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哲”方东美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wo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五四”,与罗家伦、杜威、毛泽东的关系
  在上世纪的中国,方东美堪称一位满身故事的奇人。他生在桐城世家,幼承庭训,3岁读《诗经》,12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从小深沐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
  1917年,方东美年十八,考入金陵大学哲学系。当时有位留英博士上课讲《诗经》。开课不久,有一天教授在台上讲,台下有人低声说“错了!”教授皱了一下眉,继续讲下去,台下又有人说:“错了!”教授怒问:“谁说我讲错了,谁就来讲!”方东美站起来说:“我们是学生,我们是来听课的。”教授气更大了:“你既能说我讲错了,你就应该上来讲!”方东美被同学一致推举上台来。他从容走上讲台,先向教授鞠躬,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辞义清晰又趣味盎然。下课钟响,教授走出教室,方东美得到全班如雷的掌声。于是,方东美国学根基深厚之名声,传遍全校。
  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宗教气氛十分浓厚,每逢星期天,师生们都要去礼堂祈祷。训导处则派人在礼堂里巡视,查看是否“虔诚”,稍有不慎,轻则警告,重则开除。很多学生都厌恶这种枯燥乏味的仪式,方东美也不例外,但又不敢违规不去。每次做礼拜,他总是想方设法另辟蹊径“开小灶”,为自己寻找一个隐蔽的位置偷偷看书。一次,训导员过来了,“祈祷时偷看小说,这还得了!”为了杀一儆百,训导处极力主张开除方东美。幸亏一位美籍教师挺身相保,才让他侥幸躲过劫难。不承想,这场风波让方东美因祸得福。校长鲍伦召见这位调皮捣蛋的学生,问他何以专门跟学校捣乱作对。方东美侃侃而谈,把此种管理的弊端和危机一一道来。校长听后连连称是,不但不怪罪这位才华出众的学生,反而非常欣赏,对各系老师说:今后若是金陵大学想聘请中文教员,最好先征询方东美的意见。多年后,方东美忆及此事,还风趣地说:“我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做礼拜时读完的!”
  方东美在大学里以富有正义感闻名,被同学戏称为“方怒美”。“五四”和“少年中国学会”是影响近代中国的两件大事,青年方东美一件也没落下。“五四”在北方得力于李大钊等人;在南方则完全得力于“少中”,而方东美就是此中“主谋”。那时他正是金陵大学的风云人物,不仅学业超群,而且深怀济世理想,关切时局国运。风起云涌的“五四”次日,从北方南下的学生领袖罗家伦、段锡鹏等找到学生领袖方东美,一起坐镇南京,策划东南一带的学运。此时,金大校方觉察到情况异样,乃宣布因时局不稳,从即日起放假。在这关键时刻,方东美带着大批同学来到一位洋教授家里,要他向校方要求取消放假决定,否则就打人。“方怒美”把此君吓坏了,连忙答应。南京五四运动的大本营遂稳定下来。方东美等人把学生组织起来,控制了南京鼓楼到下关的交通。翌日运动发起后,南京其他高校的学生纷纷加入,“五四”风潮在南京激烈地鼓荡起来。
  是年7月,方东美和左舜生等人先后进入王光祈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并以其不凡的学养,先被选为会刊《少年世界》主编,后又继王光祈、李大钊担任《少年中国》主编,并在两刊发表了《伯格森之哲学》等文章。1920年春,杜威从北京南下讲学,二十出头的方东美被推为“中国哲学会南京分会”代表,用英文致欢迎辞并任翻译,还向杜威介绍了“少中”的情况,光彩之照人,冠绝一时。杜威的演讲给方东美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杜威在金大讲授“西洋哲学史(上古部分)”,方成为其弟子。起初,方对杜威还很推崇,不久乃发现与杜威根本无缘,尤不喜他所提倡的实用主义,很快就扬长而去。
