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负载了过多的人口,加上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建设,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环境保护己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的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将威胁到国家的环境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素质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做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育中,在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环保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树立学生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通过地理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教材用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我的责任”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比如在讲述《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注意“环境污染指数”这一名词的含义,明确大气受到污染必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又如讲述《河流湖泊》时,让学生查找资料说出黄河含沙量大、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以及“长江沿江地带”酸雨危害形成的原因。这些教材中的环境问题,不但让学生获取了环保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通过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从自然界提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破坏加剧,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地理课堂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问题,适时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20世纪发生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等。在地理课上通过这些事件的渗透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演变过程与对策,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强烈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欲望。
   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 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水资源》这一节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的用水情况作记录,查找资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状况。并在班里讨论、交流可行有效的家庭节水方法。学生的热情行为不但相互影响而且还能渗透到各个家庭,从而达到教育家长的目的。让每个了解环境问题的人意识到只要注意环保,我们随时都可以作出贡献。
  2. 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土地资源》后,带领学生到新城区(建立在几座小山上)考察,参观新城区的规划,让学生认识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真正内涵。
  3. 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结合环保纪念日,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提高环保意识
  结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如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专题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竞赛、举办环保绘画比赛、植树造林、清除白色污染等,通过这些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师生互动——积极开展地理环保研究性学习
   环保教育一方面需要把课内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形成彼此互动的局面。教师是研究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主体发挥者和创造者。学生在获得了一些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考察、观察,启发学生联系身边的所见所闻,寻找课题,开展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如学习“西气东输”后,可让学生讨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怎样体现的。同时,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各个学科,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与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教育相结合,对学生从小形成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这本身就体现着对“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之,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和研究对象,使它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优势,在当前学校环保教育普遍展开之时,我们地理教师应该责无旁贷,积极投身,尽已之长为环保教育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平顶山市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
其他文献
本试验用深圳市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对甘蓝小菜蛾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菜蛾的又一有效药剂,喷施30~40g/667m2,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行为引导教学法中的一种。最早由德国职业教育界于20世纪70年代所开发出的一种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换言之,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引导课文教学法,就是利用经过精心组织的课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课文起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所以称为“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有色眼镜,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转变传统的人才观、价值观和教育观,营造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良好环境。
随着网络经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形成和发展,会计正经历着由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飞跃.一、信息化时代会计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预示着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市场定位,转变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新机制、新内容
传统企业增长的模式是靠物质资本的劳动力的增加实现的,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力资本等企业无形资本在企业增长中所起作用的日渐突出,人们提出了智力资本的概念,并作为企业增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是班主任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针对气瓶上、下封头拉深件纵向破裂案例,分析制件在拉深过程中出现破裂缺陷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和防止各类拉深件破裂的措施。
近日,由美国牵头组建的两个科研小组用亚毫米波长的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120亿光年远类星体APM08279+5255附近.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贮水池”。
对高职两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如何通过改革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提高高职两年制毕业生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