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xu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的一种疾患,好发于中老年人,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具有重大危害。我国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1%~48%,年发病率为50.6~80.7/10万,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传统开颅手术因创伤大、出血多、继发脑损伤重、并发症多,目前仅用于出血量大或脑疝患者。如何减少创伤,清除血肿,最大限度减轻脑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低死亡率以及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一直是神经外科同道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了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份因高血压脑出血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基本病情情况经统计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基础疾病史,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于1996年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均经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均于发病72小时内入院行手术治疗,均手术前给予常规的内科抗炎、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其手术要点如下:利用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脑出血血肿部位以及血肿中心,在头皮相应位置上进行标记。再次利用CT检查减少标记偏差,明确穿刺最佳位置。引导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CT引导下对准标记位置,快速准确穿刺,成功穿刺后拔出针芯,使血肿积液流出。利用血肿粉碎器逐步粉碎将血肿,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冲洗液澄清后,生理盐水中溶入尿激酶2-4W单位,缓慢注入血肿腔,留置引流管。夹闭4H后进行无菌引流6h,重复上述治疗1/d。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清除血肿术后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锻炼。
  2.结果
  统计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愈10例,所占比例为28.6%,有效17例,所占比例为48.6%,
  无效8例,所占比例为22.8%,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6例,
  所占比例为17.1%,有效11例,所占比例为31.5%,无效18例,所占比例为51.4%,总有效率为48.6%,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
  3.结论
  3.1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优点
  本组资料显示,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无需全麻,均可在局麻下进行,穿刺部位准确,可在CT引导下调整引流管位置,达最佳部位,对脑组织损伤轻微,依据引流后残存血肿量,可采用分次穿刺方法,清除脑内血肿,达最佳治疗效果。本组丘脑出血3例,出血量15-25mL,患者处浅到中度昏迷,在CT引导下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准确穿刺至血肿腔,抽除血肿10-15mL,术后意识状态变浅,处嗜睡状,术后2天,神志转清,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术后无再次出血病例,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传统开颅手术患者,可加快血肿清除,缩短治疗时间。
  3.2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技术分析
  急性期血肿的占位效应对周围脑组织直接机械压迫作用致神经功能损害。随后血肿在凝固过程中产生大量凝血酶,凝血酶通过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和破坏血脑屏障引起脑水肿“代谢紊乱”循环障碍,红细胞分解产物释放活性物质共同损害脑组织。并对全身多脏器生理功能都有严重损害,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出血区脑软化的出现,使神经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死亡状态,对患者肢体的影响及身心损害都很严重。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尽早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就可以避免或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的继发性损伤。如何尽早清除血肿,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打破压迫循环障碍水肿再压迫的恶性循环,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和提高神经恢复的关键。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组病例经临床观察比较,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较内科保守治疗,能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压迫,减轻脑水肿,有效减轻脑组织损害,具有穿刺部位准确、刨伤小、脑损伤轻微的特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病人耐受性好等优点。血较肿大时,可采用分次穿刺方法,清除脑内血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准确把握手術时机,及时复查头颅CT,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引起肘内翻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引起肘内翻患者22例,患者临床经保守治疗后骨愈合不良而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结肠癌;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剖腹产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行剖腹产的产妇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除少数患者之外,行剖腹产术的大多数获得了痊愈,母体死亡率为0,而婴儿的死亡率仅为1.63%,剖腹产术分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结论:具有剖腹产手术指征的患者采用剖腹产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母婴的安全性,临床效果良好。  关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口腔额面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结果:14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全身治疗和局部切开治疗,13例治愈出院,1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因延误就医,并发脓毒血症,予以转院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应根据致病菌种和炎症不同时期、位置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一般给予全身治疗和局部切开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期刊
摘要: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损伤,患者常表现为一个部位骨折,也有少数患者会发生多发性骨折的现象,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多数患者都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功能。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方法的不断增多以及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治疗骨折的手段已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患者得以康复的几率也是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问题,譬如: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时是否需要植骨以及术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等。笔者就此参考了相关文献,浅谈关于
期刊
尿糖主要指尿中的葡萄糖。尿糖的有无提示着人体血糖的高低,血糖越高尿糖也越多。轻症糖尿病人空腹也不会出现尿糖,故必须检查饭后2小时尿糖,因此时尿糖浓度最高,尿糖阳性率也高,所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早期无任何症状的病人意义更大。血糖值>1.8g/L时可出现糖尿。尿糖定性检验主要有BenediCT法及半定量试带法,定量检验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等。下面就34例尿糖的定性检验分析如下:  1 资料
期刊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选取2013年3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8例,患者临床均采用手术治疗,总结临床具体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8例,患者临床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7-55岁
期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医院就诊的45例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3)岁。其临床症状均符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诊断,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且均为初次阑尾炎发作,无严重并发症,且排除心“肝”“肺”肾及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采用腹部彩超或者CT检查
期刊
目前,结核已成为全世界最致命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骨关节结核发病率的一半。该病具有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较困难。现今,脊柱结核的治疗主要为抗痨治疗、外科手术两方面,手术方式主要为简单的病灶清除术,复杂的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因为脊柱结核发病症状不典型,多数病例多为后来拍片时发现,甚至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时才发现,使疾病延迟1年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对比,分析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方法特点与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以往甲状腺中间入路完成的甲状腺腺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自动归为实验组,与传统方法治疗甲状腺腺叶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相对时长增加,但恢复快,损伤少,治疗效果满意度很高。结论: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方法改良了手术甲状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