  1918年,一位高个子的湖湘人物孤身行至金陵古城,举目无亲的他访古揽胜,徒步环行城墙一周,顺便到南京“少中”分会参访。分会负责人左舜生正是湘人,其他会友均系在校大学生,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湘人。当时此君比大家年长些,故会友称之为“毛大哥”。会友们欢聚一堂,高谈阔论,唯毛大哥沉思寡言。大家思忖他只师范毕业,就劝他进大学深造。他引《老残游记》自嘲道:“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大家引《三字经》鼓励道:“苏老泉,年二七,才发奋。毛大哥你还不到,说什么‘年纪大了’?有志者,事竟成!”在朋友的怂恿下,他也动心了,“进哪间大学好?”“北京大学!”大家异口同声道。会友们热心帮忙,纷纷解囊相助,把“毛大哥”一直送到蚌埠火车站。“毛大哥”到北平后,由于经济原因无力升学,经人介绍进了北大当图书管理员,并遇到了“少中”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此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日后成为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人物。他,就是毛泽东。
  1920年元月,毛泽东经王光祈引介正式加入“少中”,与方东美成为同人。方东美也因“少中”而结识了当时中国最具理想的一群青年才俊。方东美一生从未参加任何政党组织,唯与“少中”情谊深厚。当然,他后来的悲剧体验使他下决心终身超脱现实政治。
  与胡适是“冤家”,对蒋介石不客气
  1921年,方东美毕业后,与梁实秋等一道赴美留学。在美国,方东美发愤用功,仅用三年时间就攻下了硕、博两个文凭,奠定了他在西洋哲学方面的终生之基。在威斯康辛大学,他继续如饥似渴地阅读世界名著,但导师对他说:“要了解西洋哲学,光通英文是不够的,非兼通德文不可。”方东美立即请来一位德文教师,言明每小时报酬5美金。用两小时学会了发音和拼读后,他想文法词汇可以自修,不必浪费钱再请老师,于是很快把那人辞退,并付了10美元报酬。此后他全靠自修,居然学通了德文,半年后,方东美开始直接阅读伯格森、康德、黑格尔、尼采、歌德等人的原著。不知不觉中,他迷上了柏格森哲学。他之属意柏格森,说来有趣,完全拜罗素之赐。因为罗素对柏格森展开犀利的批判,极尽挖苦揶揄之能事,反而引起方的极大好奇。于是他下定决心,非尽读柏氏之书不可,谁知竟因此而终生爱上了柏格森。不久,他就写出了十分出色的硕士论文《柏格森式生命哲学之评述》,标题近似罗素哲学方面的成名作《莱布尼兹哲学之评述》。指导教授对此啧啧称赞,认为不仅内容精彩,文笔亦极优美,马上传给系里其他教师和研究生欣赏。   1924年,方东美束装归国。年仅廿五岁的青年步入武昌高师,自此始终站立于大学讲坛,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方东美,成了正牌教授,人称“毛头教授”,他也自嘲为“我这毛头小教授”。但“毛头教授”着实有两把刷子,正所谓“剃人头者,人恒剃之”。以前,他当学生时好考老师,现在轮到学生来考他了。该校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新进教授第一天上课,要接受全校师生的三关考试:发表一场公开的学术讲演;写一篇论文登在校刊;接受全校师生公开轮流的考问。凡通不过这三关者,均应卷铺盖走路。方东美学问功夫扎实,辩才了得,居然一日之内连闯三关,一举在该校站住脚跟。但他很快又移席南京,成为哲坛健将,并最终成为一代大师。此后数十年的哲学师资,很多即出自他门下,可谓弟子三千,英才无数。
  在学界,方东美与胡适是一对冤家。他们有三同之谊:同为安徽老乡,同以哲学为业,同从杜威为师。胡适当时名满天下,大家争以“我的朋友胡适之”为荣,独方东美与胡适的学术立场大相径庭,对哲学本质的理解差异也大,势同水火。二人初次见面,是皖人陈独秀的好朋友汪孟邹从中引荐。汪说,你们都留过美,且都是安徽人。方东美当时年少气盛,觉得胡适在哲学方面的造诣“根本不行”,两人一交谈,方就批评胡。抗战前,有次胡问方:“我最近发表了一篇谈最近哲学发展趋势的文章,你读了没有?”方笑答“读了”。胡适问他认为如何?接着又说:“那是我近来写作最用力的一篇。”方东美觉得这哪里是虚心讨论学术问题,于是故意问:“既然是谈哲学发展趋势,想必对‘哲学’一义有高见,而你在《中国哲学史大纲》里所云,哲学就是人生的问题,从根本着想,求根本解决的问题?”胡默认确是此意。方不客气地讲:“你看,那顶多只够哲学的1/2。”胡很不服气。方得理不饶人地说:“岂止不够1/2?甚至不够1/4,1/8,1/16。”方摆出“痛打落水狗”之势,继续说:“哲学若是只限于人生问题的处理与解决,则与伦理学何异?与公民课何异?何况谈人生,怎能不谈人性论、价值论、宇宙论、本体论、超本体论……”胡听后自嘲地说:“老实说,我近来哪有充分时间看书?我的书多是蹲在马桶盖上看的。”抗战时在庐山会议上,胡适亲自分发事先拟好的一本小册子,碰到方东美时,怯生生地说:“这下又要被你骂了。”
