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指导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具有建设性意义,为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创新带来诸多启示。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创新要紧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教育引领作用。
  【关键词】全面发展;职业;思政;创新
  
  当前,全球化、多元化浪潮席卷全球,各种消极思想泛滥。如何帮助大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大学生抵御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的负面冲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保大学生各项能力、个性以及社会关系等获得全面健康发展始终是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神圣使命。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探索出贴近学生的思政工作模式,使思政工作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引领作用,引领学生在思想修养、知识结构、兴趣性格和素质能力上全面发展。正确理解和实践人的全面发展观,对发挥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思想导向作用,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尤其对专业类职业院校大学生坚定信仰、扩展认识、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述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述
  纵向看,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目标,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轨迹。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就是向全面发展目标的迈进。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过多地依赖自然界人的生产能力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第二阶段,人开始逐步建立起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第三阶段是人具备了全面的社会性,具备多种需求和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横向看,人的全面发展分为个人的发展与类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主要包含能力、自由个性、社会关系和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类发展主要包括:一是类特性、类社会关系、类能力以及类的全面解放和充分自由的实现。
  2、新中国领导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述与创新
  毛泽东爱学善学,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主张青少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方向。他鼓励青少年学子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主张教师教学一定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启发式教学。
  邓小平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之中,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物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政治建设则是保障。邓小平非常重视观念创新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破除思想僵化,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否则人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邓小平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目标和内容,认为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他是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考虑人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江泽民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追求的目标。强调其与国家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不断前进的动态过程。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目的,因此社会的全面发展也要做到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
  二、当前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偏离“道德本位”
  比起普通大学,职业院校更加重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尤其看重的就是专业素质的高低。岂不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已经促使高校舍弃“道德本位”,忽视政治信仰的重要性。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考察体系也逐渐从“道德本位”偏向“能力本位”。近期看,能力本位的教育和考察标准较容易体现教育的进步及成就,因此大部分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处于附属地位,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学生只到考试前临时突击,根本未发挥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能力本位”更加突出,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指导价值逐渐淡化,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能力较强,但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背离了思政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与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2.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枯燥、方式单一
  目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模式依然未有较大突破,远远跟不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导致思政工作效果不佳。在思政工作的教学创新上,职业院校忽视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两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单一,课堂缺乏激情与活力。“两课”内容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脱节的现象,大大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两课”对他们的吸引很乏力,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二是“两课”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精神感召力量,未能承担起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教学内容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紧跟时代的话题,不能根据新形势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在教育方式上,也存在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的兴趣与接受度的现象。一份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两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的回答,认为“两课”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的仅有6.2%,而认为一般的则有43.1%,不强的有20%,后两项相加比例高达63.1%。另外,还有近10%的被调查者对“两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填写,显然,其态度也是不确定的,如果再加上这10%,“两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更不乐观。调查还显示,“两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采用互动式、研讨式的和其他的教学方式却比较少。教学方式的单一,让许多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缺乏兴趣。
  3.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校是一个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的学习场所。思政工作以培养学生道德、智商、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然而,现在的职业院校在很多环节上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的现象。如课程模块、教材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依然是旧式“大一统”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忽视这些,会导致职业院校思政工作产生空白。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的启示
  1.调整课程与教材结构,教会学生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整体,联系紧密,相互交叉,是科学完整的系统性理论体系。职业院校应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认识学习,决不能割裂开单独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或者科学社会主义。任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割裂开,以其中一部分理论来看问题,都有可能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迫切眉睫,应尽快改变过去生硬的划分方法,重新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新编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学习。
  2.强化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职能”
  高校思政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意识形态职能。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主要以专业为主,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被用于学习专业知识,很少有时间接受思政教育,因此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职能一直被弱化。高校思政工作迫切要求回归“道德本位”,强化其意识形态教育职能。因此,为确保(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21页)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必须强化其意识形态教育职能,加强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教育。通过不断创新职业院校思政课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促进其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
