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法、实验法、讨论法等等,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下面以“物体的浮沉”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实验引入法”引入新课,应简洁明快、富有启发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使学生的直觉兴趣发展为操作、认知兴趣。对于生活中许多事例,多数学生只知道其表面现象,不明白其本质特性。若教师能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很有可能产生探究其本质规律的欲望。
  【视频】浮在海面上的轮船;能在水里上浮、停留及下潜的潜水艇。
  【实验演示】将一只鸡蛋轻轻地投入浓盐水中,使鸡蛋处于漂浮状态,让学生观察并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质疑】鸡蛋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鸡蛋受到水的浮力(并不完整,但暂不加以评价)。
  【实验演示】向浓盐水中缓缓倒入清水,并轻轻搅拌,直至处于悬浮状态,后又沉入水底。
  【质疑】鸡蛋为何沉入水底?
  【学生讨论】可谓“百家争鸣”,答案多样,不必急于评价。
  【引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思路:从课前播放视频到实验演示,创设认知冲突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为后面规律的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提问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是上好物理课的重要一环,为此,可让学生就课前精心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在提出问题后,应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作为催生猜想的环节,进而推出物体的浮沉条件。采用“合作探究、分析法”, 通过诱导、动手操作等,启发学生领悟有效观察和规范实验的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下面三个探究活动:
  活动1:采用先猜测后实验的探究方法,观察小物品(小石块、橡皮泥、内有配重物的小玻璃瓶等)浸没在水中,松手后的运动情景。
  活动2:怎样使下沉的橡皮泥(或内有配重物的小玻璃瓶)浮起来。
  活动3:怎样使漂浮的玻璃瓶沉下去。
  【归纳诱导】橡皮泥的 力没有改变,改变了 力;玻璃瓶的 力没有改变,改变了 力。即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点拨思考】引导学生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加以分析,初步认识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漂浮”、“悬浮”两种平衡状态的不同之处。
  【实验演示】将木块按入水面下一定深度,引导学生观察松开手后木块的运动情况。
  【质疑】松开手后木块立即由静止变为上浮,说明什么?
  【学生结论】木块所受向上的浮力F浮大于向下的重力G。
  【实验演示】将铁块浸没水面下一定深度,引导学生观察松开手后铁块的运动情况(类上处理)。
  设计思路:新课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有所降低,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只要求从理论上验证猜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理论推证的方法。有条件的,可在课外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F浮与G。
  三、让学生尝试概括总结 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古语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自主获取知识时,学生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启发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正确的思路和思考方法,领悟阅读、分析物理教材和解剖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引导归纳】让学生尝试概括其结论,得出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F浮与G的关系。
  【指导阅读】阅读课文P96,明确课文中是如何得出物体浮沉条件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应如何具体叙述。
  设计思路:通过比较探究结果与课本已有知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通过学生自己的深入思考,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归纳,使认识得到升华。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并非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基本教学方法,还应注重组合恰当、排列合理,即“贵在得法”。设法使学生“爱学”,又设法使学生从中领悟方法而“会学”,自然就可以很好地“学会”。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归根结底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光有教师的干瘪说教,而不激发学生的求
针对西安地区特有的地裂缝现象而造成的地铁渗漏水情况,采用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灌浆法,很好地解决了地裂缝下渗漏水问题。本文对复合灌浆所采用的钻孔埋管法工艺进行了详细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学习者在与语言发生联系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有了良好的语感。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语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就费时费力,或词不达意,语言的工具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1月17日,深圳防水行业2015年工作总结大会在深圳市五洲宾馆隆重举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文言文,一种传承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内蕴,培养语感。一般来说,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难度大。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句落实的原则,教法僵化,课堂枯燥而缺少活力。进入课改之后,文言文的教学是最为混乱和困惑的。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呢?作为语文教师找到构建这种课堂教学的“点”和“线”最为重要,这就如建造房子的支柱。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结合某地下车库种植顶板工程的特点,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耐根穿刺TPO自粘复合防水卷材的防水设计,排水系统选用HDPE排水板结合盲沟排水,有效解决了渗漏、窜水和排水
教育个性化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理想.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其乐于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并且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和
建筑防水关乎建筑安全、关乎百姓民生。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防水行业粗放式经营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校本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学校经过从局部到整体的试验,开设了五大类共38门课程,硕果累累。在参与课题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思考:什么样的课题才算上乘呢?最后认为,它不仅要融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还要与学科、学校、地域有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将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呈现给大家,以抛砖引玉。    一、确定理想的课题是上好校本课程的重要前提  
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裁。翻看语文课本,散文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的教与学也一直被关注。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住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一、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这一点,秦牧的《土地》比较典型。作者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