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网际网络公司、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与股市的过度反应,许多风投所投资的公司身价在一夜之间突然暴涨百倍、一些风投新手随意出乎,短时间内亦获利惊人。风险投资这一行在近年内迅速引起世人的瞩目 成为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甚至在其他金融行业如保险、银行、证券等业界精英,都纷纷改行,投入风投。许许多多的风投轶事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揭开了风投的神秘面纱。
但也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涌入了过多的资金。新设的风投基金蜂拥而至,以致经验不足的从业人员快速上阵,使得风投发生了许多结构性的变化,一时之间其风貌变得“十分模糊”
其实风投的理论说穿了十分简早,无非就是提供资本融资与经营管理顾问,以达成“助人创业”的目的而已。由于实现创业的路线千差万别,风投的操作也就因人、因时之不同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投本身及创业者常常因此陷入迷思。
迷思一:过度强调“退出机制”,失落了风投助人创业的传统。
当风投纷纷以“报酬率”的高低为标榜,并以此为竞争市场资金的乎段时,风投的目标自然就从“助人创业”、强调参与及提供附加价值,转变成如何快速催熟目标公司及以最优价格出售权益。目标企业早日上市或被兼并,风投获利了结渐成主流现象。这种转变无疑扼杀了未来风投的生机,也完全忽略了风投这一行起始的本质。
许多新创公司与风投接触的印象是,风投业者往往对所要投资事业的产品市场并非最感兴趣,反倒最急迫想知道的是:公司什么时候可以上市?在哪儿上市?上市承销价是多少?承销商是谁?如不上市是否有被合并收购的可能?适合的对象在哪里?这种尚未投资就过度关心未来如何退出的做法,使风投最令世人称道的“助人创业”的传统逐渐失落。
迷思二:过度强调高报酬率,忽略了创业风险的本质与合理的报酬。
Venture Capital的原意,本就是风险投资,过去这几年,不论报章杂志或研讨会,都可以看到风投新贵口沫横飞地畅谈辉煌的投资战果。一位同业更在某商业周刊上扬言,从不看报酬率不到100倍的投资案。如果风投的获利犹如赌彩般惊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家愿意努力辛勤地为事业打拼?
风投的报酬率到底多少才算合理?根据统计,从1945年到1997年的52年间,风投这一行的年平均内部收益率是16.7%。这项数字在网络狂飙的时期,以十倍数甚至百倍数成长,获利之高,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但当大风吹起的泡沫破碎后,冷静想想16.7%这个报酬率倒是十分客观而实际。如果用这个数字同美国无风险利率——美国政府债券报酬率4.7%相比,足足有3.5倍之多。再看看同时期美国房地产的年报酬率也只有8%,还不到风投的一半,从这些数字做推断,风投的合理报酬究竟落在哪里也就一目了然了。
迷思三:只有高科技初创期的投资才算风投,忽略了风险性投资的本质。
现在国内绝大部分的投资都偏向上市前的中晚期投资。很多人认为有违风险投资应投资初创企业的初衷。不过如果仔细研究风投的起源与发展及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恐怕对风投的投资便不会局限在一些有限的案源上了。风投主要以投资风险性资产为主,因此,较具高风险的事业,都是风投的投资标的。除新创的科技事业外,企业重整、企业合并与收购、问题债券的收购与管理、公营事业民营化、公用事业与公共建设的投资等,都是风投的天地。受美国西岸的影响,大多数人一向认为只有新创的高科技投资才算正宗风投的本业。但事实上,风投业起源于美国东岸,从一开始成功的第一个案例,直到现在,美国东岸的风投就一直是以财务专业为主导,只是随着环境改变,而加重高科技事业的投资罢了。
迷思四:风投的投资过度受市场的影响,而忽略了被投资公司的本质。
当风投对投资标的做了仔细的审核与评估后,初步决定可以继续进行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评估被投资公司的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虽然有许多科学的估算方式,但许多估算的基本假设仍然是相当主观的,而且是见仁见智的。当资本市场过热、或是某一类型的公司受到市场追捧以及资金泛滥时,风投往往忽略了被投资公司的本质而降低被投资公司的投资门槛,或是出价过高,造成风投公司投资组合的品质大幅下降及投资成本急升,这正是风投的致命伤。
迷思五:风投业者过度强调竞争,反而忽略了风投彼此合作的本质。
风投以风险性资本达成助人创业的目的,而为了有效降低风险,于是通过同业间的合作,以共同投资的方式降低单一投资额,同时以集体的力量提供投资人及被投资公司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传统上风投产业内是合作远大于竞争。不过随着新加入者及市场资全的大量涌入,风投业就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现实、当大量资金追逐有限的案源时,风投为消化资金,往往出高价及扩大本身的投资比例以阻绝其他竞争者的加入 这种方式应用在以“风险”为本质的风投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风险加乘的效果下,无怪乎许多风投对投资案急于收割,对过程漠不关心,但对结果充满了期待。网络投资案的巨增,且无预警的迅速幻灭,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结 语
