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蒋公的面子》成功的内在因素分析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民文学》在2013年第6期刊载了话剧剧本《蒋公的面子》。一部《蒋公的面子》从2012年面世起,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中国戏剧界的大事件。作者资历尚浅,导演是学院教授。该剧不仅上座率高,而且海内外知名度极高。甚至一直以高姿态俯视群雄的国家主流期刊《人民文学》在2013年中旬也刊载了这部话剧剧本。足可见其在中国的影响力。那么这样一部话剧为什么能火爆至今,笔者将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该剧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蒋公的面子;戏剧传播;中国戏剧生态
  既然题目叫做成功因素探析,那么一个前提是肯定的,那就是《蒋公的面子》是成功的,否则接下来谈地一切都成了枉然。为纪念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蒋公的面子》于2012年5月17至18号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大礼堂上演。首场试演出后,第二天便一票难求,火爆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10月,“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开幕期间,《蒋公的面子》也在南京做第二轮演出,初定10场,经6次加演,最终演到29 场,票越来越紧俏,观众年龄越来越长,屡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坐着轮椅进场看戏,上海、北京、成都、深圳都有观众慕名而来。2012年12月24日第一次社会公演。2013年全国巡演,截至2013年3月初,《蒋公的面子》已接到来自全国超过二十多家演出公司的邀约,四月起将先后赴上海、武汉、西安、长沙、北京等城市巡演,2015年8月,亮相第十七届台北艺术节。2016年作为乌镇春季戏剧展的邀请剧目,将于5月20-22日在乌镇大剧院上演。另外2016年下半年的全国巡演正在进行中,有南京、西安、宁波、杭州这几座城市。2013年11月,《蒋公的面子》在美国旧金山连演三场,观众反应热烈。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袁南生先生到场观看了演出。此外在美国的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华盛顿、纽约和波士顿演出十场。《南方周末》、《法治周末》、《东方早报》、《人民画报(英文版)》、省市电台、电视台和所有纸面媒体都先后作了大幅报道。
  著名剧评人水晶写道: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文化、有生活、有趣味的中国故事了,全无搞笑,观众却一直在笑,又笑中带着忧伤。[1]
  连这部戏为什么会取得强烈的反响,为什么可以走出校园甚至跨出国门到海外上演,必有其内在因素。
  戏剧作为一种视听的综合艺术,它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舞台。一部好的戏剧,欣赏直观的舞台美术和演员的肢体动作是表,表之下的里才是真。看戏的人要学会练就一种精神,那就是把自己的思维训练成一个锥子,扎破表演这层窗户纸,去刺一刺表象之下的人性,去思考那些属于人类共同的情感或困惑。《蒋公的面子》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这部戏也许在“表”上并没有做得很精致,但是戏的“里子”确是丰满真实也足够撼动人心的。做足“里子”并非易事,背后不仅蕴藏创作者的辛勤耕耘和对固有戏剧体制的批判精神。
  一、创作者的个人才华
  作者温方伊,创作该剧时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学习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三小女孩。起初创作这部剧也并非是她个人的灵感闪现,而是她的老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吕效平教授给她布置的一篇学年论文,而这个故事,也来自于南京大学的老教授中的传说。
