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1988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奶奶这一生,就活了一个字:抢。
   张奶奶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能看明白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先进入视野的就是各种抢购的场面。
   张奶奶出生在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父亲在一家店铺当总管,虽然工钱不高,但养活全家人绰绰有余。况且是店铺的总管,藏一点掖一点,家里的生活也就过得比一般人家宽裕一些。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便是在贫困动荡的年代,张奶奶的童年也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
   但张奶奶刚记事的时候正是改朝换代之际,旧政权气数将尽,社会呈分崩离析状态。城里虽然没有发生打劫抢夺的事情,但抢购抢买,确是天天在上演,这给张奶奶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张奶奶的父亲每天最头疼的就是应付抢购的事。城外兵荒马乱的,不安全,大多数商队不愿意跑生意,城里的商品非常缺,少量的在黑白两道行得通的商家运来为数不多的商品,刚一到店,一会工夫就被抢购一空。
   掌柜的要求涨价,她父亲以各种理由推脱。有一次,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她父亲怒吼一句:你要发国难财,小心哪天被人一枪崩了。
   掌柜的一听,吓得不敢再说涨价的事,只是要求,一定不能亏本,还要把东西看好,不能丢了,也不能被人抢了,如果丢了或被人抢了,就由他来赔偿。
   她父亲每天像做贼一样,提心吊胆地处理各种事情。夜里,和伙计们把商品偷偷摸摸运到店里。白天,给排队的顾客限量卖。买不上的顾客就站在大街上乱骂一通,她父亲好言相劝,顾客第二天又早早来排队。
   张奶奶经常跟随给父亲送饭的母亲来到店里,这些场景给张奶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政权成立了,城里一派欣欣向荣的火热景象,马路上欢声笑语,商店里商品日渐丰富。
   张奶奶唱着歌走进了学校。
   通过公私合营,她父亲成了国营商店的职工,还是个小头目,不过,名称由总管变成了组长。
   这样的幸福时光过得不长,抢购风又来了。但,这次的抢购和以往的抢购不一样了,没有票证,排上队也没有用。
   她父亲又开始了那种提心吊胆的工作。让她父亲更胆战心惊的是,白天,领导当着大家的面,让他管理好商店的物品,严格按照票证制度办事,但晚上,领导又来到他家里,要求他额外搞点东西。刚开始,是小的,少的。后来,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终于,她父亲犯事了,以侵吞社会主义物品的罪名,被下放到了郊区的农场里劳动去了。
   张奶奶这时候初中毕业了,被招工到省工业中等专科学校从事后勤工作。
   父亲不在家了,弟弟还在上学,还有爷爷奶奶,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她和母亲的身上。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除了持家做饭,外面的事基本啥也干不了。所以,拿上票证买东西,基本上是张奶奶的事情。
   但那时,东西少,货物缺,买粮买菜一定得抢先下手,否则,最后就是不好的东西了,甚至是不能吃的,这对他们家来说,无疑是严峻的事情,一大家子人,哪敢有半点闪失。
   张奶奶上过学,有文化,年轻,再说出身于卖货之家,所以,在抢购方面,早已有了大把的经验。
   商店里来菜了,张奶奶最先冲上前,拣新鲜的,来水果了,抢没伤疤的;粮站来粮油了,先抢上再说。甚至,和商店粮店的售货员早已搞好了关系,送个笑脸和小礼品什么的。而对于售货员来说,抬头不见低头见,都是有票的,卖给谁不是卖呢。
   张奶奶是一个有心人,一般在商品食品来的头一天,就打听清楚了,第二天需要不需要提前行动,如果需要,天一亮她就行动了。
   先下手为强,这是张奶奶最拿手的本领。
   几年下来,张奶奶在街道里单位里,抢出了名气,而且也确实抢来了家里的基本生活。
   通过抢,也让张奶奶比同年龄的青年成熟多了,俨然不像是一个未婚青年,在单位里,连那些结了婚的人也要让张奶奶三分。
   让张奶奶得意的是,通过抢,她占据在社会的上风口上,虽然也有一些闲言碎语,但家人没饿下,还能施舍般给别人一点东西,这在那个年代就是地位上的優越。
