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耐读的好报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有味道的消息报道了,2009年1月23日,《河南日报》一版的一篇报道《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一下子抓住了我。复读一遍,品之思之,深感这是一篇耐读的好报道。
  说它好,好就好在这是一篇新闻价值很高的独家新闻。首次披露了2008年河南省总人口,并推测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总人口明年下半年将达到1亿,此为“独”。说它新闻价值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去年广东媒体争相报道广东人口全国第一,由是广东向中央争取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实际利益。广东省人口最多,是以常住人口的口径计算的,因为到广东打工的人多;我们说河南人口最多,是以总人口的口径计算的,无疑后者更具有本质意义,比如遇到非典和金融危机,这些人大多还是要回到本土的。说河南人口全国最多并将第一个达到1亿,无疑对河南从中央争取利益或有利政策会有重大意义。这篇新闻价值高,是从这个大局,意义上讲的。
  除了这个重大主题外,这篇报道的内涵很饱满,在印证主题过程中,自然让人感受到了其他几个方面的意义:如“少生3300万人”一段,说明河南计划生育工作抓得好;“用1.74%的国土面积养育全国7.48%的人口”,“每年还调出300亿斤粮食”,说明河南人口虽多,却没有成为全国的负担,相反,还对全国作出了贡献;河南总人口近亿,希望人们多理解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度和不易……这些方面在大主题的统领下,使得这篇报道的内涵充沛而丰满。丰满还表现在信息量大上,全文只有800多字,却披露了近30个有用信息,这大概是这篇报道耐读的另外一个原因吧,读者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和兴趣大小,主要是对新闻报道所包含的有用信息的满足程度。
  用新闻手法达到宣传效果,是这篇报道的又一个特色。党报的新闻报道很容易直接就事论事、“开门见山”,遇到重大主题宣传几乎用宣传口号来直奔主题,效果常常事倍功半,有时还适得其反。西方新闻擅长让事实说话,用数据印证。宣传的意图巧妙隐含在事实和数字中。这篇报道也有这个特点,处处事事在为河南说话,却又数据翔实,逻辑推论令人信服。还有全文20多个新闻数字,由于按逻辑需要渐次推出,一环扣一环,而且做了通俗化处理,一点也不感到枯燥、生硬和累赘。如导语一段,先写河南总人口和自然增长率,读者自然想到每年会增加多少人,以这个速度,将来人口又是多少?文章顺着读者的思维展开,各个数据自然穿插,内在逻辑点流畅而严密,读起来很轻松。还有结尾处也是神来之笔,常规的消息结尾喜欢总结式的,缀上一串荣誉称号如河南省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云云,而本文跳出藩篱,巧妙地引用了省委书记回答网友提问时的答话,反映河南人口工作的成就和难度,信手拈来,一点不牵强附会,尤其是最后一句“一松劲,一眨眼就可能多出生几十万人口”,形象生动,紧扣主题,令人回味无穷。附原文:
  每天出生3200多人,一年净增50万人
  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
  本报讯(记者 肖建中 刘翔明)记者1月22日从省统计局证实,2008年底,河南省的总人口9918万人,较上年的自然增长率为4.97%。全省每年出生人口近120万,净增约50万人,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县的人口。按照这样一个增长速度,2009年河南总人口大约9970万,到2010年下半年,我省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人口超亿的省份。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总人口比第二位的山东省多520万,比第三位的四川省多960万,比甘肃、内蒙古、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7个省区的人口总和还要多550万。
  但是河南用1.74%的国土面积养育着全国7.48%的人口,不仅如此,河南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1000亿斤,每年还调出省外300多亿斤的原粮及粮食制成品,支援全国各地。
  尽管河南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都住居全国前列,但是这个发展的巨大硕果只要除以近亿人口,就会变成一个不太起眼的数字。相反,推动河南发展的投入,只要乘以近亿人口,就会变成一个难以承受的大数字。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河南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目前,有两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省辖市,分别是南阳市1091万、周口市1085万;另有20个百万人口大县,其中排名前10位的是固始县、邓州市、上蔡县、太康县、永城市、淮阳县、唐河县、郸城县、滑县、沈丘县。人口基数大、总量就增长快,河南省每天出生3200多人。
  还有,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明,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人口出生率很有可能继续下降的情况下,河南却面临着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这次高峰,从2006年开始,到2012年结束,人口出生率会逐年回升,即使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保持1.65的水平不变,到2012年人口出生最高峰时,河南将出生151万人。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第一国策不放松,一份资料显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省少生3300万人,约占全国少生人数的8%。为全国稳定低生育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河南的人口省情,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形象地说,这些年来,河南人口出生在全国来讲,控制得还是比较好的,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但应该说继续做好这项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点不能松劲,一松劲,一眨眼就可能多出生几十万人口。
  
  编校 施 宇