  “吕效平给学生温方伊“学年论文”题目只是一句话:1943年,蒋介石就任中央大学校长前,曾请中文系的三位教授吃年夜饭,三位教授在“给不给蒋介石这个面子”的问题上争执不下。”[2]这句话其实是吕效平从自己的老师,原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董健老师那里听说来告诉自己的学生的,而温方伊的任务就是将这简单的一句话变成内涵丰富可演的剧本。“作为一个学习过舞台剧写作的学生,拿到一个题目时,第一反应不是主题立意、情节、人物,而是“天!怎么凑出两万字来!”真是有辱师门。为了凑出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戏,我只能大量阅读各种有关民国知识界的回忆录和文献,反反复复地看《艺术》、《禁闭》和《哥本哈根》。”[3]吕效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一句名言,“戏剧就是把人的灵魂放在火上烤。”她反复思考,要怎样塑造三种不同的灵魂,才能耐烤耐看呢?三个知识分子对待是否要去参加蒋介石安排的晚宴,分别是站在同意、中间和反对的三个立场,而支持这三个立场成立的因素分别是什么呢?为了塑造三个完全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现不同人物迥异的性格和思想特质,温方伊在民国时期的史籍资料上下足了功夫。最终也是从这些史料中得到了答案。“。“赞同派”的“可燃物”好找,就是名声。“中间派”的也早就定了,是美食,可真不好找。”“‘反对派’的‘可燃物’是最难找的。什么东西能与政治立场相抗衡呢?亲情?友情?爱情?还是某天看到一份关于抗战时书籍古董损失的记录才想到的———书!书是文人的身家性命。”[4]她成功的抓住了不同文人身上共有的特性那就是傲气,有了傲气,就更不能放下面子。于是,你看到了三个在维护自己的面子与辩论要不要给蒋介石面子前去赴宴时非常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时任道,左派,深受西方教育影响,酷爱藏书,有社会责任感。夏小山,中间派,美食家,圆滑机智,躲避政治,虽然有原则,但只要请帖上将校长之名换做行政院长,他还是愿意赴宴的。温方伊自己说,夏小山看透世事,有及时行乐的悲观主义者的心态。而卞从周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他深信知识分子要想有所发展,就要积极地融入到政府体制当中去,于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再说服另两位教授给蒋介石这个面子。
  “才华就是指一个作者能够在把握历史的同时,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成功地表现出来。这一点可以说温方伊做到了。”作为温方伊的师爷,董建老师如是说。[5]
  二、自由之精神 (发现人才、反对戏剧国家化)
  温方伊的老师,也是和温方伊共同创作这部戏的导演吕效平,在文章里说,“我们创作《蒋公的面子》一是希望借此回答钱学森先生的临终追问,二是希望借此与“国家化”的戏剧对话,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将默默无闻,但我们将继续努力,创作新的作品。我们在新作品中可能会放弃对钱学森临终追问的兴趣,但我们肯定仍将坚持与“国家化”戏剧的对话。因为戏剧是我们的专业,是我们的职守。”[6]名师出高徒,有这样有独立精神与品格的老师,也就不奇怪温方伊的对知识分子的困惑的深层精神的探求。   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在吕效平看来,《蒋公的面子》里所写的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是却直接道出了教授们对自己当下生存环境的失望和对自己主观精神状态的反思,最终的指向和钱学森之问是一致的。吕效平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尽一己之力改变这个状况。2009年,他写论文批评当下戏剧“国家化”的倾向,提议恢复戏剧“个人创作的”和“诗的”本质,以回应温家宝总理对大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呼应,但最终效果不佳。那么到底什么是“诗的”本质?此处的“诗”是世界观层面的概念。《蒋公的面子》的“诗”体现在如下嗜书如命的时任道希望蒋介石帮忙把自己放在桂林的藏书运回来,又因为个人对蒋介石有意见不愿意赴宴更不愿开口求他办事。为了说服时任道赴宴,卞从周看准时机,抛出了一套“雄辩”的说辞:“你不给蒋公面子,蒋公就不给你面子!世道就是这样。要做成事就要豁得出面子。”“一边是走关系保护珍贵书籍,另一边是面子;一边是卑污现实,另一边是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时任道若选择面子、坚守人格理想,就保护不了书籍;若选择保护书籍,就得放弃人格尊严,与现实同流合污。”[7]。面对这个困局,吕效平非常深刻地说道:“是机智而卑污地向现实妥协,还是迂腐而高洁地坚守人格理想?无论我们选择怎样做,我们都有给自己辩护的理由;无论我们选择怎样做,我们也都会产生抽自己耳光的冲动。这实际上不单是知识分子的困境,也是全人类的困境……”[8]这已经陷入了黑格尔式的辩证困局。这里的“诗”性就在于,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无疑是人类为完善自身而必须且应当坚守的价值和信仰之一。在剧中,越是坚守正义,越是把自己陷入到两难的境地。