   抢,不但给张奶奶带来了生活上的优渥,也给她带来了心理上的优越感。以至于,在张奶奶的意识里,抢,已是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的。
   抢来的丈夫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长话短说。一天,省地方戏剧团来到他们学校演出,舞台上一位小伙将板胡拉得如泣如诉,引人入胜,也拉得张奶奶是思绪摇曳,芳心偶炽。更让张奶奶心跳加速的是:小伙一米八的身高,白皙的皮肤,健硕的体格,英俊的面庞,长脖棱鼻,完全是一副让少女心抖的模样。
   省地方戏剧团和他们学校在一条街上,都是新组建的单位,除了少量从全国各地调遣来的老同志,大多是新招入的年轻人,这时候,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两个单位的年轻人都互有来往。
   谁想联系到谁,并不难。
   谁想和谁谈对象,从单位方面讲,门当户对,也挺好的。
   经过一番努力,她打听清楚了小伙的基本情况,并和这个小伙联系上了。
   闹心的是,小伙已经和本团的一位女演员在谈恋爱。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下手为强,这是张奶奶的一贯风格。
   于是,张奶奶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半年下来,成功地将小伙抢到了手。
   当然,张奶奶也是掂量了自己的优势,才下的手。小伙来自农村,他能到城里来工作纯属意外。小伙家境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从小就跟着江湖艺人走街串巷,吹拉弹唱,混个肚儿圆。
   小伙天资机灵,在师父的调教下,拉出了一手好板胡。
   却说省地方戏剧团组建后,团领导经常下去采风,一边搜集地方戏,一边招揽地方戏的人才。而地方戏的人才大多就在这些江湖艺人中,小伙人长得俊秀,板胡拉得确实好,更突出的优点是年龄也刚合适,就被下乡采风的团领导发现了,作为一个地方戏的好苗子,被带到了省城。    小伙本身是一个胸无大志的青年,一下子从地狱到了天堂,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俨然是乞丐变王子,自然而然就飘了起来,加上人长得英俊,倒追的姑娘也不少,那个女演员就是其中之一。
   女演员虽然也是城里的,但家里是小地主成分。而张奶奶,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这就像是后来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样,没有多少人能抵挡住诱惑。
   当然,最主要的是,张奶奶长得比那个女演员还俊俏些,这就是女人的资本。
   有这两大优势在手,张奶奶底气十足,辅以她抢来的物品食品,一顿猛攻。而小伙呢,上有农村里忍饥挨饿的父母,下有自己在城里举目无亲的孤单,没有挣扎多久,便束手就擒了。
   孰料,心仪的尤物抢到了手,小伙却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结婚后,没过上几年安稳的日子,小伙好吃懒做,拈花惹草,风流成性,还不顾家,工资只供自己花天酒地,不管妻子孩子冷暖饥饱。
   和原来谈的那个女演员一直保持着性关系,另外还和几个女的有绯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还不止一个。这还了得,张奶奶使出浑身解数,各种闹啊——找妇联,找丈夫单位的领导,假装自杀,以离婚相威胁,生第三个孩子……她能使的办法用尽了,最终,还是失败了。
   万物众生,相生相克。很不幸,张奶奶遇到的就是她的克星。闹了几年,人也闹乏了,丈夫还是那个样子,没有丝毫的改变。张奶奶也想离婚,但在那个年代,生存都是问题,离婚,谈何容易。
   在同事的眼中,张奶奶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成为大家口中的笑谈。
   一个家庭,三个孩子,说有却无的丈夫,张奶奶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只得更加努力地去抢。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时候,想抢还不一定能抢得到。首先,得有票证。当然,票证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有票不一定有货。但是,如果处理好关系,会来事,也可以掏半斤的票得到一斤的货,就像她父亲做的那样,只是她父亲弄出去的东西太多了。
   能不能把东西弄到手得看本事。
