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外贸易体制激励和驱动出口创汇的功能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9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自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竞争时期。从2018年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到2020年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战略竞争的形式、程度和领域呈全面扩大加剧态势。2019年5月中美经贸磋商出现重大分歧和争端是中国战略决心表达的分水岭,美国低估中国的主权原则、民族情感与政策底线,引发中国升级战略决心信号,此前中国虽有反制,但较多以合作、磋商和诚意等策略应对。中国对美战略决心信号的升级,表现为冲突代价可接受度上升和战略专有资产的外交信号呈现增多,体现出模糊性、决心与合作信号并存等特性,是中美战略博弈中中国增
2000年以来,中澳关系长期保持了良好发展的态势。但自2016年起,双边关系出现大幅恶化。本文重点解释为何澳大利亚政府在2016—2018年间全方位“重置”对华政策。本文认为,澳大利亚国家利益应是理解澳大利亚政府“重置”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澳大利亚独特的战略地理、历史和文化来看,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由内到外大体可分为四环:第一环是确保澳大利亚本土和通往澳大利亚的海上和空中航道的安全,第二环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第三环是维护亚太/印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第四环是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201
“知识分享”指国际发展参与主体以生产、传播和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知识经验来促进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过程。由于全球治理效力长期不足,提高国际发展成效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发展组织,面对多元的发展路径,世界银行把“知识分享”列为实现其发展目标的核心战略,借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项目成功率,从根本上推动国际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如今“知识分享”已进入国际发展舞台的“中央”,成为继经济和技术援助之后的第三大国际发展支柱。世界银行
对于北约存续至今而华约早已消亡的现象,学界存在较多争议。在能力聚集、自主—安全、国内政治和制度化四大视角中,制度化理论更具影响力。但是,制度化理论只强调制度化水平高低对联盟存续的影响,而忽略了制度化的具体内容。本文结合制度化与自主—安全视角,认为制度化对联盟存续的影响不仅在于制度化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制度化在不同层面对成员国自主性的保护和塑造。在约束性、灵活性、开放性三个层面,北约制度化能较有效约束主导国权力,对于成员国退出联盟或对外结盟较为灵活宽容,并且重视协商解决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联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领事保护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领事保护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使命重大,“供需矛盾”也更为突出。中国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和独特资源,推动领事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呈现出参与多元化、协调网络化、管理法制化、预防精细化的发展趋势,这些在近期新冠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与西方国家相比,鲜明的“全政府”特色是中国领事保护实践最大的特点。要完善中国领事保护,除政府部门须继续努力外,也有赖于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以及公民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强化。
新冠疫情是对中国对外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关键在于中国外交能否在应急状态下有效化解各种压力和挑战。为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疫情、舆情与经济信心三大挑战,中国外交呈现出应急外交的若干特征,在理念上更加坚持以人为本,在心态上更加趋向战略主动,在机制上呈现应急管理,在行动上更加立体联动。总体来看,中国防控疫情外交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对外工作提供了更多空间,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外交超载”,面临“泛外交化”和“泛政治化”的问题。如何精准界定常态外交与应急外交的不同模式,力争实现两种模式在法理上的合理切换,
在一系列内外危机的激发下,欧盟诉诸“主权欧洲”理念推动内外政策调整,应对地缘政治竞争,避免在国际社会边缘化的风险。主权欧洲的核心是建构欧盟实力而非建立联邦欧洲。在主权欧洲理念下,欧盟对外战略更具竞争性和冲突性。在工具化市场力量的原则下,欧盟经贸政策也日趋强硬和保守。在欧美利益结构性疏离的背景下,欧盟也通过寻求对美独立性以维护主权。面对多边主义危机,欧盟致力于通过更加灵活、务实的意愿联盟,继续发挥规范性作用。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鉴于欧美关系持续紧张、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对全球产业链安全性的再思考以及数字技术更为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的“退出外交”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对国际制度体系和全球秩序产生了严重影响。围绕这一现象,学界多以国际权力结构变迁、国内政治变革、领导人性格偏好为基本解释框架,也从理性选择视角探讨其退出行动的成本与收益。然而,特朗普政府对待诸多国际制度并非一味“退出”了事,而是呈现“威胁退出”、“退出”或“不退出”的过程和选择。美国在相应国际制度中的制度地位变化是影响美国是否发起“退出外交”并最终决定去留的根本前提,而能否与相关国际制度开启有效谈判,维持其制度地位优势,维护其国家利益,则决定了美国是否从
自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用战略竞争取代对华接触战略,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不断激化。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既未能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双边合作,也没能延缓双边关系下行的趋势。疫情及其应对成为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催化剂,美国更倾向于采取对抗性姿态处理双边分歧,并将所有问题都视为国家安全问题。围绕新冠病毒源头的舆论战毒化了双边关系的氛围,更有助于特朗普政府内对华强硬派建构“战略竞争对手”意象、塑造“中国威胁”。中美两国各自国内抗疫效果差异明显,在国际上表现也大不相同。中国为很多国家提供了抗疫援助,而美国不仅未能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