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学科自信释放学习自觉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学科自信应理解为学生相信自己具备能学好高中政治的能力与智慧,有明显的学习自觉与毅力以克服学习困难,能较好地掌握主干知识、相关规律与技巧,坚信高中政治会成为自己的相对优势科目。具体表现为:对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政治学习充满信心,对政治能够成为自己高考的强项充满信心。
  在高中政治一线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政治学科存在这样几种心理:失去学习信心与动力、缺乏知识记忆的恒心与毅力、轻视政治学科等。
  一、彰显学科特色,提高学科自信
  1.总结技巧,熟能生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庖丁解牛就是技巧与熟练的结合体。在了解技巧与题组训练的碰撞中,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提升到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的高度,契合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在测试中,学生对选项陌生感较强的选择题,错选率高。如下题。
  例题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导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参考答案:C.
  讲评中,我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总结出以下规律:话生词不生,关键词始终来自教材,判断有据可依。如选项中的“创造”“决定”“源于”分别依据观点“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加以排除。实践证明,经过几分钟的生生互动以及教师点评,学生能初步辨别这类题肢陌生型选择题的作答方向,并在巩固练习中明显提高了正答率(由46.9%提高到78.1%),懂得利用“根本途径”“文化强国的关键”进行题肢筛选。
  2.培养思维,内化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道出了教师在工作中所要担负的重要责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应包括:记忆日常化、记忆科学化、回归教材、提炼关键词、生活化思维与辩证思维等。以生活化思维的培养为例,学生在解读《经济生活》中的曲线变化图时存在普遍的学困现象:观念误区明显,死记硬背是主要障碍。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教学中,我在2班用以例促记、以例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易错点与难点,而在1班则采取机械记忆法。月考的数据分析显示,2班在曲线题上的正选率比1班要高很多。
  二、注重教师素养,塑造可靠形象
  亲其师,信其道;赞其师,乐其理。师生关系、教师素养、教师业绩、人格魅力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科自信、学习自觉。这给了我以下启示。
  1.树立威信,增强执行力。
  执行力包括课前执行力、课中执行力与课后执行力,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任务的数量与难度、教师的威信。其中,教师的威信是提升执行力的情感驱动力,学习自觉与教师威信度往往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若政治老师的威信度较高,学生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收并反馈教师下达的指令;在课余时间,学生会自觉完成课后作业、课程复习与预习、测试准备、思考提问,最终呈现出较高的教师输出完成度与学生接收度。
  2.提升教学能力,散发教学魅力。
  教学魅力集中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魅力与教师的业务能力、外貌、气质、品德、交际能力息息相关。如果外貌与气质是教学魅力的先天条件,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则是形成教学魅力的关键。在政治教学中,优秀的教学能力表现为:读准、读透、读活教材;教学形式多样、灵活、创新;解释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笔记清晰明了、方便易作;学生较易、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长足进步。
  三、完善梯度策略
  梯度教学是一种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梯度,最终使教学活动和谐一致地达成既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它有利于让全体学生有所准备、各尽所能、各施其能、各有所获,从而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自信。
  1.提问环节。
  据问题难度分别选择不同层次学生,或采取小组讨论,或个别回答,或集体回答的形式。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的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分析运动与静止关系的错误表现)并采取了中等生个别作答、小组讨论后优等生回答的梯度提问的策略。
  2.设问环节。
  根据教情与生情设置梯度设问。以《生活与哲学》中有关树叶的探究活动为例,原有设问是:“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它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存在较弱的显性联系。为此,我先后设计以下问题:(1)“每片树叶都有独特之处,每片树叶都有共同之处”分别如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2)①通过对比每片独特的树叶,我们发现树叶的共性。学生填空:____通过____表现出来,没有____就没有____。②每片树叶无论多么独特,肯定包含着树叶的共性。学生填空:____寓于____之中,____离不开____。③“榕树树叶—树叶—植物”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呈递进关系,教师通过问题能逐步引导学生感悟该辩证关系。
  3.训练环节。
  信心源于成就,进步点燃自信。因此,政治训练试题的难度定位非常重要,要以生情为本位,以略高于学生能力为依据,以高考政治命题“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为指挥。试题的难度呈现梯度变化,既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树立学科自信是素质化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它有助于政治教师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思想上从“很难学”向“我能学”转化,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此,树立政治学科自信,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自觉性是变革政治教学的有力举措。
其他文献
“四变”复习法也叫“三加一”复习变通法,即在高中政治主观题复习过程中通过变“设问的角度”“模块知识”“模块知识与设问角度”,以及材料情境的变换,从而灵活创新运用知识点,对付变化万千的考题的一种基本复习方法。该复习法能有效地提高政治学科知识的巩固与解题技能,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比较综合分析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四变”训练的依据  1.基于哲学的理论支撑。  高中政治辩证法所阐述的联系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要构建地理体验课程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地理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矛盾;2.地理学科特点与传统地理教学的矛盾;3.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传统地理教学效果的矛盾;4
【摘要】英语教学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需要大量的训练项目作支撑,进行课前小测是常规练习的表现形式。实践证明,课前小测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知识积累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前小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通过探究实现初中英语课前小测的有效性的举措,能够为科学系统的初中教学
“记中学”记住的是知识性和事实性的知识,事实性知识是由事实构成的知识系统,这样的知识学习方式必须是“记中学”。“悟中学”主要是针对价值性知识的学习方式,对地理学科而言就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发展观。当今课堂为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在做中学,不能把学习变成死记硬背。本文以“有效教学深化之——对‘做中学’‘悟中学’的研究”课题会议为基础,总结了现阶段高中
聚焦课堂,回归教育本真,建设学习共同体,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的议题。本文首先从“六项转变”与“六个追求”入手,分析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模式与趋势,然后阐述如何展开学习共同体建设。随着上海市学习共同体建设国际高峰论坛会的结束,教育领域掀起了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热潮。本文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学习共同体建设概述  学习共同体建设国际高峰论坛会议提出:开展“六项行动”,追求
一、调查乡土资源的社会实践在培养政治认同中的作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接地气的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乡土资源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深厚情感。笔者在本文以“砀山县水果种植及深加工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为例,探究开展社会实践对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二、利用
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作为一名一线历史老师,过去我一直认为初中历史可讲可不讲,学生只要读读背背就可以了。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点画上标记然后背诵下来。结果到考试时,我发现试题非常灵活,学生无法把书本上的知识和题目要求联系起来,导致知识的脱节。  因此,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出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单调死板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很难充分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缺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有必要有责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而努力,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有纪律、有创新意识的接班人。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任务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现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第一,对相关知识的讲授。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
对高中生进行历史教育的目的,从历史的角度讲,是让学生感知历史的温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从教学的角度讲,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成熟严密的逻辑体系,全面真实地感受历史,促进价值观和人文道德的养成。笔者在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此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应用  1.以史料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史料可以给学生们模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新课改提出的“基于课标的教学”反映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根据课标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地理教师的“必修课”。  一、 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练习的确定都与课时目标有关。简单地说,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教学目标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