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叙述记录 幼儿分解组成的创新教学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解组成教学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口头语言——符号语言的教学模式,以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幼儿完整表述、细心记录;运用迁移原理,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和跳跃性,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 操作;叙述;记录;形数结合;思维能力
  近年来,我们跟随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习与思维》,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边论证,创编了一套“全脑潜能开发”数学操作学具。主要通过操作活动——口头语言——符号语言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幼儿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来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幼儿不仅学的轻松而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初步掌握了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下面以组成教学为例,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幼儿完整表述、细心记录。
  一、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
  组成教学中,借助直观、形象的操作学具,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数学概念。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从感知水平上的分合,过渡到抽象水平的分合,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教5的分解与组合,教师引导幼儿在棋盘上反复用“上楼梯”、“下楼梯”、“交换位置”的方法操作练习,将抽象的数变成可触摸的、直观的感知活动。这种反复的操作练习,主要是帮助幼儿逐步理解逐一递增、逐一递减、交换位置的规律,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5的互换和互补规律,帮助幼儿建立5的分解与组合的教学模式。有了前面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掌握规律性后,后面学习6—10的分解组成,自然就能分的又快又准。
  二、在动手操作中发展语言
  幼儿在操作中,不断丰富经验(表象)的积累,慢慢在头脑中形成或提炼出一定的理解。要把头脑中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要通过说。幼儿年龄小往往会操作,但不会说或表达不完整,这反映出他们思维加工不到位,知识掌握不牢固。为此,我们在组成教学对幼儿进行说话训练时,主要解决——“怎么说、说什么”的问题。
  首先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思考、叙述。在组成教学中,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按照老师的提问顺序边观察、边思考、边用完整的话叙述:
  ①你是怎么分的?
  ②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③有几种分法?还可以怎么分?
  幼儿经过观察思考,自己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分合过程。如果幼儿能够按照提问顺序回答,说明语言是连贯的,思维是清晰的、有条理的。
  其次乐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伴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如何激发他们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呢?这就要求我们要走进幼儿的心灵,用平等、公正的方法,鼓励他们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启迪诱导他们说出失败时的心里感受、遇到困难时的疑惑及解决的方法,从小养成喜欢说、愿意说的好习惯。
  最后敢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及时鼓励、激励他们说出自己与别人不一般的想法和做法,树立榜样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创新。
  三、构建操作、叙述与记录的完整体系
  “操作、叙述、记录”是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从对操作感知到学习内容理解,再到对操作过程及形式进行记录,期间要经过一系列的、多层次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表现。因此,我们在组成教学中,既要重视幼儿操作叙述的训练,也要强调操作记录的训练,真正做到知识、技能、能力的统一。
  (一)符号表示法
  在幼儿一开始学习分解组成时,通常先指导幼儿认识“∧”与“∨”的符号,我们一般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分”与“合”的过程。如教3的组成分解,教师出示3个苹果,先让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苹果?(3个)然后让幼儿将这3个苹果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1个和2个、2个和1个)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及时用磁性教具和数字表示:3能分成1和2、2和1。又问:1和2合起来是几?(是3)2和1合起来是几?(是3)让幼儿反复读几遍。在次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这样问:如果3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1块)引导幼儿读:3能分成3个1,3个1合起来是3。最后,出示3的全部组合与分解式: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3可以分成1和1和1。
  通过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认识组合与分解符号及表示法,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组合与分解,初步知道总数大于部分数,任何部分数小于整数。
  (二)形数结合的记录
  形与数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形与数的结合,形与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刚开始要求幼儿用简单的图形或记号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他们通常会用圆圈和竖线记录。在幼儿学会记录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根据操作的实际图形结合数字进行记录。如在4的组成教学中,幼儿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平面几何图形进行操作记录:
  幼儿能把分解组合的图形记录下来,并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样,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有形、有数、有声的记录活动,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表现,是促进幼儿左右脑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
  (三)操作练习的记录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知识、技能,我们提供数学训练卡让幼儿进行操作书写练习,这是高技能的体现,是建立在表象积累、经验积累、语言积累、技能积累的基础上,是为了高质量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例如,探索8的组成分解,先让幼儿根据训练卡上棋盘棋子的摆放位置,进行操作练习8的组成分解的互补规律;接着根据操作将分合的棋子画出来,最后过渡到用数字记录,从中发现规律性。
  又如,探索10的组成分解,引导幼儿看训练卡上图记录或根据自己的操作进行记录。
  通过这些数形结合的操作书写练习,加强了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练习,提高了类比、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对其终身学习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四、运用迁移原理提升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的前后联系,也取决于两种学习情境是否具有共同的思维材料或思维方法,换言之,取决于迁移,特别是思维方法的迁移。为此,我们在构建幼儿分解组成知识结构的同时,特别关注数学思维能力的渗透,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和跳跃性,提升学习能力,使幼儿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知识、能力的广泛迁移。
  例如,学会二部分的分解组成后,可以根据6分成1和5,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联想、表述、记录:
  联想到分成三分、四分、五分: 6分成1、2、3; 6分成1、1、2、2;6分成1、1、1、1、2
  联想到列加减算式: 1+5=6,6-1=5,6-5=1
  联想到自编加法应用题:妈妈在超市买了1个桔子和5个桃子,妈妈一共买了几个水果?由此联想到减法应用题:妈妈买了5个水果,分给我1个水果,妈妈还剩下几个水果?