  1937年4月,全面抗战前夕,方东美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邀,通过南京首都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大中学生“倾心谈论中国人生哲学”,希望以中华文化的伟大精神来鼓舞全国青年,与日寇生死搏斗。他疾呼道:“有谁敢说,中国人不是最哲学的民族?更有谁敢说,中国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患难不能发挥(中国)哲学的精神以求解除!”讲稿随即由中央广播月刊公布,并于同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免费分赠全国中学生。方东美的慷慨呼声,对于抗战时期振奋民心,鼓舞青年之精神,有很大影响。
  方东美一生见证过许多大事,与政治人物也多有接触,但他本人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他始终是政治的旁观者,而非政治中人。他曾劝朋友罗家伦:“假使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若想根据他的理想来搞政治,柏拉图就是一个前车之鉴。”要从事实际的政治工作,要有能耐,肯拿头出来,而“当主张不能实现时,必须降身为奴”。其实这就是方东美的夫子自道。罗曾做过蒋介石的秘书,而方东美则曾是“帝王师”。方东美和国民党关系匪浅,同蒋介石有师生之谊,但他终生没有加入过国民党。
  多年任教之后,方东美已从“毛头教授”成为中央大学的“四大金刚”之一,更是首都哲学界的头面人物。是时,蒋介石诚意拜方东美为师,以提高自身的哲学修养。然而不久,蒋就遭遇了西安事变。蒋因此受惊,腰伤未愈,此事未能如期进行。蒋介石后来师从方东美学习《易经》、王阳明与辩证哲学,每每讲课前,还给方东美执学生之礼,方东美以布衣身份给蒋行见国家元首之礼,两礼并行,一时传为佳话。其后,蒋自兼中央大学校长,某次到校视察讲话,侍从依军校之规,命人将大礼堂的座椅悉数搬出,让师生立姿接受训话。时任该校哲学所所长的方东美见此情景,顿时勃然大怒,厉声喝问:“来者何人?”答曰:“蒋校长。”他一听更是来气:“既是校长,岂可不尊师,成何体统?我这个所长不干了!”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座椅虽然立时恢复,但方东美硬是在老蒋面前辞掉了所长一职,老蒋亦莫可奈何。
  与政治划清界限
  1948年,方东美赴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方与朱光潜是同乡、同学、同行,两人关系极好,于诗学、哲学亦颇多切磋。朱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方东美就热情邀请朱来台大任教,不料遭文学院院长沈刚伯的妒忌,不予同意。方东美愤极,立辞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一职,并与沈某永远绝交。
  方东美与罗家伦关系极好。到台大后又与校长傅斯年结下了深厚友谊——两人是上下级,加上彼此夫人是同学,所以经常同餐共食,坦率交谈。傅斯年刚接手台大,满腔豪言壮语:“要把台大办成世界第一流学府!”方东美却毫不留情地给“大炮”泼冷水:“我看你办不成!”傅不解,问原因为何?方痛惜地说:“请看北平城危时,政府派专机抢救学者,机上所坐何人,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傅闻后沉默不语,黯然神伤。
  方东美与国民党许多高层人物有密切联系,但从未因此而牺牲人格上的独立,绝不轻易依附于权贵。他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愈到晚年,愈对现实极为不满,而且不屑于掩饰自己的不满,对当时官方专权腐败、学界溜须拍马的风气时有抨击。1977年台湾举行纪念罗家伦的座谈会,老人家越说越气,最后发飙道:大陆时期许多名校长,办学都非常尽责有分寸,广延名师,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在今天的台湾,我老实不客气地说,我在台大教了近三十年的书,我不承认台湾有大学。因为在台湾做大学校长的是什么人?这些做大学校长的只知逢迎上司,而没有一个对学问表示重视。”