名师名校长队伍。
坚持“面向未来”的理念,开辟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教育是着眼未来的事业,没有对未来的准确把握,优质教育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我们所理解的“优质均衡”是优质前提下的均衡,即在更优质更现代的轨道上寻求均衡。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在西陵区,学校校舍维修、改扩建工作每年被列入区委、区政府惠民实事之一。2018年全区投入2.2亿元,对30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教学空间翻新建设,共有项目44个。多年来,西陵区小学班额平均45人,初中平均40人,通过每年整体改扩建一所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招生制度改革等方式,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建设智慧教学空间。西陵区开展智慧教育五大行动,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逐步落地落实:一是建成“西陵云学堂”(智慧教育云平台),日常教学、班级管理、网络研修、教学管理等智慧教育常态化运行。二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一批智慧学习终端、智慧教室、数字阅览室、创客工作室,全面推进学生市民卡工程。目前已建成42间智慧教室、36所学校智能无线终端、11间创客教室、9间机器人教室,在28所学校建立了青少年无人机教学实验基地。三是实施智慧课堂示范项目建设,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应用工作。四是进行智慧教育云直播(点播)项目建设,定期开展在线直播,对课堂教学、大型活动等进行直播,推进微视频的深层次教学运用。五是落实智慧教育云管理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发建成区域中小学招生管理智慧平台。
推进教学空间翻新。未来学校将在空间上产生巨大变革,总体而言是从服务于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服务于学生学习为主,由单纯的场所设计转向主体、互动的人能相融设计,由基本的“容得下”转向“用得好”,能够充分发挥功能,也就是让学校所有的场所与设施,包括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学生开展学习的载体。西陵区充分融入了各校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办学理念,用文化的力量办有品质的教育,把教学资源放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让校门会说话,让围墙会唱歌,草木皆有诗意,走廊里处处有故事。我们要持续大力推进教学空间研究与建设,让西陵的每一所校园成为最富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的地方。
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营造教学改革的好氛围
教学改革异常复杂,仅想通过一个口号、几条措施的影响便发生质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为学校和老师们营造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营造遵循规律的氛围。当前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往往在改革创新的旗帜下,失去了一些规范,偏离基础教育的方向。所谓创新,就是“实事求是”。求是,即求规律,也就是从实践中找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教育本身就是创造、创新的艺术,创新一定要去寻找教育规律,遵循规律和规范。西陵区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了“首善教育思想体系”,建构了“现代课堂”实践体系,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顶层设计与学校探索相结合的规律。我们坚持多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教育基础理论书籍,做教育实践明白人”活动,目前正在进行“把握教学改革新方向,做新时代优秀教育人”专题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就在引领全体教师提升教育境界,发现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营造保持定力的氛围。教育当今面对太多的纷扰,也有太多社会的苛责,但我们没有必要纠心于此,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就够了。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门分内的事,必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在全区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会上,我特意向校(园)长们推荐了电影《无问东西》。它讲述的是西南联大一群教育人的故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局势恶化,西迁至昆明,师生徒步翻山越岭3600里,完成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1938年国立西南联大成立,学校由高楼变为矮楼,由矮楼变为平房,由平房变为土墙屋,由土墙屋变为一幢幢茅草屋,浓烟炮火中老师们带着学生在山沟里读书。但8年期间从联大毕业的3882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整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教育人的定力。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聚焦主业,深化改革,立德树人。
营造支持改革实践的氛围。从区域层面来讲,主要是搭建平台,激发学校和老师们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入全国教育创新区域联盟,携手共建教育创新成果孵化示范区;2017年,我区成功举办首届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开创了县市区层面举办教博会的先河,今年将有19项教学改革成果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教博会现场展出。西陵区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教育现代化样本区建设基地”。
教学改革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站在新起点上的西陵教育人,将抓住新机遇锐意进取,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出更加闪亮的教育现代化强区名片。
(作者系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人民群众所期望的教育质量和满意度从哪里来?一是生源质量,二是教师队伍,三是校长水平。有教无类,生源别无选择,把每一所优质学校办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关键在于校长、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西陵区改革教师交流制度,将符合条件的239名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全部纳入数据库,拟在三年内全部交流到位。今年暑期,已有112名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校际交流,交流面达到47%,骨干教师校际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得到全面扭转和明显改善,缓解了“择校热”的局面。扎实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区29所局属中小学的1728名在编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公开竞聘上岗,其中121人跨校上岗,14人转岗,6人辞职。目前,上岗人数中,专任教师比例由改革前的87.5%上升到改革后的90.2%。實现了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因人设岗”向“因事设岗”,“以岗求人”向“以岗聘人”,“要我上岗”向“我要上岗”的“四大转变”,教师队伍活力显著增强。
