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大学日语六级考试大纲的分析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日语六级考试开始于2009年,可以说是国内最高一级评价日语学习者水平的考试,面对大学日语教育的现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新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与此相适应总结过去的考试经验,于2008年制定了《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大纲》,而最新的大纲内容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7月第2次印刷的《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其中2011年版是由全国大学日语考试设计组编著的最新书籍,与其之前的教学大纲相比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满足更高层次学生的考试需求。
  大学日语四级考试始于1993年,迄今已经实施了16年,可以说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考试及教学的经验,而面临着日语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考试已经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求,所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更高的学习成果,2009年开始了新的大学日语六级考试,满足了更高层次日语学习者的考试需求。
  根据《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日语是高等教育外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而对于考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学生来说,鉴于目前实施的可能性,考试范围规定的除“说的技能”以外的全部内容,与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相比,六级考试增加了翻译的内容,其主要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将等难度的经济、社会等文章译成汉语。并且可以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文章、综述译成汉语,译文能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所以,为满足更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出现了大学日语六级考试,与此相应的也需要参加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学生具备六级考试要求的听、读、写、译能力,两者相辅相成。
  (二)对现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日语六级考试考查的是与此对应能力的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要求教材和教学也应和考试相适应,教材的配套更是至关重要。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难度和分量也应与六级考试相适中,应选择符合的优秀教材,将更多丰富内容的教材融入教学、训练和课堂。
  现今最普遍使用的大学日语教材《新编日语简明教程》用于语法、句型教学的内容基本稳定,增强了其兴趣性及实用性的“补充练习”部分,供较为充裕的老师、及学有余力的学习者选择使用,但对于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要求,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形式,主观题对考生的要求,在现今的教材中已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要,多种教材的使用以及会话教材的比较运用,介绍日本文化、社会情况的教材的出现也是大学日语六级考试对教材的要求。
  (三)考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随着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社会关注度的日趋升温,社会对大外学生的日语能力提高的要求,不仅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提高,而更多要求学生学习的日语能够更纯正与时代和经济相联系,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与日俱增,外语学习者必须与国际接轨,更加突出了日语人才能力认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然大学日语六级考试也不例外,应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每年进行的考试相接轨,从实际和实践出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大学日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与现今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相比,国内的日语考试还未具规模,考试的重点还未突出,国际性考试听力的比重占的最大,拿现今的N1-N5的考试来看,听力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其比重作为单项考试来讲是最多的,而国内的考试听力考试占有的分数为总考试分数的百分之二十五,阅读理解的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为最高值,主观题翻译和写作分别为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十五。
  对于高级别的考试来讲,虽然大学日语六级考试对各方面综合能力进行了测试,但还是重点不明确,虽样样都存在,但还是更侧重于语言而非异文化交际,虽然有的考生成绩很高,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会感到具体的日语不能进行很准确的把握,文化的理解还存在差异。所以,在大学日语教学中还要更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文化交际活动的意识,鼓励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学以致用。语言是手段,此手段为的是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更具体为社会语言能力、交际策略等运用能力。
  大学日语六级考试自2009年开始以来,是由大学日语考试设计组设计和开发,教育部考试中心实施的一项每年举行一次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随着关注度的日益升温,必然带来大规模的研究和与此相适应的各方面改革,从大学日语最新2011年版的考试大纲来看,其满足为更高层次学生的考试需求,与此相应的也需要参加它的学生具备要求的听、读、写、译的能力,也对现行的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和分量应与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相适应,改变之前的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将更多的丰富内容引入教学至关重要,多种教材的比较运用对介绍日本文化的各种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国际性考试的出现,国内大学日语考试应分析以往考试的特点,找到真正适合中国现状和与国际接轨的考试和教学。
其他文献
在高职教育大发展的今天,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服务的创新型实用人才,不仅需要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同时还需要在教育模式上创新。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等三方面。  一、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当前高职教育仍未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教学中强调要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而在实际教
期刊
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普遍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活动中,作为源语作者与译入语读者之间沟通媒介的译者,必须考虑到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因素。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多元系统理论是怎样阐释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一、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以色列当代著名文学家及翻译理论家
期刊
一、化学的特征  化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组成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对以后的学习、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高中化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概念比较抽象。有同学没进入高中之前觉得化学比较简单,那是因为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结合试验建立化学理论。初中的化学知识很大程度上属于记忆型知识,只要你记住了,你就会了,并不
期刊
今天的中国高校里,人文通识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很多人以为人文通识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和通识观念兼而有之。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学科划分的细化,人文教育才逐渐让位于科学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儒家教育思想无疑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虽然历史上排儒批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但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儒家教育观念无论在先秦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占据教
期刊
新闻报刊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传播手段,不仅反映社会动态,还体现语言的发展过程,其涉及的面极广,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等内容无所不包,所以常常会被看作社会的缩影。英美报刊中的语言体现现代英语的发展趋势,在词汇、句法和文体风格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如新词层出不穷,缩略语和外来语使用频繁,各种修辞手段大量运用等等。修辞手段是一个展示平台,比如叠词修辞、句法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和语义辞格修辞等。
期刊
随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和资源消耗量的提升,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加大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绿色化工问题的发展  在1984年美国的环保局第一次传播了“废物最小化”的理念,这是绿色化工思想的最初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在1989年美国环保局正式提出了“污染防治”的观
期刊
高考后有近3个月的假期,很多考生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与同学聚会,喝酒,暴饮暴食、昏睡度日,看影碟、打游戏、投身于通宵上网、飙歌等狂欢活动以释放紧张的情绪,有的甚至彻夜不归。以这样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寒窗苦读的辛劳。许多人都这样的过着日子。看似自由、潇洒的生活,处在人生最风华正茂的时光却做着不太符合年龄的事情。每年高考结束之后,考生和家长们都长舒了一口气,而“高考后遗症”却不请自来,在不少考生身上
期刊
一、引言  关于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道,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
期刊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urence·Venuti)是美国结构主义思想的代表。在1995年,他在其《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和“归化”概念来表述施莱尔马赫于1813年提出的两种翻译取向。一种取向是:引导读者接近作者;另一种取向是:引导作者接近读者。所谓归化,就是以目的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对源语言进行一定的同化处理。所谓异化,就是以突出源语言的外来文化为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翻译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是当前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中的首要危险,是关系我党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是需要党高度重视自觉克服的重要任务。我们党历史上培育出来的精神之花,是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红嫂”与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等都是沂蒙山区的伟大女性,是沂蒙山区妇女拥军支前的特殊群体,也是中国妇女拥军模范的象征,她们用小米养育革命,用乳汁救助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