   多年下来,张奶奶练就了多种本领:猛虎下山,哀求可怜,装疯卖傻,装模作样,蛮横撒泼,就像是身负十八般武艺,哪一种场面就用哪一种武器,收获颇丰。
   就这样,带来了全家人的温饱。
   要说张奶奶的命苦吧,好像不至于。说不苦吧,每当看到张奶奶奋不顾身奔波在街头巷尾,确实令人怜悯。
   就是在这种也算是困难的环境中,带大了三个孩子。尽管不幸,家还算成形,没有散乱。
   在这种苦多甜少的生活中,张奶奶度过了艰辛的上半生。
   在下半生开始的时候,改革开放了,商品一下子多了起来,生活也好了。
   按理说,不用再抢购了。
   可人一旦上了瘾,就很難停下来了。越来越丰富的商品,反而越激发了张奶奶抢购的欲望。仿佛原来的时光亏欠了她,她要补回来。
   街头有促销打折的活动,张奶奶一定要上前打探一番,市场里有处理货,她总是要买一点,不买手痒痒的。超市的海报,报纸上的广告,她总是要逐行逐句仔细阅读,不落下抢购的机会。
   连路边的各种活动都不会放过。一次,张奶奶从一家商业化私人医院门口经过,看到很多人在医院门口做免费的检查,她也上前做了检查。检查单上显示,她的心脏有问题,工作人员给她推荐一种药品,说服用这种药五个疗程,她的病就能治好。
   医生手摸着张奶奶的脉搏,眼睛看着天花板,故作高深地说:这种药生产工艺复杂,运用最先进的萃取技术,将药物中最治病的物质提取了出来,药效比一般的药高两倍,服用后,就形成了双路给药……
   医生的高谈阔论,张奶奶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是真是假。看着张奶奶疑惑的眼神,医生换了一副严峻的面孔说道: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物品永远都会处在短缺的状态,别看现在商品丰富了,但好东西永远是稀缺的……
   嗯,这话说到张奶奶的心坎上了,张奶奶当即就买了药。
   回来后,小女儿批评了张奶奶一番,并带她到正规的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心脏好好的。
   张奶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药是不再乱买了,但医生的一席话却深深地印刻在张奶奶的心中,因为这就是她抢购的理论依据,行动指南。
   家有余粮免得心慌。这是张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家人不停地劝说,让她不要抢这抢那,现在的物品都过剩了,东西不会缺的,你也上年龄了,要保护好身体,颐养天年。但张奶奶根本听不进去,依然奋战在商场超市以及各种搞促销活动的场合。
   家人有时候也很纳闷,城里每天搞活动的场合那么多,但张奶奶仿佛有密探通风报信一样,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比方说,离他们家很远的一家超市推出特价鸡蛋,天一亮,张奶奶就出发了。
   看到张奶奶这么辛苦,家人也是想了很多办法阻止她,无奈抢购已经是张奶奶生活中和喝茶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根本戒不掉了。
   这样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张奶奶的年龄越来越大了,走起路来越来越吃力了,抢购行为开始逐渐减少。
   看到张奶奶即将要消停的样子,家人暗暗高兴,走不动提不动了,不用人劝,你自然就会收手。
   孰料,就像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一样,阿里巴巴从天而降。
   在电脑时代,张奶奶还对网上的抢购望洋兴叹,但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了,没过几年,就到了手机时代。
   一机在手,张奶奶真是如鱼得水,不用挤公交,不用提东西,一按手机,东西就来了,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
   真是太方便了。对于像张奶奶这些以抢购来填充内心恐慌的人来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张奶奶像是焕发了第二春,人也精神了,眼也不花了,记忆力也比原来好多了。    原来连老年机都用不好。现在,在孙子孙女的帮助下,手机玩得比年轻人还顺溜。
   张奶奶让孙子将自己的工资卡直接绑定在了手机上。
   报纸也不看了,也不再打听各个商场的促销活动了。
   现在,一天多半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翻看各个网店的抢购信息。手机上的抢购活动可远比商场超市,花样繁多,令张奶奶目不暇接,恨不得再生出一双手来。