全面畅通教师专业荣誉发展通道。西陵,有着教师成长的广阔天地,只要有追求,就有上升的通道。我区制定并完善《西陵区教师专业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教师专业荣誉,构建从入职到名师的梯级成长体系,打通“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西陵名师→特级教师”的晋升通道,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目前,已拥有国家、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9名,湖北名师5名,特级教师5名,宜昌名师36名,宜昌杰出校长4名。
全面完善教师培养和保障体系。区教育局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与区教科院合署办公,依托专业优势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下一步,全区教育系统将人人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分层次、分类别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制定具体发展举措,对标定位不断发展。根据个人成长需求,精准施策、高端引领、分类分岗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以“学术积分 质量监测”促骨干教师成长;以“名校跟岗 片区实践”促后备干部成长;以“教育联盟 精准督导”促优秀校长成长。在继续确保教师待遇和各项保障落实的基础上,打造整体繁盛、群星璀璨的西陵名师名校长队伍。
坚持“面向未来”的理念,开辟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教育是着眼未来的事业,没有对未来的准确把握,优质教育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我们所理解的“优质均衡”是优质前提下的均衡,即在更优质更现代的轨道上寻求均衡。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在西陵区,学校校舍维修、改扩建工作每年被列入区委、区政府惠民实事之一。2018年全区投入2.2亿元,对30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教学空间翻新建设,共有项目44个。多年来,西陵区小学班额平均45人,初中平均40人,通过每年整体改扩建一所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招生制度改革等方式,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建设智慧教学空间。西陵区开展智慧教育五大行动,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逐步落地落实:一是建成“西陵云学堂”(智慧教育云平台),日常教学、班级管理、网络研修、教学管理等智慧教育常态化运行。二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一批智慧学习终端、智慧教室、数字阅览室、创客工作室,全面推进学生市民卡工程。目前已建成42间智慧教室、36所学校智能无线终端、11间创客教室、9间机器人教室,在28所学校建立了青少年无人机教学实验基地。三是实施智慧课堂示范项目建设,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应用工作。四是进行智慧教育云直播(点播)项目建设,定期开展在线直播,对课堂教学、大型活动等进行直播,推进微视频的深层次教学运用。五是落实智慧教育云管理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发建成区域中小学招生管理智慧平台。
推进教学空间翻新。未来学校将在空间上产生巨大变革,总体而言是从服务于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服务于学生学习为主,由单纯的场所设计转向主体、互动的人能相融设计,由基本的“容得下”转向“用得好”,能够充分发挥功能,也就是让学校所有的场所与设施,包括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学生开展学习的载体。西陵区充分融入了各校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办学理念,用文化的力量办有品质的教育,把教学资源放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让校门会说话,让围墙会唱歌,草木皆有诗意,走廊里处处有故事。我们要持续大力推进教学空间研究与建设,让西陵的每一所校园成为最富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的地方。
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营造教学改革的好氛围
教学改革异常复杂,仅想通过一个口号、几条措施的影响便发生质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为学校和老师们营造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营造遵循规律的氛围。当前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往往在改革创新的旗帜下,失去了一些规范,偏离基础教育的方向。所谓创新,就是“实事求是”。求是,即求规律,也就是从实践中找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教育本身就是创造、创新的艺术,创新一定要去寻找教育规律,遵循规律和规范。西陵区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了“首善教育思想体系”,建构了“现代课堂”实践体系,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顶层设计与学校探索相结合的规律。我们坚持多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教育基础理论书籍,做教育实践明白人”活动,目前正在进行“把握教学改革新方向,做新时代优秀教育人”专题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就在引领全体教师提升教育境界,发现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营造保持定力的氛围。教育当今面对太多的纷扰,也有太多社会的苛责,但我们没有必要纠心于此,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就够了。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门分内的事,必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在全区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会上,我特意向校(园)长们推荐了电影《无问东西》。它讲述的是西南联大一群教育人的故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局势恶化,西迁至昆明,师生徒步翻山越岭3600里,完成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1938年国立西南联大成立,学校由高楼变为矮楼,由矮楼变为平房,由平房变为土墙屋,由土墙屋变为一幢幢茅草屋,浓烟炮火中老师们带着学生在山沟里读书。但8年期间从联大毕业的3882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整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教育人的定力。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聚焦主业,深化改革,立德树人。
营造支持改革实践的氛围。从区域层面来讲,主要是搭建平台,激发学校和老师们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入全国教育创新区域联盟,携手共建教育创新成果孵化示范区;2017年,我区成功举办首届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开创了县市区层面举办教博会的先河,今年将有19项教学改革成果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教博会现场展出。西陵区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教育现代化样本区建设基地”。
教学改革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站在新起点上的西陵教育人,将抓住新机遇锐意进取,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出更加闪亮的教育现代化强区名片。
(作者系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