只要追踪风投的资金流向,便能掌握未来经济成长的轨迹。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股票市场的改革,加上刚通过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还有即将出台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税制的改革等,中国的风投市场一定会从以外资美金为主慢慢向以中资人民币为主的本土风投转移。风投管理公司也会从管理外国人的钱,转向管理中国人的钱来从事创业投资。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坚挺,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但也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涌入了过多的资金。新设的风投基金蜂拥而至,以致经验不足的从业人员快速上阵,使得风投发生了许多结构性的变化,一时之间其风貌变得“十分模糊”
其实风投的理论说穿了十分简早,无非就是提供资本融资与经营管理顾问,以达成“助人创业”的目的而已。由于实现创业的路线千差万别,风投的操作也就因人、因时之不同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投本身及创业者常常因此陷入迷思。
迷思一:过度强调“退出机制”,失落了风投助人创业的传统。
当风投纷纷以“报酬率”的高低为标榜,并以此为竞争市场资金的乎段时,风投的目标自然就从“助人创业”、强调参与及提供附加价值,转变成如何快速催熟目标公司及以最优价格出售权益。目标企业早日上市或被兼并,风投获利了结渐成主流现象。这种转变无疑扼杀了未来风投的生机,也完全忽略了风投这一行起始的本质。
许多新创公司与风投接触的印象是,风投业者往往对所要投资事业的产品市场并非最感兴趣,反倒最急迫想知道的是:公司什么时候可以上市?在哪儿上市?上市承销价是多少?承销商是谁?如不上市是否有被合并收购的可能?适合的对象在哪里?这种尚未投资就过度关心未来如何退出的做法,使风投最令世人称道的“助人创业”的传统逐渐失落。
迷思二:过度强调高报酬率,忽略了创业风险的本质与合理的报酬。
Venture Capital的原意,本就是风险投资,过去这几年,不论报章杂志或研讨会,都可以看到风投新贵口沫横飞地畅谈辉煌的投资战果。一位同业更在某商业周刊上扬言,从不看报酬率不到100倍的投资案。如果风投的获利犹如赌彩般惊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家愿意努力辛勤地为事业打拼?
风投的报酬率到底多少才算合理?根据统计,从1945年到1997年的52年间,风投这一行的年平均内部收益率是16.7%。这项数字在网络狂飙的时期,以十倍数甚至百倍数成长,获利之高,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但当大风吹起的泡沫破碎后,冷静想想16.7%这个报酬率倒是十分客观而实际。如果用这个数字同美国无风险利率——美国政府债券报酬率4.7%相比,足足有3.5倍之多。再看看同时期美国房地产的年报酬率也只有8%,还不到风投的一半,从这些数字做推断,风投的合理报酬究竟落在哪里也就一目了然了。
迷思三:只有高科技初创期的投资才算风投,忽略了风险性投资的本质。
现在国内绝大部分的投资都偏向上市前的中晚期投资。很多人认为有违风险投资应投资初创企业的初衷。不过如果仔细研究风投的起源与发展及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恐怕对风投的投资便不会局限在一些有限的案源上了。风投主要以投资风险性资产为主,因此,较具高风险的事业,都是风投的投资标的。除新创的科技事业外,企业重整、企业合并与收购、问题债券的收购与管理、公营事业民营化、公用事业与公共建设的投资等,都是风投的天地。受美国西岸的影响,大多数人一向认为只有新创的高科技投资才算正宗风投的本业。但事实上,风投业起源于美国东岸,从一开始成功的第一个案例,直到现在,美国东岸的风投就一直是以财务专业为主导,只是随着环境改变,而加重高科技事业的投资罢了。
迷思四:风投的投资过度受市场的影响,而忽略了被投资公司的本质。
当风投对投资标的做了仔细的审核与评估后,初步决定可以继续进行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评估被投资公司的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虽然有许多科学的估算方式,但许多估算的基本假设仍然是相当主观的,而且是见仁见智的。当资本市场过热、或是某一类型的公司受到市场追捧以及资金泛滥时,风投往往忽略了被投资公司的本质而降低被投资公司的投资门槛,或是出价过高,造成风投公司投资组合的品质大幅下降及投资成本急升,这正是风投的致命伤。
迷思五:风投业者过度强调竞争,反而忽略了风投彼此合作的本质。
风投以风险性资本达成助人创业的目的,而为了有效降低风险,于是通过同业间的合作,以共同投资的方式降低单一投资额,同时以集体的力量提供投资人及被投资公司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传统上风投产业内是合作远大于竞争。不过随着新加入者及市场资全的大量涌入,风投业就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现实、当大量资金追逐有限的案源时,风投为消化资金,往往出高价及扩大本身的投资比例以阻绝其他竞争者的加入 这种方式应用在以“风险”为本质的风投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风险加乘的效果下,无怪乎许多风投对投资案急于收割,对过程漠不关心,但对结果充满了期待。网络投资案的巨增,且无预警的迅速幻灭,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结 语
只要追踪风投的资金流向,便能掌握未来经济成长的轨迹。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股票市场的改革,加上刚通过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还有即将出台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税制的改革等,中国的风投市场一定会从以外资美金为主慢慢向以中资人民币为主的本土风投转移。风投管理公司也会从管理外国人的钱,转向管理中国人的钱来从事创业投资。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坚挺,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