  通过以上发散性思维训练,帮助幼儿打破单一顺向思维的定势,使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让幼儿学会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追求多样性、灵活性的思维,拓展思维的广度,培养创新思维。
  五、教学效果和体会
  我们以前采用的“一课一练”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数的组成教学需一节课完成,很长一段时间的内容都是分解组成,幼儿学习觉得乏味、枯燥。由于课时的拉长,在教新课时,自然就没时间让幼儿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就导致幼儿脱离具体实物,只靠语言或死记硬背。我们在《学习与思维》课题组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下,利用形象思维直觉性,运用学具操作,使实物与数对应,让幼儿从看、听、说、触等各个方面去感知,坚持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操作实践性和游戏趣味性的原则,发挥幼儿直观图象把握能力较强的优势,确实有明显的效果。在每学期期末测评中,针对组成教学内容测评,幼儿优秀率达到93%。由此可见,这样的创新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是值得借鉴推广的。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著.《学习与思维——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
  「2」温寒江、连瑞庆主编.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12。
  「3」李淑贤主编.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1
  「4」戴敏敏主编.《全脑潜能开发教材和学具》2006年。
  作者简介:
  雷彩银,女,38岁,副园长,幼教高级教师,工作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直机关幼儿园。
其他文献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如果说幼儿园教育是幼苗成长必须的阳光雨露,那么家庭教育则是那丰沃的土壤,两者对于幼儿的人生成长皆不可或缺!孩子的人生是从父母这里启程,家庭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个性心理行为习惯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则以更加专业、科学、积极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
期刊
摘 要: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提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综合能力提升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小学生需要对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形成完善的课外阅读体系,对课外阅读的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全面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对话视阈下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对话视阈;小学生;课外阅读  对话视阈下小学生
摘 要: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就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展开论述,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非智力因素;创新;主观能动性;“问题教学法”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
摘 要:新课标提出给学生提供贴近国内外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素材,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加大英语信息输入量,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的阅读。我们要让学生喜欢英语,享受英语阅读,变成悦读。  关键词: 阅读内容;英语教材;校本教材;英语秀  一、学校英语现状分析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是淮安市第一所公办
摘 要:幼儿口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基本工具,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口语、敢说、可说、愿说、自信心  幼儿口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基本工具,由于他们还没有掌握书面语言,幼儿认识周围环境,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成人、同伴的交流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因此,口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活动与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基础,尤其是小班又是幼儿园学习语言的初
摘 要: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关键词:教师
摘 要:美术教育是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能够陶冶小学学生的情操,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课程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教学的误区。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分析,阐述了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对于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误区;解决方案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误区
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培根就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学习应当是一辈子的事,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遗憾的是,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及阅读兴趣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我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近年我在本班开展了“畅游书海”的阅读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本文旨在就小学生
期刊
德国铁路用2台分布在车列中的机车牵引长大重载货物列车,以此进行多机牵引的无线电远程控制试验。用无线电远程控制系统可将列车中多至5台机车通过无线电连接,列车前端的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