   双十一,张奶奶比年轻人还激动。吃过晚饭,坐在沙发上就不动了,拿上手机,划来划去,只等零点的钟声敲响。
   网购平台上的什么限时淘、秒杀抢之类的活动,张奶奶一个都不会放过。每天不抢购点东西,心里就像是缺了点什么。
   家人给张奶奶起了个外号叫网购达奶。
   张奶奶也知道家人的反感,但她也讲她的道理。比方说,张奶奶认为,别看当前商品很丰富,但一切都很难说,说不定哪天,东西说没有就没有了,趁着现在有钱方便,要把东西买得备下,以防不测。还有更雷人的话:我经历得太多了,你们别小看我,我经历了两个朝代,啥事没经过,啥人没见过?人活着就是这样,谁的声音大,谁说了算,东西,谁抢上就是谁的。
   家人还能咋样呢,只能由着张奶奶折腾。
   打家人脸的是,现在的这个社会真的仿佛是为张奶奶到来的,你看这某宝的热劲还没过呢,某东、某购、某多,各种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而出,推出的砍价、拼购、快抢等等活动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个接一个,仿佛是专门为张奶奶设计的。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张奶奶多半的时间遨游在各种网店里,抢购五花八门的物品。
   张奶奶在小区门口的小卖部放置了一个箱子,每月给小卖部付点收货费,快递来了,就投在箱子里。时间长了,连各个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都熟悉张奶奶了,只要是张奶奶的快递,直接放箱子里,连通知电话都不打了。
   慢慢地,家人也改变了看法。看到张奶奶精神十足,像是年轻了几岁,家人反倒觉得,这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老人不出去乱跑了,安全有保障。
   动手動脑,总比整天呆坐在电视机前强。
   不就是个退休工资嘛,全都贡献给网店,也没多大关系,送给哪里不都是个送嘛。
   家里,张奶奶的卧室基本上就是一个货物储藏室。围着床,四周都是买来的各种物品。至于买回的东西,大多是无用的和用不着的。当然,也不是什么值钱货。
   尽管全是低档货,却也填满了张奶奶空虚的心,每天,看着这琳琅满目的物品,张奶奶的心里充满了说不尽的舒坦和满足。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了,张奶奶还刻意领客人到她的房间里看一看。
   抢了一辈子,不就是要的这个结果吗。
   只是,这网购看似方便了,但也给家人带来了麻烦。原来张奶奶在市场上抢购的东西,大部分还是有用的,至少送人也还能拿得出手。
   现在,在网上买东西,黑灯瞎火的,大部分是一些无用的东西甚至是废品。再加上,随着张奶奶进入昏聩年纪,见便宜东西就抢,有时甚至是为了赠品而抢购,这些东西,质量低劣,毫无用处,也就不好意思送人了。过一段时间,小女儿就悄悄地清理掉,张奶奶再继续堆积,周而复始。
   关系好的亲戚邻居也纷纷给张奶奶的小女儿说,让她想想办法,阻止张奶奶这样折腾。家里没有挖矿的盖楼的炒钱的,别糟践钱,平民家庭,能节省一个是一个,能存一个是一个,天晴防个天阴呢。
   小女儿说,能劝住的话,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由着她去吧,就当她买个高兴,活个开心。
   话虽然这么说,但知情人都知道,张奶奶这一生,活得很不开心。
   责任编辑/何为
其他文献
“永玺,我出书了!”老丁在电话里嘿嘿笑着说。我立马就想象出老丁在电话那头眯着小眼睛咧开厚嘴唇憨厚得意的样子。  当年我和老丁都在乡镇文化站工作,都是文学发烧友,有空闲我们就凑一块侃文学。老丁话不多,但开口就立论怪奇。那时他已写了一部长篇两部中篇和不少短篇小说。稿子用一个印花蓝粗布包袱皮包着,沉甸甸地背在身上。颠颠地跑邮局这里那里地邮稿子,然后再颠颠地收这里那里退回的稿子。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却永不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8年实验室论证建设计划,1989年实验室开始建设,1990年实验室经中科院批准边建设边开放,1991年12月实验室通过验收,并于1992年正式开放运行。  实验室以“基于有机小分子的化学生物学”为研究方向。集成利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发
