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的思考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一轮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先行地区代表的浙江省,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认识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是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取得成功的三大关键环节。只有健全招生、培养、就业政策,保证订单医学生“下得去”;完善职后待遇与用人机制,保证订单医学生“留得住”;加强适应岗位需求的教育,保证订单医学生“用得上”,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才能真正取得成功,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医务人员短缺的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2013年10月26至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2013年学术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300余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年会。潘懋元、薛天祥、王一兵、杨德广、张楚廷、刘献君等众多在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界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邬大光教授到会并致辞,日本高等教育学会会长金子元久教授也应邀与会并发表演讲。
民国时期,从事中国教育研究的留美学生撰写了6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探讨了中国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研究根植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学术场域之中,深受美国各时期教育研究理论取向的影响。这批学术成果的研究理路,呈现出历史取向、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取向、教育测验实证化取向的发展路径,以及“中国主题-中国材料-西式理论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表现出突出的问题意识,展现了留美学生学以致用的现实关照,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社会制约权力是三种权力制衡模式。它们在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中有各自的内涵。以“权力制约权力”模式体现为对政府的公权力、高校的行政权以及权力自身防范制度等权力的制衡和权力制衡中法治精神的遵守和弘扬。“以权利制约权力”模式彰显权利优先于权力和保障权利与限制权力的法治理念。“以社会制约权力”模式在于保障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有限介入和高校实现办学自主权。
英国城市学院早期的良性发展得益于内外两方面因对我国学科评估发展的调查与分析素。外部因素包括工业、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需求、工业人口的增长和中等教育的发展、相对宽松的宗教氛围、城市的崛起以及古典大学对社会需求反应的迟缓等,它们为城市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内部因素主要是英国城市学院发展初期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中低层社会子弟为主体生源、招收女生、吸引优秀教师加盟、以应用学科为主且注意文理交融、建设应用科学研究中心、采取灵活的办学形式、积极吸纳社会捐赠等。英国城市学院早期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
自1903年起,美国大学校园里掀起了旨在联合各国学生、宣扬世界主义与和平主义的世界会运动,清末民初的留美中国学生始终参与其间,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留学生对世界会精神的接受秉持了兼容并包、融通中西的原则,尤其是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理想投射其中。在参与世界会运动的过程中,许多留美学生形成了一种“超而不越”的国族认同,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同时又无法彻底摆脱贫弱国家民族地位的焦虑与局限。
项目制作为一种技术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手段已广泛渗透进大学事务管理中。“项目治教”虽然能有效增强政府部门对大学的支配和调控能力,但破坏了大学组织的学术生态与平衡。政府部门只有尊重大学组织的学术特点,创新财政拨款和项目管理机制,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才能使大学回归本体价值,从而引领社会发展。
1985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正式起步,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我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各级评估组织和机构也制定了一系列评估工作的操作性程序和办法,同时,教育界、理论界围绕高等学校评估工作开展研究,形成了一大批成果。
侯外庐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是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之一,面对如何办好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挑战,他提出了具有鲜明新民主主义特征的教育思想,阐明了大学在教学、科研、师资、学科和使命等方面的发展理念,论述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与方式方法,并进行了颇富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开拓,取得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教育成就,展现出广阔的世界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至今受到广泛赞誉。
今年是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大连理工大学第二任校长钱令希先生诞辰100周年。钱令希作为一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不仅学术成果丰硕,对我国科技事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贡献卓著,而且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准确把握教育规律,锐意改革创新,形成了全面系统、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为学校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主要治学育人理念是“三重奏”和“三结合”,即重视人才、重视基础、重视创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理学与工学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系科的分布呈现出全面但不均衡的特点,主要分布在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公办本科院校、省属院校。影响教育系科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教师教育转型政策的影响、教师教育发展需求的促动、普通高等学校的分布和类型定位。为此,各地应依据教育需求制定教育系科的恰当比例,各类型院校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设置教育系科,并形成各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