  3.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以人为本提倡高校思政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使思政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人为本的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理念具体为:一是人性化管理。思政教育首先要尊重、理解和关心教师、学生,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需要为视角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人性关怀。二是体现主体性。人是思政教育的主体,要确立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新观念。要坚持“双主体共同成长”的理念,要创造适宜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增强教师育人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三是体现协调性。职业院校思政工作要注重教师、学生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只有确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统一的科学价值观,才能促使其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统一协调起来。
  4.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阶段性和系统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分阶段的,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是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思想动态,进行分阶段的教育引导。一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过程要依据人的发展特点注重阶段性。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需要,不断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二是思政教育既要体现阶段性,又要将思政教育工作的各个阶段结合起来,形成有系统的教育体系,有序的工作思路。
  5.改进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既要充分发挥学校职业教学及宣传媒体的优势,更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创造力。因此必须克服片面的社会规范,引入感染、启发、渗透式宣传理念,确立社会规范与激发创造双向互动的思政教育方法;要使宣传思想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如通过微博、论坛等沟通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形成合力,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相促进的方法;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和引导受教育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主体意识,使之能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实践。
  6.拓宽思政教育领域
  创新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就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整合各种宣传力量,由单一学习向多元教育拓展,由“唯一课堂”向“第1+N课堂”拓展,拓宽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辐射的领域;具体包括优化宣传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拓宽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积极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素质拓展训练等,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阵地。
  此外,劳动是最好的教育,职业院校应组织学生多参加生产劳动,鼓励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生产实践,能更好地起到职业院校教育的目的。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以各种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为宣传平台,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人民出版社,1995.104.
  [2]龙金凤.从人的全面发展看高校的思政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4.
  [3]龙金凤.从人的全面发展看高校的思政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4.
  [4]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4(1).
  [5]周文翠.论邓小平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思政教育研究,2005(3).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陈卫东,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干事。
  常雪松,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干事。
其他文献
【摘要】六盘水师范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多元整合,扎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多元整合;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品牌    199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设立的新建本科院校约为200所(以毕业生3年内计),约占全国本科院校1/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新建本科院校
期刊
一、引言  生产实习,或称毕业实习,是一种主要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纵然形式多样,但一般是指学生借助于工商企业一定岗位或任务等载体,综合运用所学的思维方法、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外语等基础技能,在实习期间用专业的眼光去梳理工作现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最优化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对策,以及构思出对策实施的一切配套措施,然后制定付诸实施的作业计划,最后坚定的执行作业计划直到取得满意的成效。生产实
期刊
【摘要】从党的十七大“民生”到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及《教育规划纲要》的发布,均将人力资源强国作为重要的目标战略。大学期间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更是与大学生人力资本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其中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本文以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笔者所在学院面向的计算机行业为例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状况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为例,对近几年该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就业;对策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了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虽然不少同学以考研作为减缓就业压力的手段,但可以说,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业问题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以兰州主要高校为对象,旨在探求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现状,大学生就业不安全感的表现及其应对。  【关键词】就业;安全感;不安全    安全感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
期刊
【摘要】《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之一,在此书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基本特点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视出中国人典型的国民性格,如因循守旧、有私无公、以和为贵、重名轻实等。本文通过对《乡土中国》的再次研读,对中国国民性主要方面的乡土来源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乡土中国;国民性;乡土来源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著作颇丰,而他的《乡土中国》更是我国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经典之一,虽然《乡土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净化风气,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文素质内涵的诠释,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基础上,面对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教学改革的需求下,通过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人落入商品崇拜的泥潭中,人品人格也在逐渐失
期刊
【摘要】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龙头。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党总支创新开展的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及育人工作的特点,在学生入党行为引导、组织发展公正性、党员言行规范、党员典型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创新思路与载体,着力增强党员培养的内驱力、党员发展的公信力、党员作用的带动力、党员形象的影响力,对新时期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探
期刊
【摘要】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信任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大的经验问题和理论问题,冲击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同时,由于现代性之阴暗面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肆意蔓延,人们无法认清自己陷入自我认同危机,成为附和现代性华丽外表的“追随者”。信任消解和自我认同失败促使人们执迷自我安慰式的符号消费,通过占有符号价值,依靠符号背叛之后的公众批判力量假想获得存在感、安全感乃至幸福感。吉登斯对信任的分析深刻系统
期刊
【摘要】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认为主要包括生源整体素质偏低,高职教学没有完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职业能力较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缺乏灵活性、全面性等因素。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职院校实行大规模扩招,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