其他文献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年)39岁时才开始写作,很快就崭露头角,获得成功,在其后短短的十年里,她驰骋文坛,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位很有建树的女作家。凯特·肖邦因其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觉醒》(The Awakening)而著称于世。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虽然不到2000字,却集中地、戏剧性地表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意识的突然发现,并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小说最初发表
期刊
虽然不断有数据证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与分裂在不断拉大,这似乎为电视的市场细分和适位传播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有力前提,但这些数据在电视运营和制作人员看来。意义并非如此显著。因为受众的社会属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对于电视节目的价值诉求却惊人的一致,即“资讯”和“娱乐”。这样看来。电视频道的极大扩张和电视节目类型常常不成正比。美国电视业巨头的市场竞争,通常局限于非常有限的主题竞
期刊
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7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印度许多电视台对恐怖袭击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本文拟以孟买袭击事件为例谈谈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的伦理抉择问题。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权利与社会责任的抉择    自从电视台能现场直播以来。电视直播权利便成为媒体自由的一部分被确定下来。但是媒体自由是伴随着责任的,自由和责任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同时媒体自由也是有
期刊
新闻报道文体的创新是当今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华尔街日报》在新闻报道中以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受到受众的好评。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方式,被称为“华尔街日报体”,简称华体,与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编辑更是一种考验。  这个考验主要源于报纸版面的制约。我们要在有限的版面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这就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广告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差距,专业方向的细分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依托所处高校的学科发展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包豪斯教育理念对广告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然后重点探讨了在艺术类高校中,如何依托设计艺术专业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与广告业务技能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广告教育 定住特色 培养模式    自上个世纪80年
期刊
一本名为《(走进读图时代)——中国纪实摄影名家访谈录》的书,让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职业、钟爱摄影艺术的青年记者读后感触良多。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国内当代摄影大家、知名记者的访谈,读者详尽了解了我国新闻纪实摄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及数码时代到来后摄影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包含了新闻摄影理论和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同时也讲述了中国纪实摄影中坚力量的成长经历和从业过程。这些摄影名家数十年如一日对摄影的痴迷
期刊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自其创设之时起,有关用方言播新闻,就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方言说新闻节目不是主流,但是也完全可以走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方言相对于国家规范使用的普通话。短于公共信息的传达,有其劣势和不足,但方言因其地域的局
期刊
晚饭后,在小区的草径上散步,隆冬时节,天寒地冷,外边行人稀少,我的脚步声在偌大的草坪上,清静中愈显响亮。此时,我忽然想起近日所读好友李根林新出版的回忆录《岁月与感悟》,岁月的痕迹不就是脚板磨出的声音吗?  我国著名记者安岗说过这样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河南日报驻安阳记者站老站长李根林,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他正是用脚板磨出了自己艰难而多彩的岁月,磨出了自己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生活。  在《岁月与感悟
期刊
也许是近几年社会对当下的明星们极度不满,于是便开始大张旗鼓地举办浩浩荡荡的选秀节目,什么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第一次心动、我型我SHOW……每天都有这样的节目充斥于观众眼前,而每天也都有大篇幅的相关报道紧跟其后。在“选秀”、“PK”等词汇的大量频繁出现中,“粉丝”算是最高频率的词汇,而粉丝的行动也确实逐渐抢过了明星们的风头,与此同时,媒体和社会也给了粉丝们以足够的关注。    一、粉丝的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3000名演职人员宣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顿时,人民大会堂为之沸腾。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44年前,科学家们虽然共同见证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但他们却未能相聚庆祝。  2008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再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