他说台湾是“文化沙漠”,而“最高学府”台大则是“留美预备部”,甚至连当年清华的留美预备部还不如:当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到美国留学还都挑名校,而“台湾的留美预备班”毕业生则为了出去不择手段,连许多四五流的美国学校也进。   在大陆时,国民党高层曾派人送一个党证给他,来人坚请他务必收下,说不然回去不好交差。一年后,国民党办党员归队登记,方东美不理不睬。国民党内马上有人放话:“方东美为何不归队?”方东美正义凛然地回敬道:“我从未申请入党,何谈归队?那个党证是你们硬塞给我的!”到台湾后,蒋介石重新整理国民党,在全岛进行“党员归队”登记。有人旧话重提,早年曾与方东美共事的谷正纲替他说话:“为什么不留几个书呆子让他们在党外呢?”这样一来,这个大大的“书呆子”终于可以逍遥于党争之外,构筑他灿烂高妙的哲学世界了。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每年教师节或年初,蒋介石都要宴请各大专院校资深教授。1951年初,在敬师宴上,蒋乘机向方东美问学,出示一本《唯物论辩证法批判》征求意见。方东美翻阅后直言:“这是彻头彻尾宣扬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哪里是批判?”蒋倒也不恼,乃请这位擅长演讲的“东方黑格尔”就“辩证法与黑格尔哲学”为题,即兴在会上作了学术演讲。蒋还让他把演讲的文章整理发表,方东美表示文字还需要润色。谁料他一回去就感冒病倒了,外加患上青光眼,迟迟未能交稿。这时妒忌者进谗言,诬陷方东美不肯发表有关黑格尔的论文、不肯加入国民党,是因为他与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乃旧识……天性多疑的蒋开始不满地质疑道:“方先生有什么不方便的吗?”从那以后,方东美发现在他住宅附近经常停着一部三轮车,车夫不拉车,一直躺着休息,他明白自己是被盯上了。等他病愈后,才将文章写好发表。这次遭遇,让方东美坚定了与政治划清界限的决心,他给自己立下戒条:十年内不作公开讲演,不接受刊物邀稿,即便总统府邀请讲学,也断然谢绝。此外他还增加了一项新爱好——养狗,买了许多养狗的书认真研究,并打趣说:“有时跟狗做朋友,比跟人还好。”他生活简朴单纯,很少有应酬。有次他留弟子傅佩荣在家吃饭。但老先生总共只有三菜一汤,哪敢放开肚皮吃呀,只好象征性地意思了一下。告辞后,弟子赶快又去补吃了一碗面。
  这样一来,曾经地位显赫的大哲常常独来独往于台大校园,以至于很多台大文学院的学生根本不知他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佬”。相对于他弟子(陈康)的弟子(唐君毅)的弟子殷海光来说,他的确不够大红大紫,有时他甚至不及殷海光的弟子李敖有名。不过有趣的是,几年后的某日,一名学生为了某个问题去请教哲学系的方东美。不料,中文系的一位教授对同一问题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无奈之下,学生只好跑去请方教授再次确认自己的答案。方得知缘由后,毫不犹豫地答复道:“请转告他:这是你老师讲的。他若问你,你的老师姓谁——姓方;哪里人——安徽桐城。那就够了!”有人这样评价方东美:“他学问真好。不在中文系,可中文比中文系教授好;不在外文系,可外文比外文系教授好;不在西洋,可西洋哲学比西洋人好;不在和尚庙,可佛学比和尚好。”
  巡回东西海岸的文化大使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力图恢复其反共思想体系。1967年7月,台湾各界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蒋亲任会长,继续鼓吹“四维八德”,曲解孙中山“知难行易”学说为“革命哲学”,以实行独裁统治。方东美敏锐发觉到传统成了国民党强化权威的手段,故对当局曲解传统深感不满。蒋在此次运动中亲自挂帅,当然也希望自己的老师方东美出山。他授意“总统府”秘书处人员打电话邀请方去作学术讲演。方东美问讲什么,多长时间。答曰:“讲中国文化,30分钟。”“30分钟能讲中国文化,那就不是中国文化!你们哪是在提倡中国文化?你们是在毁灭中国文化!”方东美怒气冲天地说,“你们又没事先问问我有没有时间?口口声声要尊重学术,却只会骚扰学者。要对我下命令呀!”碰了一鼻子灰的办公人员事后还得亲自到他府上道歉。方东美有胆识不买当局的账,不仅因他是位铁骨嶙峋的知识分子,更因为他在港台知识界影响极大,大批享誉一时的学者均为其友徒。当局对他虽不感冒,但也拿他没辙。