摘 要: 作为讲述人类起源的一则悠长寓言,《裂缝》讲述了男人和女人从诞生日起,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最后却走向了和谐共生。本文试图从男人、女人、自然三者关系来阐释莱辛一生的追求——和谐共生思想这个主题。多丽丝·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这部新作中倡导人们要善待自然,正确处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裂缝》 分裂 整合 和谐共生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
【设计初想】  《钱学森》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人风采”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名人的爱国之情,学生从字里行间能够真切感受到文中人物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冉正宝在《语文思维论》中指出:“语文直觉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多样的,是以‘悟’为核心的。其形态和特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五悟:领悟、顿悟、感悟、觉悟、醒悟。直觉思维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几种构成方式;较多地认识歇后语,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几种构成方式,积累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创
所谓“亲情作文”,是指生动再现亲人之间美好真情的一类作文。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在审视学生的亲情作文《我的生日》时,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的作文存在两个问题:只有详细的场面描写,却没有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情感的体验,却不善于真切地表达。因此,作文内容干瘪,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情感苍白,虚情矫情,比比
初识王丰老师是在2005年,那时他刚调到一只船小学。在自我介绍时,他慷慨激昂、妙语连珠,给所有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更多的交流都是与教学相关的话题,慢慢地,我发现他似乎是天生为小学语文课堂而存在的教师。  执着于课堂  王老师工作的中心在课堂,他的天地在学生中间,他的智慧和理想都集中显示在讲台上。几乎所有认识他、欣赏他的人,都毫不怀疑地把他的形象定位在课堂孩子中间,定位在语文教学的研究课堂。
一、初步感知艺术的繁与简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胡老师想先做个调查。有跟应老师在学画画的吗?  (生举手)  师:为什么会提应老师呢?前一段时间,我跟应老师闲聊时谈到了这么一个话题——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应老师想邀请我为跟他学画画的孩子谈谈文学,用文学的眼光来解读绘画。受应老师的启发,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是不是也给我们童声作文实验班的孩子谈谈绘画呢?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在《示子聿》这首诗中
2017的盛夏,酷热难耐。再次翻开导师的著作——《用生长定义教育》,细细阅读,智慧的文字让我的心倏忽沉静下来,在炎炎夏季竟觉出丝丝清凉。读罢全书,掩卷回想,视界的敞亮翩然而至,心中油然而生一份敬意。  一  阅读此书,首先体会到的是导师开阔的教育视野与深刻的教育思考。在这本书里,导师从梳理“生长教育”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开始,厘清了语文生长课堂的基本特征、基础理念,一步一步,直至提出语文生长课堂的实
1.  陈超从四楼天桥跳了下去。这个混蛋!  我看见他的手在发抖,越抖越厉害,知道不好,冲上去抓他,只碰着了他的衣袖。凌空又抓了一下,没抓住。  这下,我倒霉了。  先是去局里做笔录,做了老半天。两个警察让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一个细节都不能漏掉,中间一个警察还经常插话问我:他当时什么反应?手放在什么位置?身体什么姿势?你当时是怎么做的?说了一句什么话?你的手去抓时,有没有碰到