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又有数学。数学知识的获得,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还要来自于现实生活实践中。因而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增。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追求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应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追求对学生生活和生长过程的指向性,实现教学与学生原有经验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感觉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个概念时,我们不妨以一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植物或建筑物的照片,然后让学生们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特征,最后与学生一起对轴对称做出定义。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个概念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三角板、碎石子等生活中的素材,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启发他们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很好地将课堂布置得更接近现实,并针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逐步挖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让学生们在体验自己生活之余也发现数学的存在,加深对教材中所设计的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日常的生活的氛围中发现、探索并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例题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有效的例题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更好地掌握解题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就举了这样一个例题:已知台风中心正位于福州朝北偏西44°的方向移动,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为25km/h,在半径为240km的范围内将受其影响,厦门恰在A地正西方向与A地相距300km处,厦门气象部门应当怎样预告这次台风对厦门的影响,厦门是否受到台风的影响?若受影响,从何开始到何时结束,时间多长?这个例题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的数学例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世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关键在于对教材的处理。原有的初中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例题是经过处理的,已知条件不多不少,学生不必思考问题的来源与作用。学生解题基本上可以套用公式或直接模仿例题,这样由教材设定的固定获知过程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老师打破原教材的条条框框,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时,提出问题:在铁塔、吊车悬臂、桥梁、房顶结构中,你能看到很多的三角形形状,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三角形应用如此广泛的原因。引入就实际当中学生面临的问题:斜拉桥的各条拉杆彼此平行,你有什么方法来检验它们是否平行?台球运动中,当母球P击中桌边点A经桌边反弹后击中相邻的另一条边,再次反弹,那么母球P经过的路线BC与PA平行吗?你能说明理由吗?现在就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将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让学生在每一章的学习初就能深刻体会到,学习本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四、开展实践性活动,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积累经验、不断成熟的进程。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在思维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所以,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模拟实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有目的地寻找、搜集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就开展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度,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等等。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因而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追求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应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追求对学生生活和生长过程的指向性,实现教学与学生原有经验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感觉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个概念时,我们不妨以一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植物或建筑物的照片,然后让学生们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特征,最后与学生一起对轴对称做出定义。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个概念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三角板、碎石子等生活中的素材,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启发他们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很好地将课堂布置得更接近现实,并针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逐步挖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让学生们在体验自己生活之余也发现数学的存在,加深对教材中所设计的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日常的生活的氛围中发现、探索并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例题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有效的例题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更好地掌握解题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就举了这样一个例题:已知台风中心正位于福州朝北偏西44°的方向移动,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为25km/h,在半径为240km的范围内将受其影响,厦门恰在A地正西方向与A地相距300km处,厦门气象部门应当怎样预告这次台风对厦门的影响,厦门是否受到台风的影响?若受影响,从何开始到何时结束,时间多长?这个例题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的数学例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世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关键在于对教材的处理。原有的初中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例题是经过处理的,已知条件不多不少,学生不必思考问题的来源与作用。学生解题基本上可以套用公式或直接模仿例题,这样由教材设定的固定获知过程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老师打破原教材的条条框框,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时,提出问题:在铁塔、吊车悬臂、桥梁、房顶结构中,你能看到很多的三角形形状,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三角形应用如此广泛的原因。引入就实际当中学生面临的问题:斜拉桥的各条拉杆彼此平行,你有什么方法来检验它们是否平行?台球运动中,当母球P击中桌边点A经桌边反弹后击中相邻的另一条边,再次反弹,那么母球P经过的路线BC与PA平行吗?你能说明理由吗?现在就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将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让学生在每一章的学习初就能深刻体会到,学习本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四、开展实践性活动,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积累经验、不断成熟的进程。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在思维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所以,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模拟实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有目的地寻找、搜集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就开展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度,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等等。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因而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