  1964年6月,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召开,美、欧、日、印、港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出席会议,世界各地的哲学精英云集此地。其中来自港台的中国学者阵容异常强大,有方东美、谢幼伟、梅贻宝、吴经熊等十二人,是自创会以来中国人与会最多的一次。其中,台湾哲人方东美异常引人瞩目,年逾花甲的他仍一头黑发,儒雅翩翩。他携弟子唐君毅、成中英和刘述先等来参加几年一次的“武林大会”,与各国高手切磋技艺。学界也是不见硝烟的战场,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之间的攻防博弈日渐白热化。这种交手不仅关乎个人的学术声誉,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尊严和文化的品质价值。在会上,有位年逾九旬的东方老者备受关注,他是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他在会上以“禅”为题作演讲,很多名家为之折服。正当大家追捧这位学者时,来自台湾的方东美宣读雄文《中国形而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以大乘佛教的思想为主,兼容孔孟老庄、魏晋玄学,构筑了中国思想体系,并描绘了一幅理想文化中的蓝图。方东美说:大乘佛教主张以悲天悯人的精神,把现实生活的灾难痛苦洗刷净尽之后,出现纯洁的本心,这就是佛教的净土世界。他旁征博引的陈辞、典雅优美的英文、精妙奇思的哲理,震惊了在场的各国学者。
  但他所宣扬的生生和谐、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观却被一些人异议。伦敦大学教授芬里带有讽刺意味地质问:“难道中国人未遇痛苦、灾难,亦未接触过世界的罪恶,中国哲学似乎是一套美梦。”方东美闻后不卑不亢地借歌德的名言反驳道:“古希腊民族之伟大天才正表现于善做人生之美梦。”接着他又引用牛津大学教授多士说过的一段故事:一次多士在伦敦博物馆欣赏希腊雕刻品,正当他无限神往陶醉其中时,忽然有个无知少年闯来鲁莽地问他:“对着这别人不要的旧古董,有什么值得这么专注痴迷的?”方东美反问芬里教授应该如何说服这位少年。话语刚毕,满场大笑,掌声雷动。芬里恼羞成怒斥道:“我是堂堂学者,岂是无知少年?”方不依不饶地说:“在正式谈论中国文化的场合,你怎么不是一个无知少年?不但从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的眼光看如此,即使我方某人看也是如此!”芬里被气得哑口无言,悻悻走人。方东美这次在国际学术擂台上挫败对手,舌战群儒,其渊博的学养和犀利的辩才,让各国同行对中国学者不得不刮目相看。会后,很多西方学者排队争着和方东美握手致意,连声说:“我们佩服你的反攻!”甚至那蜚声世界、不无傲岸的大师铃木大拙也赞不绝口称颂他的文章“冠绝一时,允称独步”,并亲派女秘书持名片到方东美的寓所,表示对这位中国学者的赞赏。
  方东美曾自诩道:“在家学渊源上,我是个儒家;在资性气质上,我是个道家;在宗教兴趣上,我是个佛家;在治学训练上,我又是个西家。”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甚至夸张地说:“我们到美国去访问的学者,除方先生一人之外,别的都替国家丢了人!”如此的学养和英文造诣,自然使他在国外任何场合都绝不给中国丢脸。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邀请方东美赴美讲学,访问37所著名大学,像文化亲善大使一般巡回东西海岸。享有如此殊荣的中国学人,屈指可数。但在办理入境签证时,工作人员递过一份《时代》杂志说:“请把这段给我念一下。”方东美把杂志扔回去,二话不说拿起行李就离去。美国国务院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主讲人,这才知道有位老先生拒考英语,故没给办签证。负责人立马把下属训斥一顿。方东美在美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后,硬是凭着他的“两把刷子”,让洋学生大开眼界,甚至把系里系外的教授都吸引来了。一年聘约期满后,校方强烈要求延聘一年,校长特别举行茶会颁赠他“最杰出的客座教授”荣誉。