  2012年,当他和创作团队一起申报由中国文联、教育部、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剧协实际操办的“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结果却意外落选。代表江苏省入选的话剧和最后戏剧节获奖的话剧都是主流的正剧,而非个人化的和艺术化的戏剧。这更加触动了吕效平,戏剧节与《蒋公的面子》第二轮演出同时进行,结束后,有二十多家演出公司找到吕效平洽谈合作做演出事务。随后他带领团队全国巡演,可以说这部戏是成功的,它在思想性与商业市场票房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试图向外界去证明个人化的戏剧的魅力,向国家去争取本属于艺术自身的独立性的资格和权力,拒绝戏剧国家化。吕效平认为“国家化”戏剧的本质是:“所有的政府都必须相信或者假装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他们总是会试图告诉人民,他们的现实是伟大的,至少也有能力治理现实卑污的问题;他们也总是会试图告诉人民,他们拥有绝不迂腐的精神理想,它源自于现实且能够提高现实。”而这,是违背了“诗”的本性的。吕效平在与“国家化”戏剧对话的过程中,他是在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践行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应赋予戏剧创作更多的个人自由和精神自由,惟有如此,中国才有希望建设一个健康的戏剧生态乃至艺术生态。
  参考文献:
  [1][6][8]吕效平:《一个文化事件:关于喜剧〈蒋公的面子〉》,《扬子江评论》2013(1).
  [2]鞠婧.《南方周末》网络版,2012,12,28.
  [3][4]温方伊.《写作<蒋公的面子>》,《扬子江评论》,2013(1).
  [5]董建口述、高子文整理,《看南大校庆话剧<蒋公的面子>有感》,《南大戏剧论丛》,2013(00).
  [7]陈军.《诗人的身位——评一个文化事件——“《蒋公的面子》上演超过50场”》,《扬子江评论》,2015(4).
其他文献
目的:对小儿肠梗阻手术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肠梗阻患儿中随机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将这些患儿随机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首先通过对设计策略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阐述,说明设计策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对设计策略的分析,从设计理念、产品定位、组织管理结构等多个方面入手,说明只有确保设计资源的合理运用,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设计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也变得日趋严酷,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已经不能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好的产品是技术与艺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女性生殖道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共发现HPV100多个型别,其中有30多个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或生殖道恶性肿瘤有关,不同亚型对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技校毕业后,回到了生我养我的矿山,在井口当了一名从事机加工的工人.一次,我心爱的那台半导体收音机坏了,而当时附近又没有维修店.正当我焦急万分的
一rn一年当中,最容易被风景本身忽视的某一个山谷,一蓬蓬临近山顶的白桦树、杉树、栎树、植物藤和遍地丛生的灌木丛,几乎不加思索地只那么一季便自生自长地溢满了山谷.脚底几
《爸爸爸》作为寻根文学的典范之作,诠释了韩少功的“寻根”理念,对当代文学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但文本中对劣根文化的书写,面对现实采取的逃避态度,以及盲目排斥新
摘 要:副词“分别”出现的句中,若主、宾位皆为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的结构成分,“分别”由于其语义指向的多重性,会使句子存在不同的歧义情况。可以根据动核是否具有“黏属”的特性,决定句子歧义的有无,再看动核的“同时,先后、一起、重复”语义特征的有无,判定歧义的多少。  关键词:分别;语义指向;歧义;动核;黏属;语义特征  一  现代汉语中,副词“分别”的词义是“分头,各自,不在一起”。在句中,“分别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朋友、同事、家人甚至是我们自己是否会不幸成为残疾人,或者什么时候成为残疾人。我们也总是忽视某些细心的设计,而这些细小的用心能让那些需要特殊帮助
一rn两千多年前,屈原因政患脱下三闾大夫朝服,蜕变为爱国诗人时,曾在“天问”中问天下:“焉有石林?”一千多年后有了回响,那是另一位文学家柳宗元在中作了回答:“石林不胡?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