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电影在外语教学情感过滤因素中的积极作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原版电影取材广泛,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利用原版电影进行外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降低学生外语学习情感过滤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原版电影教学的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电影在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原版电影 情感因素 外语教学
  
  一、关于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设中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他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他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份全部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在他看来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也就是说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学习者输入和吸收语言的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学习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他认为“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以至于学习者在交际中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
  克拉申在总结过去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时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情感因素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
  1,动机(Motivation)
  动机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学习者语言习得活动起着激发和调节作用。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动机可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目的是为了融合于所学语言的文化:后者则仅将第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外语的动机属于工具型动机。
  2,态度和兴趣(Attitude and Interest)
  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内容的态度、对教师及教学方法的态度都会影响学习效率。一般来说,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及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持有友好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就愿意更多地运用这一语言。
  3,焦虑(Anxiety)
  情绪的焦虑直接影响行为的异常。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外语学习焦虑是由语言学习过程的独特性引起的与语言课堂学习有关的一种特有、复杂的自我形象、信念、感觉以及行为。这种心理状态对学习者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原版电影对降低学生情感过滤的积极作用
  
  克拉申同时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有两种方法,一是潜意识的习得,即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是有意识的学习,即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知识的方法并非完全分离,它们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而从有意识的学习发展为语言的潜意识习得的相互交叉点正是兴趣。
  1,原版电影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克服焦虑
  兴趣是有效克服焦虑的方法,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简言之就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和对学习结果的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学习都是必要的。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逐步衍生为焦虑:缺乏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毅力和恒心,最终丧失学习动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各种学习环境、条件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广大外语学习者是以间接兴趣为主。若变间接兴趣为直接兴趣就必须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而促成其最理想的实践方式便是原版电视欣赏。因为原版电影渗透着人的情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对培养人的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电影能将声音与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观众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创造了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环境,使学习者习得大量口语化的语词、并在逼真的交际环境中学到词义、搭配、句法功能和感情色彩。而电影中演员的精彩演技将情感、体态等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能刺激学习者的模仿行为以及语言实践的热情,使其“间接兴趣”逐步转化成“直接兴趣”,有意识学习顺利过渡到潜意识习得,从而达到强化兴趣和克服焦虑的作用,
  2 原版电影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习者动机
  语言是社会的文化现象,语言被人们用来在社会语境中进行交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克拉姆契在其书中曾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并不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知识,所以语言教学只有结合文化进行,才符合语言教学的本质。外语教学应注重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知识的导入相结合。而电影恰恰在提供学习目的语语词知识、语用知识的同时也全面、客观地展示了目的语的民族个性、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丰富多样的电影素材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同化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把目的语的语词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直至真正掌握该语言。
  
  三、原版电影教学的注意事项
  
  可以很确定地说,除专门的教学片外,没有一部原版电影是为了语言训练而拍摄的。这并不妨碍将某些原版电影当作语言训练素材使用。因为如上文所述,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原版电影教学必须明确下列问题:第一,为什么使用原版电影?第二,选用什么影片?第三,如何恰当使用原版电影?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利用电脑和相关工具软件截取英语原声电影中的语言部分,制作成电影短片(movie clips)。有的放矢地用于语言视听说训练。将英语原版电影语料引入英语教学课堂应着眼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语言运用意识,深化学生对不同情景、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语用法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为此。教师在选材和短片截取过程中应把握下列事项:
  1,明确原版电影使用目的。由简入难实施
  原版电影课堂有其相应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电影资源引入语言课堂,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英语语言实际应用的感性认识,要注意由简入难的顺序引入。逐渐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信心。
  2,严格筛选,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从原版英语电影中截取的应该是有语言的部分,即独白、对白或解说。如果没有语言,那么截取的电影短片就不具备语料价值。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从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爱好出发。对于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群,教师选片时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注重语速的快慢,选择适宜的故事内容,便于学生对人物对话内容的理解。
  3,把握文化艺术性。注重分级与分类
  电影语料一般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内容丰富多彩,选片时要遵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握文化艺术性原则,要选择无论从教学上,还是思想上都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教育学生,引发思考的影片。因此教师应具有长期收集电影语料的意识,有针对性的语料内容进行分类和分级,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与吸收。
  4,做好必要的注释和补充
  对学生来说,电影语料会包含很多生词、短语以及与故事和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应该对这些内容做出必要的注释。以加深理解。
  5实施必要的检查训练
  原版电影能够为课堂讨论提供了鲜活的探讨话题。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口头表达训练。通过故事重述、观点讨论、对白模仿或背诵等练习,既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四、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原版电影的引入课堂并不意味着能够解决外语教学的所有问题,而且原版电影的对于外语教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我们充分合理利用,原版电影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GTK1100是一台全新理念的起重机,它颠覆了原有传统起重机的概念,在设计原理和功能上有全面的改进和创新,结合了塔式起重机和伸缩臂起重机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优点,所以可以称之
高职院校要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必须认真强化外语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与学始终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难题。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
通过对洋思经验的学习与在教学中的实践我体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
在日前结束的bauma China 2008展览会上,加入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后的戴纳派克首次亮相,不仅带来了全部产自天津工厂的最新产品,而且还体现了与集团融为一体的全新面貌。作
信息产业的发展.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信部门倡议的“强化电信服务.树立行业新形象”的活动极大的促进了本行业内部的各项改革的进程.提高了服务质量,树立了新形象。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既指单词,也指短语、成语等语段单位。词汇知识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包括词汇的定义概念,及词汇所承栽的各种涵义和社会文化信息。本文从
“枪”的精神是现代军队的精神。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结尾是悲壮的,它体现顺溜的两难冲突.表面上是个人复仇行动与军队集体纪律的矛盾,实际上反映着个人存在与集体社会价值
[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一种运用于批评实践的理论。原型批评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可使学者们多维度多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史的发展与流变,对那些久而未决的文化现象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使一些历史文化悬案可以得以破译,甚至可以使不少循规蹈矩无可奈何的重大问题能够被重新认识,并提出崭新的突破路径,因此,在现代语境中,对原型批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原型 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 文学
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了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有沥青路面波浪,沥青路面车辙,沥青路面裂缝等病害。
《阿基里斯与龟》试图借助影像进行哲学意味的反思,通过类似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影片借助芝诺悖论架设的多重视域,试图引导观众参与文本思考,从而引发观众自身可能获得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