  方东美由诗心而入哲境,他会通儒、释、道,融合中、印、西洋文化而形成了宏大的生命美学及比较哲学体系。他还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享有“诗人哲学家”、“东方诗哲”之美誉。他一生不写日记、不写自传、不做读书笔记,上课也没有讲义;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的精神世界,只偶尔反映在那上千首凝练精美的诗词里——《坚白精舍诗集》。1974年元宵,他赋诗一首,云:“浩渺晶莹造化新,无云无霰亦无尘,一心璀璨花千树,六合飘香天地春。”多年后,钱钟书看到他的诗歌后慨叹:“中国古典诗人如方先生者,今后绝矣!”
  方东美生命的最后三十年,基本都在台湾度过。此间,他虽成就斐然,但生活是清苦的,内心是缺憾的。他目睹“国破家残”、花果飘零,每每感时伤怀。赴台后,他只能看花思故园,难消苦海望乡之痛。1977年初,方东美体检时,发现已到绝症晚期。他逝世后,其子方天华在方门弟子的陪同下,依其遗嘱捧其骨灰,撒于海峡与金门之间,沉入靠大陆一侧的海湾,让海浪送其回大陆。
  (作者系文史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7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日本,所有发达国家中发展最快的,也是唯一不是因为具有自然资源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的国家。在当今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资源、领土有限的日本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当然是
介绍单芯电缆直流试验时,出现的故障现象分析判断和处理的方法.
医院财务分析是以医院的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改进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医院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
变压器安装竣工后,为检查变压器的工艺质量和安装质量,在现场宜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介绍应用VA-4型变压器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对220kV某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的现场局部放电试验的过
本文通过对中新两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比较,分析了两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共性和差异,其共性是:两国都注重“思政课堂”培育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的廉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集团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并成为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然而在集团客户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
目前,建筑工程向大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含量转变.人工式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施工项目管理.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各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工具,人们用它
期刊
概述我国会计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网络会计的出现对会计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介绍空调工程冷热源方案,并对各种冷热源性能特点进行比较,在工程冷热源方案选择时,综合考虑符合实际情况的冷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